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少凄苦后漂洋过海半工半读完成学业,终于得到老天眷顾,不仅找到商机还找到了靠山。
他抛弃发妻入赘日本贵族快速崛起,人过中年衣锦还乡又得韩国政局青睐,成为韩国政府力捧的财阀。
他先后经历四代韩国总统,成为韩国五大财阀之一,做事也越来越嚣张,甚至在法庭上年扬言没有人能审判他。
他就是乐天集团的创始人,韩国财阀辛格浩。
辛格浩,1921年出现在朝鲜的一个小村子,当时的朝鲜半岛都在日本的管辖之下,朝鲜人在他们眼里都是下等人,所以做的都是最低贱的工作,换取微薄的收入。
辛格浩家里有9个孩子,而他作为老大,他早早地就挑起了家庭重担,然而即便他拼命读书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20岁那年就奉父母之命成了婚,还生了一个女儿。
与此同时,日本人对朝鲜人的颐指气使也让他对那个传说中富得流油的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
于是,为了改变命运他不顾家人劝阻,远渡重洋去往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并且靠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
由于辛格浩情商极高,甚是懂得察言观色,在当铺打工的时候得到了老板的赏识,还给了他一笔“天使投资”。
辛格浩拿着这笔钱,立即着手开办了一家机油厂,可是刚刚生产没几天,一颗榴弹炮就把工厂夷为平地,辛格浩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在战火之中夭折了。
后来,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战败,美军穿着大皮靴昂首阔步地登陆日本岛,把嘴里嚼的口香糖撒给路边的孩子,这个新鲜玩意很快就在日本盛行起来。
虽然当时美国的剑牌口香糖已经很有名气,但进口货价格昂贵百姓消费不起,辛格浩便瞄准了这个商机,利用自己大学期间学习的化学专业知识,又找了个药剂师合作,再加上一台切面机,就这样一个简陋的口香糖工厂便诞生了,辛格浩为它取名乐天。
然而,做口香糖容易,卖口香糖却很难,要如何快速占领市场才是辛格浩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
经过一反常识辛格浩改变了口香糖的配方,让它被咀嚼后可以吹出泡泡增加趣味性,后又利用日美建交的舆论热点将口香糖命名为“和平口香糖”。
然后辛格浩又紧跟潮流,当美国电影在日本正卖座的时候,又趁机推出“牛仔口香糖”等等,也正因为辛格浩善于跟随潮流热点,被称为营销大师。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辛格浩渐渐融入到日本商圈,但是他作为一个韩国人在日本总是不被尊重,甚至还会受到白眼,为此他开始打起了日本上层领导人的主意,想方设法融入政治圈寻找靠山。
很快,他瞄准了日本贵族重光家的小女儿,重光初子,她是日本甲级战犯重光葵的外甥女,当年重光葵在美国政府的庇佑之下不但逃过了牢狱之灾,甚至还返回日本成为政府要员。
这样一位高官之女, 很快就在辛格浩的猛烈追求下败下阵来,1950年辛格浩不顾远在韩国的发妻,在日本大张旗鼓地迎娶了重光初子,并且给自己改了个日本名字重光武雄,正式加入重光家族。
背靠这棵大树,辛格浩在日本的生意蒸蒸日上,乐天也不再是一个小小的糖果厂,在重光葵的庇护之下,乐天的生意遍布零售、酒店、餐饮、娱乐等各行各业。
在此期间,辛格浩与重光初子生育了两个儿子,辛东主和辛东彬,而这兄弟俩多年后竟让父母沦为世人笑柄。
虽然辛格浩在日本的生意做得很大,但是韩国民众对日本人的抵制情绪依旧没有改变,无论是日治时期的剥削还是二战时期的掠夺,都给韩国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即便辛格浩曾有过转回韩国的打算,但担心被抵制迟迟没有行动。
1960年以前,韩国时任总统李承晚对日本有着强烈的抵制,战争结束后向日方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对日军占领期间造成的一切损失进行赔偿并诚恳道歉,二是以发展渔业为由划定“李承晚线”将孤岛划入其中,但凡越界的日本人一律扣押,日韩双方就此经过多年谈判但并未达成和平解决。
那些年韩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美国,以战后修复为主,出口只占很小一部分。
1963年,朴正熙当选总统,但当时的韩国经济很垫底,美国的援助也越来越少,朴正熙对日本的态度也与李承晚截然不同,在日治期间曾就读于日军开办的军事院校。
所以,他算是亲日派。此后,朴正熙表面上继续坚持李承晚的两项原则跟日方谈判,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日方用9亿贷款和现金将两国多年恩怨一笔勾销,这个结果引起韩国民众强烈不满,不得民心的朴正熙不得不更加依靠几大财阀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日韩关系缓和给辛格浩带来了希望,日韩和平谈判两年后,辛格浩以日本外商身份返回韩国,以弟弟的名义注册乐天食品,并将日本方便面的技术带回韩国,而他生产的拉面在韩国也非常受欢迎,这个品牌后来更名为农心。
辛格浩在韩国以食品加工业起步,巧妙地避开了当时几大财阀垄断的轻工业,但财富积累速度非常快,再加上他日本籍的身份,很快就受到了朴正熙的关注。
1970年,朴正熙在青瓦台接见了辛格浩,并给了他一个翻建半岛酒店的项目,要求辛格浩将其打造成国际化大酒店,并一路为其开绿灯。
辛格浩凭借此项目快速转型,乐天酒店从此诞生,随之一并建成的还有乐天百货、乐天超市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仅仅几年时间,乐天就从最初的食品加工厂变成了占据韩国三产半壁江山的乐天集团。
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但韩国政府与财阀之间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辛格浩原本就极其擅长斡旋政府关系,所以后期无论是全斗焕、李明博还是朴槿惠,都跟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利益纽带。
其实在朴正熙当政期间,韩国财阀们凭借敞开国门之后与欧美各国的资本融合,已经脱离了政府的掌控。
但因为有以前的基础,再加上政商本质上不分家的属性,韩国财阀不仅没有远离政界,反而进一步让政府沦为了他们的傀儡。
1996年,金斗焕离任审查的时候被查出,辛格浩在其任期间拜访过五次青瓦台,行贿金额高达150亿韩元。但即便如此,面对如日中天的乐天集团,韩国政府依旧是不敢撼动其分毫,这份指控最后也是无疾而终。
即便是在20年之后有人旧案重提,乐天集团也只是牺牲了一个李仁源,他自杀时候还留下遗言强调,乐天绝对不存在腐败问题。
在政府的庇护下,乐天集团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朴槿惠上任之前乐天集团的子公司就达到了79个,大型购物中心两处,乐天玛特超市进驻中国市场,还建成可以媲美迪士尼的乐天游乐城。
朴槿惠上任之后,辛格浩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从与朴槿惠有密切关联的崔炅焕身上下手,将其好友任命为乐天集团高管,借此机会快速打入朴槿惠政府核心成员内部。
此时,乐天已经稳居韩国五大财阀之列,年收益高达千亿,如果不是后来爆出的一系列丑闻,或许这位传奇财阀能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2009年,正是韩娱快速崛起的时期,韩国偶像团体、韩剧以暴风般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吸粉,然而随着人气的飙升,各种绯闻黑幕也层出不穷,其中最为震惊世界的便是当红女星张紫妍自杀案。
两年后,她的日记终于被公之于众,也随之揭开了韩国政府和各大财阀的遮羞布,将他们的丑恶嘴脸和嚣张行径公之于众,但最后依旧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张紫妍一案中无一人接受审判。
在她的日记中,写到最多一次要服侍4个男人,其中竟然还有一对父子,说的就是辛格浩和他的小儿子辛东彬,那时候辛格浩已经年过80,辛东彬也已经快60岁。
其实辛格浩对年轻姑娘的喜好在韩国财阀圈子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早在1982年61岁的他就秘密迎娶了第一届乐天小姐选拔赛冠军18岁的徐美敬。
但是由于当时辛格浩还有依附日本方面的支持,所以并没有与重光初子离婚,而是将徐美敬金屋藏娇,徐美敬还给他生了两个女儿,老来得女,辛格浩对这两个女儿很看重,后来还给她们成立了公司。
张紫妍的在天之灵万万也想不到,自己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换来的也不过是一段时间的舆论热潮和韩国民众的巨大愤怒,但无论是财阀还会韩国政府都丝毫没有被撼动,就连唯一想要为她翻案的文在寅也遭到报复,在辞去总统职务的第二天便因滥用职权被起诉。
虽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乐天整体形象却是一落千丈,韩国民众的强烈抵制让乐天不得不将市场重心转移到日本和中国。
乐天玛特自2004年在中国开设第一家分店起,一度成为非常受欢迎的生活超市,开设了近百家门店。
然而2017年,乐天集团却决定将一处高尔夫球场提供给萨德反倒系统,此消息一出便受到中方强烈反对和严肃谴责,乐天品牌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抵制,但乐天方面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辛格浩甚至嚣张地表示,只要给他们点甜头打打折,很快他们就会忘了这件事。
但他显然低估了中国人的骨气,事发仅仅两个月,此前在中国活跃的99家门店关闭了87家,而剩下的12家店也没能挺到年底。
相对于此类企业经营和政治立场方面的问题似乎还可以归结到集团高层的整体决策或者是韩国政府的方向引导,但辛格浩家族内部的丑闻却让这个耄耋老人晚节不保。
2014年,次子辛东彬将哥哥辛东主私自增持韩国乐天股份的事情捅给了辛格浩,老爷子一气之下跑到日本将辛东主撵回了家,但大儿子懂得韬光养晦,更何况辛格浩更倾向于长子继承的传统,他一直认为日本乐天才是他的根基,所以想要留给大儿子辛东主。
殊不知,二儿子辛东彬将韩国乐天经营得如日中天,盈利甚至超过日本十倍,辛东主被赶下台之后便开始极力讨好父亲,等辛格浩气消了又跟他吹耳边风,说弟弟想要独吞日本和韩国乐天。
辛格浩一听火冒三丈,又要召开董事会免了二儿子,殊不知却被重光初子和辛东彬联手从集团会长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成了名誉会长,兄弟阋墙、父子相残,这出丑闻一时之间成为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一家四口的关系也降至冰点。
就在所有人以为他们和可能老死不相往来的时候,一家人竟然又站到了韩国法庭上,等待宣判。
2017年,在萨德事件发生仅仅几个月后,乐天集团因非法经营被告上法庭,涉案金额高达2000多亿韩元,其中包括逃税、挪用公款、失信等多项罪名。
然而面对法官的询问,儿子的甩锅,96岁的辛格浩坐在轮椅上面不改色,中气十足的用日语怒斥法官,我看谁敢判我!
开庭30分钟后,辛格浩以身体原因为由大步流星地从法庭离开。最后,法院宣判控诉成立,辛格浩被判处4年监禁。
但随后韩国政府又以其身体健康为由,经过一系列表面复杂的程序之后,辛格浩被判监外执行6个月。
2020年,99岁的辛格浩到底没能熬过百岁大关,因病去世,他嚣张跋扈的一生从此画上了句号,而在此以后恐怕在没有谁能做到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