副高教师延退争议:究竟是抢年轻人岗位还是保教学质量?

沛萍阅览趣事 2025-04-21 21:49:04

副高教师延退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今天来聊聊延退,究竟是抢年轻人岗位还是为提升教学质量,发挥高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先看个案例:

近日,属地教育系统“55岁女教师集体延迟退休”消息在业界引发热议——以市重点中学王老师为首的35名副高教师,均选择延退至63岁,而她的儿子作为应届硕士毕业生却求职两年未果。

不单是这对母子的情况,这背后是1200万高校毕业生,加上近千万年轻人的就业困境之缩影!

那么,延迟退休与年轻人就业,这对矛盾真的无解吗?

先看官方数据: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79万人,(该数据来源于教育部)。

2025年3月9日,人社会部部长王晓萍在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透露,202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比2024年增加43万人。

再来看看高级职称延退与职场现状:

比如:湖南常德某重点中学,12位女副高教师集体申请延迟退休,导致该校未来5年没有高级职称名额。原因是岗位名额受限,高级教师不退,年轻人没岗,比如:6级岗不退,7级岗晋不了6级。正如一位年轻教师苦笑:“她们不退,我们连晋高级职称的门都没有”。

说白了,就是延退导致年轻教师职称晋升卡壳: 全国中小学高级职称名额仅占总数的15%,一名延退教师可占岗5年。

其实,高级教师其所以申请延退,主要还是高薪的吸引。比如:湖南二线城市副高教师延退5年可多赚数十万,自然不想退了。可有调查显示:73%的学生更喜欢年轻教师授课,年轻教师更有活力与张力。

划重点:矛盾根源在于:当老教师因“多赚数十万”选择坚守,年轻人却被堵在职场门外;教育的活力也随之下降。这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是制度设计的不足。

关于延退的利弊,这个话题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有支持的,有反对的。

支持延退的理由:

一是经验传承:比如上海某重点高中延退数学教师带出3名奥赛学生,老教师专业价值较大。

二是对个人而言,可以增加收入。

周围就有几个延退教师坦言:“儿子买房首付还差25万,延退五年刚好凑齐”。 “女儿大学毕业两年了,还没找到工作只好啃老。”

反对延退的认为:

延退导致年轻教师陷入职场困局:比如属地几所中学5年未招新教师,有年轻教师抱怨“评职称要等前辈腾出岗位”。

另外,延退易出现师资青黄不接,教师新生力量不足。

小编个人观点是:延退对于年轻人就业弊大于利,不赞成延退。

下面浅探高级职称延迟退休与“腾岗位”的破局之道:一,建议分类退休:让该退的退,该留的留。

比如:北京协和医院实行“70岁专家限号制”,既保留经验又让年轻医生有实操机会。

二,设立“过渡期”:

比如浙江试点教师“半退休”模式,老教师每周授课8节(原16节),腾出课时给新教师。

三,职称打破名额限制:

建议 推行“高级职称周转池”,延退教师占岗名额不计入总量,年轻教师仍可参评晋级。

四,实行奖励与制约机制:

早退奖励:比如深圳对55岁自愿退休的副高教师给予10万元补贴,2024年早退率便提升了40%。

与此同时,对延退进行制约:比如湖南益阳某中学规定,延退教师要承担足额的教学任务,达不到则扣减绩效工资!以防止占岗不作为。

写在文末:延迟退休与就业的是一场双向奔赴,又如一把双刃剑。

延退政策既承载着经验传承,也面临着缺少岗位的结构性压力。

我们既要维护资深教师的职业尊严,更要为年轻人托起美好未来!

对于高级教师延退,大家怎么看?欢迎畅所欲言。

0 阅读:0
沛萍阅览趣事

沛萍阅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