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29日,由猪好多网、北京猪好多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2024母猪产业大会暨第二届规模猪场母猪批次化生产产业峰会”在南昌盛大召开,峰会特设圆桌论坛环节,就“批次化生产增效降本空间与关键措施”主题展开探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61525e25a64b1f6d19393a034ddb45c.jpg)
圆桌论坛环节由华南农业大学张守全教授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秘书长王栋、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李俊杰、双胞胎集团养猪产品线自繁自养管理部总经理李丰隆、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燕春博士、广州朴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养猪中心总经理梁鹏帅、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董事长原黎伟,7位批次化领域专家和规模猪场代表作为嘉宾,围绕批次化生产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批次化生产中的难点和创新、增效降本关键点等热点议题,展开了多番讨论和思想碰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2ba2629fa37ba383a4c779d6c5dbf14.jpg)
圆桌论坛主持人—华南农业大学张守全教授
对于“批次化降本增效”“新质生产力”,我们该怎么做?大家有什么想法?王栋:现在养猪规模在逐渐增大,成千上万的母猪我们如何去把它管好?这可能是摆在养猪人面前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对于规模化养殖来说,批次化管理确实是一个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批次化全进全出可以使猪群的管理效率及质量大大提升。除此之外,批次化还可以进行空室消毒,从而能够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效果。随着我国批次化生产技术的逐步发展,其“新质生产力”的特征会逐步显现,让我们养猪更高效,也更安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82b9090f77eb8047056dff8cb4c014b.jpg)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秘书长王栋
李俊杰:说到批次化生产这件事,首先猪场管理者要关注批次类型的选择。例如三周批、四周批或五周批。众所周知,四周批效率最高,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猪场,三周批虽然效率低一些,但管理运行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批次类型才是最主要的。从降本增效来看,猪场的诱情管理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保障高品质入群后备母猪的关键,同时对于提高母猪的终生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再者,提高批次化生产效率,猪场管理者还需关注母猪断奶后膘情、饲料品质、提升仔猪存活率、一线工人执行力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98eaaedabbdec4a411d0c3973f760e.jpg)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李俊杰
李丰隆:从非洲猪瘟到批次化生产,说明现在养殖户的关注点已由疫病防控转向提升生产效率。不过,还是要提醒养猪人,非瘟并没有完全过去,大家还是要去关注非瘟,共同给我们养猪人营造一个更好的大环境。对于批次化生产,我们除了要关注母猪场的健康,还尤其需要关注育肥端的健康问题。批次化生产3分靠切换,7分还是要靠运营,在批次化生产过程中,其实在后期的运营上要花费更大的精力,甚至是要有专业的团队,专业的更好的绩效牵引,甚至是我们的一些系统工具来保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b6a90af4dcec433ab935c04bc927800.jpg)
双胞胎集团养猪产品线自繁自养管理部总经理李丰隆
王燕春:批次化生产对于我们真正新质生产力的放大是在于什么?首先,我们会发现,整个批次化生产最大的一个效益放大器其实是在我们的育肥端。虽然批次化生产是在前期繁殖端来发力,但是我们经过利润算账,育肥端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批次化生产的最大的放大作用。其次,无论是简式批次还是精准批次,或者是其他批次类型的选择,一定是基于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管理能够跟得上,最终实现利润的稳定运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549a6adbb1b25443982710d0115edb4.png)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燕春博士
梁鹏帅:批次化,越做越乱,越做猪群一直都不健康不稳定,问题在哪里?其实问题是出在后备猪的管理上。执行批次化非常重要的一点——补充优质、合格的后备母猪。优质与否主要取决于选种,而是否合格则主要取决于管理,例如后备驯化、疫病净化等措施。批次化开展前,一定要确保后备猪合格再引入母猪场,这样才能保障猪场批次化持续稳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aeb1c39e0f0fc41ffa46d73550e5f6.png)
广州朴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养猪中心总经理梁鹏帅
原黎伟:能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猪肉产品,能把单位造肉成本降至最低就是新质生产力在生猪产业体现的最终结果。与其他投入品和生产环节相比,精液相当于是最后一环,临门一脚的关键选择。要想让其他前期的投入都能得到最大回报,精液的选择十分重要,首先来说必须选择健康的精液,例如我们自有种源做到了像猪瘟、非瘟、蓝耳、伪狂犬、腹泻、支原体这些病的双阴,目的就是希望从源头上为生产企业提供绝对健康基因。
再一个必须注重种猪的性能,比如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尤其是饲料转化率方面,我们对自有种猪做过数据分析,发现同样增重速度的猪,饲料转化率的差距最大能到1.1,这个差异是非常可怕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尤其对于规模猪场来说,哪怕0.1的料比差别,都将是非常大的潜在利润损失。所以,精旺作为猪精企业为市场提供“最终能有经济效益转化的产品”就是帮助猪场增效!就是在打造新质生产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f6d5c9d4538f5eb6b3deb7faf1520e3.png)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董事长原黎伟
顶层设计对于批次化课题研发的方向是怎样的?王栋:对于批次化,今年年初农业部进行战略研究规划,把营养和育种分开,设立了高效养殖专题。在规模养殖大趋势不可避免的前提下,批次化生产是必须要用到的一个技术手段。首先,后备母猪情期启动迟缓,情期不稳定,导致母猪受胎率比较低,还有二胎猪有繁殖障碍,这两点是“十五五”战略研究计划的方向。其次,精液的供应具有不平衡性,批次越大,精液供应的矛盾就会越尖锐,所以精液的高效生产和高效利用也是未来战略研究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胞胎集团在批次转化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切换后产生了哪些效应?李丰隆:在批次切换过程中,我们最大的难点是在基层员工的不理解。从经验上来讲,批次切换会导致猪场成绩整体呈现一个“v”字结构,也就是生产成绩会先降后升,然后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台阶。所以在批次转化中,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强有力的组织来牵头,另外要用绩效考核来牵引,这个很重要。等批次切换完成之后优点也很明显,第一,母猪群的流产率大概有降了0.5个点左右,第二,育肥端的5周死淘大概可以降1个点左右。
断奶母猪如何提高发情率?李俊杰:理想情况下,母猪断奶7天内发情率应达到90%,但实际生产中,有些猪场的母猪在断奶7天内的发情率可能低于80%,这很可能与哺乳母猪营养供应不足、哺乳期间失重过大等有关。因此加强营养管理很重要,另外,还应通过控制环境、使用公猪刺激、信息素等方法诱导母猪发情。当然,批次化生产更关注母猪的同期发情,为提高断奶母猪的同期发情效果,使用激素产品如促性腺激素来处理,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让母猪达到一个很好的同期发情效果,以保障批次化生产的稳定运行。
批次化生产的过程中,怎么才能够增效?降本利润点在哪里?王燕春:基于批次化生产,肯定是有无数的考核指标,猪效、人效、物效,这是和成本、利润最密切的三个主要方向,第一,理论上满产、满负荷程度越高,肯定利润越大。第二,精准营养方面,在批次化的生产线下,首先研发端玉米、豆粕的含量,其次精准营养的颗粒度的管控越强,对成本的降低会越来越明显。第三,人效管控方面,一线人员的观念和执行力提升,会更加有助于快速降本。第四,健康管理,切换批次后有可能会使我们猪群均匀度、健康度整体提高,从而实现主动或者被动的成本降低。
执行批次化后,和原来对比,猪场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梁鹏帅:批次化生产非常有利于猪场的健康管理。以朴成为例,所有牧场猪群持续PED阴性,蓝耳等其他疾病持续稳定。我们在2021年全面导入了36天批的生产模式,在2022年有几个牧场蓝耳转阳,基于我们牧场的条件,我们采取了蓝耳阳性稳定策略。其中最关键的是统一了后备猪驯化管理,就是把所有的后备猪集中驯化合格后,再按照批次进入生产群体。流行性腹泻也是一样,从开场到现在,我们执行的一直是驯化后不排毒再进群的策略。
同时我们严格执行朴成铠甲模式,我们内部叫916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对人、车、物、料、水、猪、媒等进行管控通过标准操作确保牧场不受重大疫病侵扰。总之,朴成在应用批次化后,各类疫病的发生率不高,可控性强,对生产成绩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在讲低剂量输精,对于低剂量输精该怎么看待?原黎伟:关于低剂量输精,首先,从对公猪潜力的挖掘或猪场输精工作效率提升上来讲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那些最优秀的种公猪基因的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扩大,无论是从推动遗传改良的角度,还是从商品代猪只性能和猪场整个的生产成绩来说都是有益的。
我们目前客户的生产实践中主要使用的猪精密度规格,基本上是在有效精子数大于等于15亿的水平,这个占了一个较大比例,个别的要用到12亿,很少用到10亿,这种差异背后涉及到人工授精水平,对母猪情期的管理,批次化的组织以及整个关键点的控制,导致最后包括分娩率、产仔数等一系列效果的差异,所以说输精效果不仅和精液密度相关,和猪场的管理水平也息息相关。作为猪精企业我们更多的是从匹配或支持的角度来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但是对于猪场来说,无论选择哪种规格的猪精前提一定是做好“前期的验证”,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一定是“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单纯的靠“节约猪精”带来的所谓的降本。
现场提问环节![](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b2f5acf770616a131ba27aad59b782.jpg)
问题1:双胞胎集团是否对单次定时输精进行立项研究?
李丰隆:双胞胎集团目前还没有全面进行单次定时输精,只是个别场有在尝试,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成绩的影响很大,可能我们也没掌握到精髓。单次定时输精主要是考虑降低与精液相关的成本以及提高人效,目前双胞胎集团还在试点阶段。
问题2:中小规模猪场如何开展批次化?PSY耗料量是多少?
张守全:我觉得还是要适合自己,还要回到你做批次的目的是什么?每个猪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批次生产方面,我个人认为中小猪场绝对有前景。另外一个问题关于PSY的耗料的问题,其实这个指标不能用简单的耗料来算,因为猪苗一出生它的成本就在了,不同的猪场成本不一样。
问题3:猪场在切换批次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解决猪栏利用率问题?
张守全:连续周批次生产切换长节律批次化过程中,由于批次模式的变更,例如从传统的连续周生产,产房通常设计为6周,转成4周批生产模式,产栏一定是过剩的,配怀栏一定是不足的。总的来讲,你改批次生产了之后,比你的原来连续周批生产的猪苗的数量肯定是增加。如果做成4周批又是产房满负荷的话,猪苗的数量增加50%以上。这个是可以根据配怀栏、分娩栏的数量,计算后确定每批次分娩母猪最佳数量。当然有条件猪场也可以增加配怀栏,达到满负荷产栏,实现最佳产能。这些都可以灵活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