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部学科的比例将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学科上现在增加了交叉类,基本上是以上13类交叉延伸设置的,以理工交叉、工工交叉为主,还有医工交叉、工管交叉、工艺交叉等。
比如交叉学科纳米科学与工程的支持学科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可授予理学、工学学位;还有最近热议的低空经济与工程专业需要学习数学、物理、力学、人工智能、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授予工学学位。
话说回来,按科研规模的大小,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等4型。
建议一般家庭孩子优先选择拥有理、工、医、法、管等学科门类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专业选择上以工为主,理为辅,重点考虑未来深造的话,本科阶段选择理、工、医等,研究生阶段可以选择理、工、管、法、医等,从职业角度慎重选择文、哲、史、体育、艺术等学科专业。
一般家庭的孩子大多出身城市普通家庭或者村镇,父母多为普通工作人员或做些小生意或务农,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希望孩子能通过读书考上好学校,读个好专业,将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从目前来说,工科应用型最强,在社会招聘岗位中工科需求最为旺盛,即便是考公,相对来说工、理、法、管等学科毕业生也有更多可报考岗位。
那为什么要强调综合性呢?因为未来专业学科交叉,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综合性人才成了必需,如果学校有多学科的师资力量,组建新学科专业就有现成的校内资源可用,且相对来说磨合和沟通也更顺畅。
至于研究型,那就更简单了,研究型大学一般设有多学科的硕士、博士点,有储备数量比较多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为培养本硕博连贯的人才提供了坚持的基础,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等就招收本硕博连读考生,对于老师可以尽快做好人才培养的方案,甚至缩短培养的周期,培养社会需求的掌握精英型综合性人才。
对学生来说,保研或者考取本校研究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也能节约相当部分备考研究生的时间,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上,在本专业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选择读双学位,获得多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拿到官方的认证,不要小看双学位,比如我们当年毕业入职时,本科应届生入职4000元,双学位加500元每个月,直逼硕士的5000元每月。
选择综合研究型大学,到了学校你才发现图书资源、教学楼各学科门类的课程和门类有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