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大鼻子陈纳德说:都给我闪开,让我来!我的飞虎队,就能把小日本给干趴喽!
老蒋眼睛一亮,这不是花小钱办大事吗?我看行。
史迪威嗤之以鼻,我CAO,你真是猪鼻子插大葱,口气不小!
要是没有我地面部队配合,你能飞得起来吗?
陈纳德时髦的空军决定论,和史迪威传统的地面作战理念,就这样吵得不可开交。
一、陈纳德的空军至上论
(一)核心想法
陈纳德铁了心相信,光靠空军,就能把小日本给揍趴下。
他瞅见日本的防空差劲,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时咱中国西南部的高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陈纳德琢磨着,在这儿弄个基地,派几架飞机出去,专门去偷袭日本那些没咋设防的后方,这不就能狠狠打击小日本了嘛。
这就是他的,空军力量决定论。
他这一套理论,关键就在于利用空军跑得快、能搞突袭的本事,专挑敌人的软柿子捏,盼着靠这招,把日本打得服服帖帖,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早期那些事儿
早在 30 年代末,陈纳德就跑来咱中国,忙活着帮着组建空军打日本鬼子。
到了 1941 年,他搞出了个“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飞虎队”。
这队伍一开始有 110 个飞行员,还有 150 个机械师和其他后勤人员,在缅甸的同古搞训练,就想着赶紧提升战斗力。
飞虎队刚成立没多久,就和日本鬼子干上了。
1941 年 12 月 20 号,日本派了 10 架 99 式轻型轰炸机,朝着昆明飞过来。
日本鬼子当时可狂了,轰炸机连个护航的战斗机都没带。
陈纳德的飞虎队厉害啊,提前俩小时,靠着在广西边境和越南境内的观察哨给的情报,就知道日本飞机要来。
然后飞虎队立马出击,在空中和日本飞机一顿猛打,一下子就打下 6 架,打伤 3 架,日本就 1 架飞机跑回去了。
飞虎队这边,就一架飞机因为没油了,迫降在稻田里。
这第一仗打得太漂亮了,飞虎队一下子就出名了。
从这以后,飞虎队到处作战,在缅甸、泰国、缅北、云南这些陈纳德地方,跟日本鬼子空战了 50 多次,前前后后打下 290 多架日本飞机。
把日本的运输线搅得稀巴烂,日军对咱中国城市的轰炸也少了。
飞虎队还想出了空中游击战术,来对付日本鬼子,成功挡住了日军过怒江,保住了咱抗战的大后方。
到了 1942 年 7 月,“飞虎队” 变成了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还有陆军第十四航空队。
陈纳德带着队伍,飞越喜马拉雅山,开辟了“驼峰航线”,继续为抗战出力,实实在在地证明了,空军在打仗的时候有多重要。
二、蒋介石和陈纳德搭伙
(一)为啥合作
蒋介石听到陈纳德“空军能搞定一切”的想法,一下子眼睛就亮了。
当时中国抗战,地面上打仗打得艰难困苦,压力山大。
陈纳德跑来说,只要美国那边给够飞机,中国都不用咋费劲,他用空军就能把日本灭了。
蒋介石一听,这主意好啊!
觉得这是个轻松打日本鬼子的办法,就跟陈纳德结成一伙,想着靠强化空军力量,把抗战的局势给扳回来。
(二)都干了啥
蒋介石可没少帮陈纳德。
就说职位这事儿,1943 年 7 月 12 号,蒋介石给罗斯福发电报,想让陈纳德,当中国战区空军参谋长,这样就能让陈纳德躲开,和他不对付的史迪威。
虽说后来罗斯福搞了个折中的法子,让陈纳德当了中国空军参谋长,没完全按蒋介石说的来,但也能看出来,蒋介石多看好陈纳德。
在组建作战力量上,蒋介石也很积极。
1943 年 11 月 3 号,中美空军混合大队成立了。
这大队是 6 月份的时候,中美两边各挑了人数一样的 3 个飞行大队组成的。
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司令,兼蒋介石空军参谋长,陈纳德,当队长,徐焕升是副队长。
这大队成立后,就和中国空军、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一块作战。
集中火力去打汉口、越南、广州、香港、台湾、新德、岳阳这些地方的日军空军基地。
还去轰炸平汉、粤汉、津浦、陇海、同浦沿线的日军车辆,还有长江和沿海停着的日本船。
把日本的运输线给破坏得够呛,慢慢地在华南、华中把制空权给夺回来了。
另外,蒋介石还让陈纳德,去招美军飞行员来中国打仗,不停地扩充空军力量,就想着靠增强空中打击能力,更狠地回击日本鬼子,实现陈纳德用空军决胜的想法。
三、史迪威和陈纳德的那些矛盾
(一)矛盾咋来的
史迪威和陈纳德,对打仗这事儿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陈纳德,一门心思觉得,空军在战争里能起决定作用。
他瞅见日本防空不行,就想着靠空中打击,去打日本没咋设防的后方,觉得这样就能把日本给灭了,所以把空军作战,当成打日本鬼子的关键招儿。
可史迪威呢,他抱着传统的地面作战想法。
他心里明白,战争是个复杂的事儿,不是光靠一个军种就能搞定的。
如果陈纳德真按他想的那样,使劲儿空袭日本,把日本内海航线给断了,那日本肯定不干,得拼命保护自己老家,肯定会来打美国在华东的空军基地。
但当时守基地的中国陆军,装备差、训练也不行,根本挡不住日本鬼子进攻。
所以,史迪威觉得当务之急,是把中国地面部队好好打造一下,让他们能打仗、有积极性,给他们好装备,好好训练,靠厉害的地面部队来对付日本鬼子,给整个作战打好基础。
这就和陈纳德光看重空军打击的想法,差太多了,矛盾就是这样子来的。
(二)矛盾都在哪
他俩的矛盾,在好多地方都冒出来了。
比如说 1942 年的时候,陈纳德一开始,能用的飞机不到 80 架。
有一部分飞行员,在昆明狭缝巷这些地方,和当地人接触,染上了传染病。
结果一半的飞机都没法飞了,空军战斗力大打折扣。
陈纳德为了让飞机能继续作战,派美国陆军航空兵团的飞机,拉着医疗团队,跑到印度,找了 12 个身体好的印度妓女,给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的飞行员服务,保证他们的健康,好继续打仗。
但史迪威是战地指挥官,他这人是虔诚的清教徒,觉得美国陆军干这种事儿,太不靠谱,就大发雷霆。
这事儿,就成了他俩矛盾公开化的开头。
在作战计划上,陈纳德主张把空中力量集中起来,去打日本鬼子的薄弱地方,像后方运输线、空军基地,还有日本本土,想靠空袭把日本鬼子的部署打乱,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史迪威呢,却觉得空军得配合地面部队作战,主要得靠地面推进、占领阵地这些办法,觉得空军就是辅助地面部队打胜仗的。
俩人在这上头,吵得不可开交。
指挥权上也有矛盾,陈纳德想自己能说了算,这样就能更好地实施他的空战计划。
他还想把史迪威顶下去,自己当“美国驻华全权指挥官”。
蒋介石挺认可陈纳德的想法,还帮他说话,给罗斯福发电报,要给陈纳德升职。
可史迪威是战区参谋长,他觉得作战指挥,得统一安排,陈纳德的一些做法,把整个作战布局都搞乱了。
所以俩人在指挥权归谁、范围多大这些问题上,一直吵个不停。
物资分配也是个大矛盾,当时打仗的物资都挺缺的。
陈纳德就想多要点飞机、弹药、燃油这些东西,保证空军作战。
但史迪威得从整个战区作战的角度考虑,得平衡地面部队、空军还有其他方面的物资分配。
俩人就经常因为,物资分多分少闹矛盾。
您想想,当领导的这些矛盾,在打仗的时候搅和在一起,那对当时的作战局势,还有盟军内部的合作,都产生了很坏影响。
四、日军一号作战带来的麻烦
(一)日军为啥这么干
1944 年,小日本发动了“一号作战”,这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当时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鬼子被打得屁滚尿流。
他们特别担心,本土和南方的海上运输线被切断,就着急在中国,弄个稳当的落脚点,好打长期战。
所以,打通大陆交通线,就成了他们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号作战”,就是要把驻华日军的主力集中起来,把平汉、粤汉、湘桂,这些铁路打通,还要把美国在中国西南的空军基地给毁了,消除美国在华空军,对他们本土的威胁。
这样的话,就算海上交通被美国切断了,日本鬼子还能通过大陆交通线,给东南亚的日军送补给。
为了这次作战,日本鬼子从 1944 年 1 月就开始准备,从其他地方调兵、弄物资,前前后后用了 50 多万兵力,打算分阶段从河南、湖南、广西这些地方,发动大进攻。
陈纳德指挥的空军力量,特别是第十四航空军,之前把日本鬼子打得够惨的。
在 1943 年 12 月之前,飞虎队每个月,都能毁掉,超过五万吨的日本船运物资,占日本每个月总船运量的三分之一。
而且还慢慢把打击范围,扩大到日本在中国和印度的基地。
所以,陈纳德的空军力量,就成了日本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日本鬼子把摧毁他的作战基地,当成“一号作战”的重要目标之一。
这可给陈纳德的空军基地,带来了大麻烦。
(二)基地遇到啥危机
在日本鬼子“一号作战”的过程中,陈纳德的空军基地,成了首要攻击目标。
就说华东地区,日本鬼子要去抢第十四航空军的前进基地,想把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控制权拿到手,然后和从广州来的南面日军会合,再发动后面的进攻。
拿桂林这些地方的空军基地来说,这些基地本来战略地位很重要,可在日本鬼子的猛攻下,变得危险极了。
当时,第十四航空军大部分物资,都留在云南支持缅甸作战了,自己能用来对付日本鬼子进攻的东西,就少得可怜。
而且,中国空军的基地,还没准备好接收陈纳德的部队,这就使得陈纳德,只能给中国陆军一点小帮助。
在作战的时候,日本鬼子攻势很猛,他们提前把物资弄好、兵调好,还空袭第十四航空军的基地,搞得陈纳德的空军力量,没办法好好发挥作用。
就像在河南战场上,日本鬼子一开始进攻的时候,几乎没遇到啥有效的空中打击。
靠着二十五万大军,一下子就往前冲。
中国陆军因为没装备、指挥也不行,又没有足够的空中支援,根本挡不住日本鬼子的进攻,很快河南省就被日本鬼子占了。
陈纳德的空军基地,也随时可能被日本鬼子再攻占。
(三)基地咋应对的,结果咋样
面对日本鬼子这么厉害的攻势,陈纳德指挥的空军基地,也采取了不少办法。
一方面,他们赶紧把人员和飞机,往安全的地方转移,好保存实力;
另一方面,那些来不及转移,又不能让日本鬼子拿到的重要物资和设备,就直接给炸了,不能留给日本鬼子用。
但是,尽管做了这么多努力,好多基地还是没挡住日本鬼子的进攻,被日本鬼子占了。
就像桂林这些地方的大型美国空军基地,最后还是被日本鬼子攻陷了,这对后面的作战局势,影响可大了。
从这以后,美军没办法,只能重新调整作战策略,比如说后面更注重用空中力量,去打日本鬼子的运输线,这些关键目标。
同时也在想办法弄更多的物资,重新把空军力量建起来、变强,盼着能把战略主动权再夺回来,继续威胁日本鬼子,给抗战胜利创造条件。
五、后来的影响和大家咋看
(一)对打仗有啥影响
陈纳德的空军至上论,还有他和史迪威的那些矛盾、不同做法,对整个抗日战争局势,甚至对太平洋战争局势,都产生了不少后续影响。
在抗日战争这边,陈纳德带着的空军力量,特别是“飞虎队”和后来的第十四航空队,一开始把日本鬼子打得够呛,把他们的作战部署都打乱了,日本鬼子对中国城市的轰炸也少了,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抗战的大后方。
就像 1941 年 12 月 20 号第一仗,打下 6 架日本飞机,打伤 3 架,大家士气大振,日本鬼子也不敢小瞧中国空军了。
后来又打下 290 多架日本飞机,把日本的运输线也给破坏了,日本鬼子的作战节奏都乱了。
但是,他和史迪威的矛盾,让美军内部指挥乱糟糟的,作战效率也受影响。
史迪威一直想打造能打仗的中国地面部队,可在物资分配上,因为俩人想法不一样,老是闹矛盾,结果地面部队和空军力量,都没发展到最好的状态。
日本鬼子发动“一号作战”的时候,问题就全出来了。
陈纳德的空军基地遇到大危机,之前因为物资分配不均这些原因,能用来对付日本鬼子进攻的东西不多,中国空军基地也没准备好接收,最后好多基地被日本鬼子占了。
像桂林这些地方的大型美国空军基地没了,中国战场的制空权优势也弱了,给抗战添了不少麻烦。
从太平洋战争局势看,陈纳德的空军作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日本内海航线,日本鬼子在太平洋战场上,还得分心,管管他们本土后方的安全问题。
但是,他和史迪威的矛盾公开化,让美国在制定对日战略的时候,摇摆不定,整个作战计划的连贯性和高效性都受影响。
比如说在物资分配上,到底是先给陈纳德的空军力量,还是按史迪威说的加强地面部队和其他方面建设,一直吵个没完,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推进速度,也慢下来了。
不过,这些事儿,也让后来的美军重新想想作战策略,更重视各军种之间的配合,还有物资的合理分配,对后面继续打日本鬼子、推动抗战胜利,起到了一定的提醒和改进作用。
(二)大家都咋评价
从历史的角度看,陈纳德和史迪威,两个人的想法和做法,都有独特的意义和影响。
陈纳德作为空军至上论的代表,有胆子、有创新精神。
他看到了空军在现代战争里的巨大潜力,通过组建“飞虎队”和第十四航空队,在中国战场上,打出了不少漂亮仗,让大家看到了,空军在战争里能有多厉害。
他的战术很灵活,想出了空中游击战术,来打日本鬼子。
他对日本运输线、空军基地这些薄弱地方的打击思路,在军事战略上有开创性,也给后来各国发展空军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而且,他的行动让中国军民抗战的信心大增,在精神上给了大家有力的支持。
但是,陈纳德的想法也有缺点,太看重空军力量,没太注意,战争是各军种一起配合的综合对抗。
就像日本鬼子“一号作战”的时候,空军基地没有地面部队好好保护,就陷入危机了。
史迪威坚持传统地面作战理念,他知道打造厉害的地面部队,有多重要,强调军队建设、训练和各方面,都要提升,从长远和整个战争的角度看,这种理念挺稳当、挺全面的。
他重视中国战区的后勤,还提出打通中印公路,来增强抗日能力的“筑路反攻”战略,这些都能看出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但是,他这人性格不太好,有点傲慢、急躁、偏激,在和蒋介石这些国民党高层打交道的时候,不太会来事儿。
结果他的一些想法和计划,在中国不好推行,内部矛盾不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战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他俩的思想碰撞和经历,都是军事历史上,值得好好研究的事儿,给后来军事战略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启示。
这提醒大家,一定要团结,要耐心配合。
将帅不和,累死三军。。#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