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何婧 统筹/王梅梅】11月22日,谢觉哉之子谢飘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希坡家中看望他。红船杂志注意到,谢觉哉健在时,张希坡也曾常常到他家中做客,做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一本书——《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
据介绍,这本书搜集、整理、收录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法制建设的珍贵文献,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建立红色政权时的法令到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法律制度,再到解放区的法制建设。
谢飘、吴润泽代表研究中心到张希坡家中看望(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收录了在革命根据地进行法制建设的文献
2018年,《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以下简称《选辑》)正式出版。今年11月22日,王定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谢飘和南开大学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润泽专程来到这本书的作者张希坡教授家中看望。
谢飘说,父亲谢觉哉健在时,张希坡经常与父亲交流,到家中翻阅、抄录了宝贵资料,得以保护下来。《选辑》能出版,他由衷地感到高兴,此书的出版不仅使得父亲的心血得以保护和传承,也给当代中国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历史借鉴与支撑。
张希坡表示,《选辑》搜集、整理、收录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法制建设的珍贵文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卓有建树的法制建设。但由于革命和战争的特殊环境,很多珍贵的法律文献已经散佚,或者只存名录、难觅原文,对相关法律文献进行汇辑整理十分重要。
据了解,《选辑》共十六卷本,借鉴历史学史料考证的方法,对原始文献的语词、文本进行细致比较鉴别,对错漏加以考订,尽力使文献呈现历史原貌,挖掘记录中国法治的红色基因。
从谢觉哉家中挑选文献摘抄
1951年,24岁的张希坡被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录取。不久,班主任就找张希坡谈话,由于师资缺乏,急需培养研究生,组织决定调张希坡到法制史教研室作研究生,从此张希坡与法制史结缘。
1955年左右,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从中国人民大学抽调张希坡、毛天祜、梁秀茹三人负责收集革命根据地的法律文献。
1955年,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系主任何思敬教授告诉张希坡,谢觉哉从中央苏区带来一些法律文献,可能还保留在谢老手中。于是张希坡向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请示,经吴玉章开介绍信到内务部接洽,由吴玉章的秘书与谢觉哉办公室联系。
张希坡来到谢觉哉家中。谢觉哉让其夫人王定国找出一些中央苏区带来的法律文献,让张希坡挑选。谢觉哉语重心长地说:“这批资料是在战争年代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制定的,凝聚着苏区人民的希望与政法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希望你们认真研究,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总结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育新中国的青年一代,继承发扬苏区法制建设的优良传统。”张希坡从谢觉哉处挑选了若干件带回人大,抄录校正后,立即将原件送还。
从知情人口中了解活的史料很重要
20世纪80年代,张希坡在撰写《马锡五审判方式》一书时发现,“刘巧儿”原型的真实姓名,存在“封捧儿”、“封棒儿”“、封胖儿”等不同说法。一次偶然机会,张希坡听说新凤霞在解放初期演《刘巧儿》时曾与原型人物有过联系,便通过中国评剧院从新凤霞处获取地址去信询问,不久便得到回信:小名是“封捧儿”,学名为“封芝琴”。如此,争议从源头上被彻底解决。
这件事给张希坡提了个醒:从知情人口中了解活的史料十分重要。此后,他多次拜访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马锡五的夫人李春霖等人,获得了不少富有价值的研究线索。
2010年12月27日,张希坡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被批准立项。“多年来收集的资料终于要派上用场了!”83岁高龄的张希坡,看着上百本文献汇编和民国时期报纸复印件,感慨万千。
在海量文献面前,张希坡成竹在胸,一个蓝图早已被他勾画了无数次——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历史时期,把《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分为四辑,再按不同地区和法的部门,分为若干卷。
期望后人把“死”材料变成“活资源”
在张希坡看来,《选辑》的编成,就像是准备好了钢筋、水泥和砖头,还没有开始盖房子。利用这些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才是盖房子的工作。只有盖起高楼大厦,他毕生的学术心愿才算完成了。
张希坡曾在采访中表示过自己的担心,他担心自己百年之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这个研究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的“根据地”没了,他非常希望能有接班人从事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研究,为此已经呼吁了20年。
“我期待,能有越来越多的后来人,将收入《选辑》的‘死’材料,尽快变成繁荣法史研究、资政利民的‘活’资源。”张希坡说。【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民主与法制周刊、光明日报等】
谢觉哉简历
谢觉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1884年出生湖南宁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他在中央苏区任内务部长时,主持和参加起草了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法》、 《土地法》等法令和条例。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等职。
“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这是延安时期人们向谢觉哉祝寿时赠送他的诗句,这也是谢觉哉革命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主要著作收入《谢觉哉文集》《谢觉哉日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