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占据票房前十的10部大陆电影,哪几部出乎你的意料?

波仔看影视 2025-04-15 11:56:44

1.《英雄》

《英雄》是张艺谋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场面宏大震撼,视觉效果堪称一绝。影片借无名讲述刺秦故事,以红、蓝、绿、白等色彩区分叙事段落,赋予色彩象征意义,搭配精彩绝伦的武打设计,将武侠动作拍出舞蹈般的优雅美感,虽然人物塑造有些符号化,主题表达也存在争议,但它对和平与牺牲的探讨,深度十足,它是商业与艺术融合的典范,为中国电影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值得反复品味。

2.《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部电影绝对没有那么不堪,从演员阵容,画面,滤镜,大场面,大制作的感觉现在都很难看到有超过这部的古装片。剧本和表演上佳,对父权君权的讽刺和挑战这种主题在院线片里不多见,尤其靠寡廉鲜耻当上王的周润发,一再要求别人守规矩,巩俐说自己没病,却被逼着喝药的情节,放在今天看寓言感很重,集体主义美学和过于绚丽的用色在别的电影里太做作,放这个主题下配合得很好。

3.《长津湖》

《长津湖》以宏大战争场面与细腻人物刻画再现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志愿军在极寒中浴血奋战,无畏牺牲。小村庄夜战那段简直了,一看就是林超贤导演的手笔,炮兵、狙击手、机关枪手,扔手雷、近身肉搏,安排得环环相扣,节奏太好了,易烊千玺的扮相和特写也很精彩,没想到这么豁得出去,最后美军发现冻僵的志愿军尸体那里,虽然读书的时候看过这个情节,但还是被戳到了。

4.《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将镜头聚焦在一个普通家庭,借他们的遭遇再现了七六年那场惊心动魄的灾难。影片开头平静日常与地震时地动山摇的强烈反差极具冲击力,徐帆饰演的母亲面对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的艰难抉择,那声声绝望呼喊,狠狠刺痛人心。影片不只是展现了灾难的残酷,更深挖了灾难后人们内心的创伤与亲情的羁绊,三十二年的分离与误解在重逢时一一化解,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坚韧。

5.《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堪称国内顶级,剧情如抽丝剥茧般层层递进,计中计中计衔接得也很自然,小妹和随风之间的情愫发酵更是非常自然。香艳戏色而不淫,极具美感,十年前观众以此为嘲讽点,只能说明当时的人观念太过保守落后,不死的小妹和突如其来的大雪确实突兀,但并不影响整体观感,个人认为最后小妹的复活更像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而突然下雪也倒有点蒙太奇的感觉。

6.《流浪地球2》

是每看一次都会流泪的电影,人类的勇气和团结让人动容,科幻的片段尤其是太空电梯那段让人震撼,空间站坠落的那段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人类的渺小让人恐惧和颤栗。最喜欢马兆啦,外冷内热,是会心软,业务能力过硬的能上天下海的导师大拿,太帅了,尤其是那句“都得死”冷酷又客观,这一定会成为宁理老师的荧屏代表形象之一,我就是从这部电影垂直入坑的。

7.《封神第二部》

如果导演把姬发前两次救邓婵玉的举动,在心动外加一点招降的谋算,在最后刺闻仲前的犹豫上再加一点对朝歌那些将士的不忍,都会让观众在观感上更好受一些,他不是天生的天下共主,但他的成长可不可以不要那么折磨观众,除此之外再把特效做好点就更完美了。《封神第二部》没有那么难看,其实乌尔善可以让姬发可以做西岐歌姬,然后拥邓婵玉为天下共主。

8.《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用极致美学反衬战争暴虐,张艺谋以妓女与学生双线叙事,在血色废墟中构建女性觉醒的史诗。教堂穹顶下,旗袍与校服的碰撞撕开身份枷锁,十三钗以妓女之躯践行圣女之义,完成从被凝视客体到救赎主体的蜕变,影片在历史真实与戏剧张力间游走,虽偶有煽情之嫌,却以璀璨人性辉光刺破至暗时刻,留下血色浪漫的生命绝唱。

9.《红海行动》

视觉和听觉都不错,逼真震撼的战争场面,立体鲜活的人物塑造,深刻动人的价值内核,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树立了军事动作片的标杆。《红海行动》节奏快,各部分衔接流畅迅速,紧张,双线逐渐汇合,高潮一波接着一波,有宏大场面的铺陈也有细节的描绘,既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也看到了身为人的情感,战争摧毁人类,摧毁文明,这类影片能达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错了。

10.《夜宴》

非常有特色的一版《哈姆雷特》,虽然有瑕疵,但评价绝对不该现在这么低,很冯小刚式的台词与浓郁的话剧腔调配合在一起,迷之可爱。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黄晓明除外),被吐槽最多的葛优,反而是我很喜欢的,虽然与传统印象中的帝王有所差别,但对人物的揣摩上绝对是精准的,狠与温柔都有了,既魔性又可爱啊,很超现实,我很喜欢,虽然也确实存在硬伤。

在香港占据票房前十的10部大陆电影,哪几部出乎你的意料?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