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仲先生是当代书坛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很有建树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88载的人生之中,于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王学仲生前曾为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顾问,还曾获得过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终身成就奖”。
王学仲先生的书法经历是从碑书的家教开蒙的,继尔深山访碑、寑馈于石刻碑版的天地,广泛见闻,奠定了其书法的“碑骨”基础,不管这种基础是作为观念,还是作为学习实践,都深刻影响了他的书法发展。
此后的由六朝而秦汉,由秦汉而寻经书,始终没有离开这样一种脉络。然而,他没有沿着清代的碑学观念和他十分推重的黄易、邓石如书法之路继续延展这种书法探求。他以他的艺术通感才能尝试驾驭着他的审美思想的烈马,他不愿意在任何既定形式前人的审美体验中做一个“书奴”,他努力于追寻自我的艺术“意象”的世界。
王学仲对于审美感受迟钝、缺乏创造力的“馆阁书法”的批评体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上,就是不愿过早地形成自己的固定风格和“门户”,为此,对书法诸体势的实践虽然也较全面,然而透过表象去看,应该认为,王学仲书法对于艺术的感受的追求与表现更为关心。
他一直不愿意把书法停止在“写字”的范畴,但他又反对脱离汉字这一载体的书法实践,就更说明了他的书法理解是将书法归属于艺术范畴的这样一种观念。
对于书法的不能脱离文字形象性,又要摆脱文字的羁伴一规定性,王先生思考的结果,便是用书“意”与“形象”达成有机的统一体。基于这样的思想,王学仲书法便走上了一条试图沟通“写字”与“艺术”的道路,他期望于在文字的束缚中,极大限度地驰骋他的审美情感,塑造个性化的自我艺术框架“没有风格的风格”。
用一句套话,叫做不拘守住何流派门户,没有成见,完全从创作的情绪和即兴的感受(包括对文字内容的感受)出发,把握一种创作的风格及其表现方法。
“自揭须眉”式的创作观念与创作方法,形成了王学仲书法的“偶然性与随意性”效果,为此,他出现了不少可以看作失败的作品(起码不很成功),也出现了少数很成功的作品。就艺术创作来说,这是正常的,就审美接受来说,似也未免遗憾。
相对于那些一生守住“门户”,不越雷池,永远“陈述”一种“艺术语言”的书法,王学仲书法显然是具有革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启功先生书法的“以不变应万变”是一种艺术的成熟似不成什么问题,那么王学仲先生的“万变不离其宗”,首先要问一下其“宗”究何?
王学仲书法是没有明确的所“法”,但他毕竟是要有所“宗”的。事实上,他是深入国传统的,只不过他没有在古人的家里住得太久,他的艺术秉赋与创造意识不允许他在前人那里安居乐业。
他接受过他愿意要和可能要的“家产”与“祖业”,但他总是要“分家另过”——重构自我的审美意义。先生的“宗”应该是从碑、帖、经书法传统中“过滤”后的新的碑学思想接受与破坏,破坏与重建,使其书法创造富有了一种新鲜的气息和视觉上的现代感。
“漆书”也罢,浓淡墨的草书也罢,传统味稍强的隶书也罢,都未尝不是这种自我“作宗”的具体化,沉雄、豪迈、健朗、泼辣的美学理想,表现在作品上,有时如“李逵下山”,有时如“张飞横戟”,有时如贺知章倜傥,有时如辛稼轩吟哦,甚或有时如青衣小唱,如此种种, 流露出书家丰满的立体式的艺术追求。
然而,不客气地讲,王学仲书法的探索新视野的价值的确超出一般,但也应该指出,其书法的锤炼,就艺术表现力而言尚未成就“正果”。
由于追求上的力避庸俗,在探索新的美感式样,特别是进行尽可能的完善和完美的艺术表达方面,王学仲书法又面临着一种“新的俗化”的危险偶然的轻率之作,极大地削弱了其书法的严肃性的探索意义。
王学仲先生艺术修养全面、深刻,具备艺术家求真寻美的胆识与能力,在艺术实践上走出了一条以粗犷雄奇美为皈依的道路,但创作的表现上的“过度”与笔墨的不够讲究也显然存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田园
波哥
比我儿子写的要好些[点赞][点赞][点赞]
消磨
题目的命题有点过,中学生的书写水平[呲牙笑]
hao
笔可扛鼎。
hao 回复 木风鹰 05-20 06:07
不懂别乱说,会,你来。
木风鹰 回复 05-19 08:27
墨似涂鸦[呲牙笑]
颜盛开
有些许功底,在古代能是童生里中上等。
守真
不合我胃口,所以给差评。或有爱之者,亦可点五星[得瑟]
沐春风
可怜!
文强
看评论就明白,懂行的少啊,,
用户95xxx23
欺世盗名
用户16xxx42
名家!
岁月无边
只有隶书马马虎虎!
用户17xxx30
希望不懂书法的保持沉默,免得出洋相。
用户11xxx42
隶书[点赞],其它的跟丑书无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