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又吃哑巴亏,遭对手提前埋伏,31人被击毙,莫迪一言不发

方清的视角 2025-02-12 17:24:19
影视中的印度特种部队士兵

2月9日的清晨时分,印度恰蒂斯加尔邦枪声大作,印度政府军再次与这支盘踞在丛林地区的纳萨尔游击队发生激烈交火。

而且与先前的常见的遭遇战不同,这是一场由敌方所策划的专业的伏击作战,印度军队一开始就被代入到了对方的节奏当中。这场冲突结束之后,印度军方声称,在交火当中打死了31名纳萨尔武装分子,而己方的人员伤亡仅有两人。

但出乎意料的一点是,面对如此的“大胜”,印度政府却并没有在宣传工作上火速跟进,甚至向来擅长于吹嘘自己的印度总理莫迪,也直接“失声”,到目前为止,没有做出过任何的实际表态,属实反常。

印度这次的对手是谁?

实际上,印度军队长期以来受到地方分裂武装的困扰,这些以当地人为主要组成部门的松散游击队,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治安隐患。

而且在长期的斗争当中,印度国内的游击队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打法,不仅擅长于在复杂地形下与印度军队进行周旋,更具备一定的攻坚拔点能力,而此次所发生的交火,就是此类“非对称作战”的一环。

纳萨尔游击队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印度国内盘踞的一票武装当中,纳萨尔游击队可以算得上历届印度政府都要面临的心头大患,并且迟迟无法全部将他们剿灭干净。

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印度大地主对印度农民的加倍剥削,导致农民群体揭竿而起,“纳萨尔巴里”运动就由此产生,在他们提出的纲领当中,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地主成为重要符号。

可惜的是,在运动如火如荼之时,纳萨尔巴里陷入了分裂危机当中,内部的派系斗争最终让这场运动仅持续不到二十年就宣告结束。

但随着时间进入到21世纪之后,印度进入高速经济发展阶段,印度国内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拥有大量群众基础的纳萨尔运动卷土重来,并且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曾一度对印军形成“降维打击”。例如在2010年的一次伏击作战当中,79名印度安全部队遭遇纳萨尔游击队,结果被对方成建制歼灭。

阿萨姆步枪队是印度政府平叛的主要力量

同时,依靠各种灰色收入,纳萨尔游击队每年可以拿出多达60亿卢比购买武器装备,武器来源也极其复杂,除了纯正的进口货之外,来自印度安全部队的倒卖也成了他们的重要获取渠道之一。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印度政府普遍的腐败问题,间接让地方官员成为纳萨尔游击队的保护伞,直接导致印度国内的安全形势越反越恐。

莫迪为何沉默?

因此,我们可以说印度军队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与曾经驻扎在阿富汗的美国军队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只不过,美军现在已经不要讨论这个问题了,因为美军早就完成了在阿富汗地区的全面撤离,而印度则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其控制区范围内进行“扫荡”,无法彻底根除。

人杰地灵的印度北方邦

而对于莫迪本人来说,尽管在他的任期之内,印度的经济得到了相当充足的发展,去年的GDP增长率甚至超过了7%,领跑全球。但在这背后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印度极差的治安环境影响到了印度国内的市场投资信心,即便是愿意来印度建厂定居的西方国家企业,也只愿意在像班加罗尔这样的大城市建设厂房,一步都不愿意踏入混乱的北方邦。

身为印度总理的莫迪自然是明白这一点,选择沉默无非有两个考量,一个是对于印度四处遭到游击队骚扰的现状,无法在短期之内做出改变,所以在这个时候出面邀功也只是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另一个考量,那就是对这些频繁冒出的游击队已经麻木,也不愿将自己的政治生命赌在一群并不靠谱的士兵身上,全世界最了解印度军队战斗力的人,恐怕就是莫迪自己了。

莫迪野心勃勃

另一方面,在长达数年的执政当中,莫迪一直想要通过塑造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方式来让整个印度回归“大一统”,但问题的核心在于,印度本身的语言,民族,文化环境极其复杂,加上英国在体制上埋下的“雷”,导致这一目标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

印度国内局势的未来会如何发展?

而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印度国内的混乱,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切,“唯生产力论”的发展理论完全不可行,无法落实到民生上最终只会是空中楼阁,不仅起不到安定民心的作用,反而会拉大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印度国内的种性问题。

印度制造依旧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且印度本身的GDP存在巨大水分,依靠的是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印度国内的买办与西方金融资本的勾结,针对印度国内市场进行的“收割”,莫迪口中喊的“印度制造”,倒不如说是“印度贴牌”。

故而,相较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印度自千禧年之后的整个发展状态均完全处于畸形当中,且因为涵盖各个层级的利益输送,让印度社会内部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关系网络,高层既无法做到政令通达,更无法确保平叛部队完全忠诚。

在这一大背景下,就算印度军方所宣扬的交换比再高 也只是哄骗莫迪政府与选民的小把戏。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印度在西方国家眼里,只是存在“民主”,却远远谈不上“文明”。

0 阅读:23
方清的视角

方清的视角

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