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一七八三年--一八五0年)清末政治家,福建侯官人,嘉庆进土。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奉者。 林则徐虽然身居要职,公务很忙,但还是坚持每日早晚功课。他将《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心经》、《往生咒》等佛经写在四寸见方的小本子上,便于在旅途中坚持早晚课诵,从这点可见他精进修持之一斑。 他不但自己精进修持,并将佛陀慈悲利人的精神,落实于爱国爱民的具体行动。早年曾修治黄河、白茆、浏河等水利,使一方众生免除水患、干旱之灾;曾力排种种干扰和压力,严禁鸦片,成绩卓著,使许多百姓摆脱迷毒之害;鸦片战争爆发又严密设防,使英军在奥无法得逞,力使中土人民免于侵略者的奴役蹂躏;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曾派人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借此学习、借鉴外国人的一技之长。可见工作、事业和修持佛法并不矛盾,两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于一八三九年九月巡视澳门后,在前山写了《十无益格言》: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为富不仁,积聚无益; 巧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淫逸骄奢,仕途无益。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为富不仁,积聚无益。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这里不是宣扬宿命论,不是奉劝人知足而止、不思进取。有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时势造英雄,人要成事,不仅仅要知己之所能为,更要知彼之所能为否。时运不济,就是客观条件还不足以成为满足实现主观要求的条件,妄然求取,非但无益,而且有害。毛东不是说过,要实事求是吗?要让主观的愿望同客观现实统一,要把“求”同“时运”结合起来,学会等待时机,切莫大胆妄为。
8、劫取人财,布施无益。(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凡是获取不义之财,或靠欺骗、掠夺别人财富的人即使乐善好施也不能抵消他的罪孽,事后做善事也是无益的。在公司里,别人的财物、机会、名誉、奖励、健康都是我们作为团队成员应该关心和保护的,我们对待利益的谦让和通过团队的发展、水涨船高的争取个人利益,都是古人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民国初年有个公案,就是他在清末的时候贪污了一笔钱,让很多灾民都饿死了。后来民国以后,他可能内心非常的恐慌、后悔,所以又拿著钱财去大量的布施,地方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大善人。但是后来死得很惨,又堕到地狱去,因为他「妄取人财」,而这个「妄取人财」让太多人遭殃,纵使他后面再来布施,也补不掉他前面所造的罪业。所以我们确实时时守好这一颗心,不能有占他人便宜的念头,所谓「吃亏是福」,懂得舍、懂得让才能够让人生走得愈来愈宽广,而福分、福报最好是晚年再来享,那是真正的福分。(节录老师讲课)
9、远离运动,服药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身体的健康不单是要靠食物、靠一些医生,更重要的还要靠自己不要糟蹋身体。不然,纵使你有再多的财富,也不可能有个健康的身体。(请参看<内经>前几章关于养生的告诫)
10、淫逸骄奢,仕途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