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午玉
编辑|娱叔
“是人性多一点,还是兽性多一点?”
10月10日,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韩国作家韩江。
她的作品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
作为全球文学界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奖项之一。
诺贝尔奖不仅是对作家个人的肯定,同时也是对该国文学领域的认可。
我国的作家莫言曾在2012年获此殊荣。
他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也是到目前为止的唯一一个。
然而,获奖带给莫言的不只是掌声,还有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谩骂。
1、是追求真实,还是“刻意迎合”20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掌声雷动。
莫言走上舞台,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在我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很多人都曾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却无人获得。
57岁的莫言在他开始写作的31年之后,捧回了这一荣誉。
一时间,他的作品被抢购一空,盗版更是肆意横行。
莫言的名字从此响彻全国各地。
然而没过多久,莫言就遭到文坛和读者的“围攻”,风评急转直下。
究其原因,是他们认为莫言的作品有“丑化国人之嫌”。
他常常以一个反叛者的视角,用充满讽刺的语言,揭露人性的丑陋和罪恶。
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莫言之所以能够获得诺奖,是迎合了西方人的“喜好”。
这样的猜忌并非是空穴来风。
诺奖为莫言写的颁奖词中说道:
“莫言是诗人,他用嘲笑和讽刺,写下了‘真正的’历史。”
在许多外国人眼中,莫言的作品“证实了”他们对中国“落后”的想象。
随着舆论的发酵,莫言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2017年,莫言受邀前往北大演讲。
在交流环节,一位学生问莫言:
“您常提到人的劣根性,那您和妻子相处时,是人性多,还是兽性多?”
莫言回答:
“我们已经进化了这么多年,自然人性多。”
随即,这位学生再次提问:
“您的作品把人写得那么残忍,妻子看到后会有什么感受?”
莫言回:
“我的妻子不认识多少字,但她会理解我。”
话音刚落,另一位同学站起来问道:
“那您觉得自己有社会责任感吗?”
此时的莫言忍无可忍,回怼道:
“没责任感,那我还淋着雨骑一个小时的车子赶到这干什么?”
随即,他便匆匆离开了会场。
莫言走后,场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后掌声雷动。
显然,当时的舆论并不站在莫言一边。
2、“出卖祖国,才有机会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李敖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评论家、历史学家。
他生前竭力反对“台独”,支持两岸统一,曾当选台湾地区的“民意代表”。
2000年,李敖凭借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这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产生了巨大的轰动。
然而李敖对此却“嗤之以鼻”,他认为其评奖标准本就“不公平”。
不仅如此,他在采访时还语出惊人:
“诺贝尔文学奖不会授予中国人,除非他出卖了自己的祖国。”
在莫言获奖后,很多人将这句话与其联系起来。
不过,莫言真是这样的人吗?
1995年,莫言出生于山东省的一户普通人家。
当时的莫言和“文学”二字根部就不搭边。
因为他的整个童年,都是在和“温饱”作斗争。
莫言在一次采访时提及自己的童年,感叹道:
“感觉自己和猪狗没有区别。”
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书籍成为了莫言的精神食粮。
有了就看,没了去借,莫言沉浸在书中,无法自拔。
一次偶然的机会,莫言听到村里人谈论,有人写了本书,赚了很多钱,家里天天吃“饺子”。
此话让年幼的莫言“两眼放光”,萌生了成为作家的想法。
1978年,莫言正式开始文学创作,并在84年成功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次年,他凭借《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
之后,莫言更是创作出《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等著作。
对于他的作品,有人给予肯定,也有人不屑一顾。
贫瘠的土地、饥饿的孩子、愚昧的村民构成了他笔下的世界。
对于莫言来说,这些都是他经历过的事情。
写苦难、写丑恶,不是迎合西方,只是将这些事情呈现在读者面前。
只是他的文笔太过“真实”,以至于有些人不愿面对。
3、“能够真正准确评价自己的,只有自己本人”拿到诺奖以后,莫言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面对“泼天的富贵”,莫言还是老老实实过着自己的生活。
无论外界的舆论怎么变动,莫言始终讲真话,做自己。
对于网上批评他的话,莫言并非视而不见,只是他早已将一切看淡:
“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衡量你,能准确评价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对作家的作品有不同的见解,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但不可否认的是,莫言是一位优秀而又伟大的作家。
同时,我们也要理性客观地去看待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的好坏从来不是看它获得了什么奖项,而是看它是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或许正如李敖所说的那样,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判标准本就是“不公平”的。
给莫言颁奖是否是西方国家借机对中国产生舆论导向,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我国诞生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从来不是为了在西方获奖。
写在最后多年前,贾樟柯的电影《小武》斩获多项国际大奖。
期间,他遭到中国留学生的质问:
“你拍这种东西,难道不是在丢国人的脸吗?”
贾樟柯回复道:
“身为导演,难道应该对真实的故事视而不见,仅仅为了取悦某些人而创作吗?”
身为国人,我们应该正视、重视过去的历史。
只有接受历史并加以改正,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部分参考资料:
新京报|《202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以诗意的散文,揭露人类脆弱》
中国新闻周刊|《莫言:为自己而写》
中国国情|《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收到15名作家质疑和批评,有人称他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奖,莫言用一本《晚熟的人》让所有人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