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在现如今的生活中已然是不可或缺的农产品之一虽然随着现代工业发展而产生了涤纶、锦纶、腈纶等化工纤维作为衣服的重要材料,但这依然抵挡不住大家对于纯棉衣物的喜爱。
而纯棉衣物的吸湿、耐热、保温等优点兼备的特点也是相应的化工产品难以替代的,尤其是棉织衣物还是纯天然纤维,刺激性要远远小于化工产品,所以虽然科技如此发达了我们却仍旧喜爱棉花的衍生物。
不过棉织品可并不是中国的原生产物,而是西方传过来的农产品,那么棉花是怎么传过来的呢,又为什么要传过来呢?
棉织品
一、棉花传入中国的需求基础
中华源远流长五千年,而相应的我们的古人在没有棉花之前,已然在寻找着让自己不至于在冰天雪地中冻伤甚至死亡的原材料了。
在夏商周阶段,随着封建王朝的逐渐建立,阶级的分化逐渐明晰,而在阶级分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奴隶阶级)。
不过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不足,手工业发展缓慢等原因,王侯们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穿上羔羊皮等软嫩而又保暖的动物皮毛的,所以第一次的衣着分化逐渐产生,在这个主要依靠动物皮毛保暖的时间段,高高在上的贵族们穿上了狐白裘等珍稀的动物皮毛,而平民们却只能够穿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
皮毛
而随着周朝建立,礼乐制逐渐完善,周天子等封建王侯为了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对衣着上也进行了阶级的分化,逐渐产生了裘-丝-麻的衣着阶级。
同样的因为限制于当时的手工业发展,产量不足,人们开始大批量种植丝麻制品,于是在《重赋》诗中对于王朝库房描写内用到了“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这样的句子,也能够体现人们对于丝麻制品的渴求,也就为了后期棉花传入中国奠定了良好的需求基础。
棉花
二、棉花为何宋元时期才在我国大面积种植
1、木棉花可以作为替代品
大多数人只知道棉花但不知道木棉花,木棉花是木棉科木棉属植物。在我国的南方多有种植。
自汉朝起就有了相应的记载,《后汉书·南蛮传》中说到:“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而木棉花的种植就使得我们的先人们并不是对更加容易纺织的棉花极度需求,所以棉花的大规模种植也就被相应的搁置了,直到生产力初步发展后才开始放开。
棉花
2、中原地区的连绵战争
自秦汉过后,三国开始,中国又陷入了长期的分裂之中,而各国之间的战争导致中原地区的商路持续不能打开,不论是从西北传入的棉花还是从南方传入的棉花都只是在少量的部分地区种植。
这就导致中原地区的大片土地并没有接触到棉花,而极少的棉花流入中原也因为木棉等因素没有大范围种植,这样一直拖延下去,就直到宋明时期才大范围种植了。
棉花
三、棉花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依据古籍记载和相应的论文判断,棉花传入中国大概有四到五种道路,这里主要介绍传入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三种,分别是东南亚和两广地区、西北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的传入
西南丝绸之路运输棉花大概是在秦汉时期,主要是从印度走陆路经过缅甸传入云南,因为传入时期过早以及当时的生产力低下,所以并没有大范围的传播,而是主要在南疆地区应用。
同时因为南方地区潮湿多雨,气候相对湿润,棉花这种吸湿性较好的材料就被南方的古人作为了重要的衣物原材料。
由于秦汉时期的文献缺失以及部分古籍,有的史学家提出了棉花本就是中国原产物的思想,而这条秦汉时期的西南丝绸之路也恰好缺乏棉花是中国产物还是印度产物的记录。
棉花
《史记·货殖列传》有载:“其帛絮细布千钧, 文采千匹, 榻布皮革千石……此亦比千乘之家。”而南北朝时的裴骃在《集解》中引《汉书音义》曰:“榻布, 白叠也”,也就是棉布。
上个世纪末这种思想因南北朝时没有棉花而被斥为非正统,但这条西南丝绸之路终端也就是云南地区的秦汉时期的棉花却让史学家无法断定这些棉花具体是原有还是引入。
而现如今的主流思想依旧是棉花是外来产物,主要以举报为唐朝的司马贞在《索隐》中引晋初张勃《吴录》云:“有九真郡布, 名曰白叠”, 认定白叠这种布匹为西汉初年设立的九真郡所产, 而解释榻布:“以为粗厚之布, 与皮革同以石而秤, 非白叠布也。”
棉花
而九真郡是越南地区,时间也恰好和西南丝绸之路的引入时间相匹配,故西南丝绸之路带给中国古人的棉花被称之为最早的外来物种之一,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所以不论是对于日后棉花的大规模种植还是史学家的研究,由西南丝绸之路所传入的棉花在中国古代和现代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棉花
西南沿海与海南地区的传入
相对于秦汉时期的云南等地的棉花传入,海南、福建两广等地的棉花引进要更加丰富一些。通过我们对于棉花的研究和了解不难得出,一个地区只有大范围大面积的种植棉花才能够通过纺织技术将棉花纺织成为布匹加以售卖。
而在唐朝之前和初唐时期,中原地区只有少数贵族才可以穿着棉织品衣物,而南方却连平民都有少部分有棉衣等御寒衣物,所以可以显而易见在秦汉到唐朝之前,南方的棉花种植业相对于中原地区要发达不少。
而相应的古籍也记载了这一现象,南朝人范晔所写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中提到, 居住在今云南保山等地的古代哀牢人, 其地“土地沃美, 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 罽毲帛叠, 栏杆细布, 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 绩以为布, 幅广五尺, 洁白不受垢污”。
棉花
所以可以看出,五代十国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南部(书中所说的“南部蛮也”)地区已经开始了棉花的大规模种植,而更早一点的东晋时期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曰:“栏杆, 犹言苎” (栏杆细布即为麻布) 。
北魏时期的郭义恭也在《广志》中写道:“梧桐有白者, 剽国有桐木, 其华有白毛, 取其毛淹渍, 缉织以为布。”这都是我国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开始棉花的大规模引入的具体文献,也可以由此看出在三国后期中国的棉花所带给中国古人的巨大利益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棉花
西北丝绸之路的传入
从出土的文献资料和实物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最早把运用到纺织业的是新疆地区的农民,中原地区是在新疆之后才开始把棉花用到纺织业上来,在汉朝的时候中原地区的人民还把棉花当作稀奇珍贵的东西,而这时新疆人早已习以为常了。
所以可以由此判断出来西域地区引入棉花的时期应该也是在秦朝甚至于先秦时期就已经引入中国境内的西北地区。
这条棉花的引入区域通道是西域或丝绸之路的西端,而随着历史勘验的加深不论是新疆民丰东汉墓中的实物还是确切的文献资料都可以证明相应的猜测。《梁书·诸夷·西北诸戎》里的“高昌”部分提到这个地方“多草木, 草实如茧, 茧中丝如细纩, 名为白叠子, 国人多取绩以为布。布甚软白, 交市用焉”,也就是这个地方已经有与现如今类似的棉花种植地了。
棉花
这也侧面反映了棉花在中国西北部地区的广泛应用,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知,棉花因棉布即“白叠”布而被称为“白叠子”。这也就表明从西汉起, 直到唐朝, 在今新疆地区曾持续种植棉花直到现代。
同样的,西北丝绸之路所传入中国的棉花也在唐宋时期在中国境内大规模种植,为后来的纺织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使得唐宋时期的中国在世界上独占鳌头,包括后期元朝和明朝的高速发展。
其实都与棉花自西北进入中原并且大规模种植脱不开干系,甚至是有着直接因素。
棉花
所以总而言之,棉花引进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时间跨度和地域跨度都非常巨大,时间上最早自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棉织品的大规模引入。
而最近的棉织品的引入是在清朝时期,清朝末年的时候随着外国侵略者的进入,农业技术以及农产品开始主动的侵入中国,而中国封建王朝时期最后的一批棉花的引进也就是这批从美洲带来到中国的陆地棉。
而中国也发现了这种棉花的卓越优势,所以开始了大范围的种植。而后期中国人将各种棉杂交在一起以适应我国独有的陆地环境,于是就产生了中国特有的变种棉。
棉花
棉花的引进也为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创造了独有的文化环境,到了唐朝时期,棉花的种植已经较为广泛,不论是杜甫的《大云寺赞公房》中的:“细软青丝履, 光明白叠布”还是白居易的《新制布裘》中:“桂布白似雪, 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 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 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 支体暖如春”都能够体现出棉花在中国境内有多么受人喜爱。
当然在唐宋时期棉花还相对的贵重,这主要是受制于当时的手工业发展,而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元明之后, 填充棉絮的棉衣成为普通人过冬御寒的主要服装”这就深刻的体现了我国先辈引入棉花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棉花
而其物美价廉便于种植应用广泛的特点也使得棉花传承至今还未断绝,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找到完全替代棉花的种植物或者化工产品。
但是我们仍旧要记得,在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里,就是这一块小小的棉花裹住了温暖,让中国的文明上,有了这抹璀璨的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