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入政府报告的“好房子”含金量有多高?

URI城市租住 2025-03-14 09:09:59

快讯背景:2025年,“好房子”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这一表述不仅回应了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的期待,更标志着中国住房发展从“量”到“质”的转型。

然而,“好房子”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其背后承载的政策深意与实践路径值得深入探讨。

PART 01

为何“好房子”被写入政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好房子”,背后有三重逻辑:

民生需求升级:中国城镇化率已超65%,住房矛盾从“缺房”转向“提质”。居民对健康、智能、环保的需求倒逼政策创新。

经济转型抓手:房地产关联50多个行业,占GDP的20%~30%。以“好房子”拉动消费升级,可撬动万亿级市场(如周荃委员估算,建筑更新或拉动40.6万亿消费)。

城市更新战略:2024年全国完成5.8万个老旧小区改造,未来需通过“建新”与“改旧”双轨并行,破解城市发展瓶颈。

PART 02

定义“好房子”,从标准到实践

根据住建部指南与国内外经验,URI帮您总结“好房子”需具备的“6S”特征:

初级标准:绿色低碳(sustainable)、安全耐久(safe)。例如,北京劲松一区改造中采用防震、防水新工艺,杭州新规要求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

进阶标准:健康宜居(salubrious)、科技智能(smart)。如模块化建筑技术(北京桦皮厂胡同项目工期缩短至90天)、智能家居普及。

高阶标准:全龄友好(suitable)、协调美观(stylish)。日本“200年住宅”的适老化设计、美国LEED认证的社区融合理念,均为范例。

PART 03

如何“建新”,如何“改旧”?

新建:科技赋能效率与品质

北京、上海等城市试点模块化建筑,工厂预制构件减少75%固废;杭州将智慧住区、绿色节能纳入住宅新规,推动房企研发新一代产品。

改造:螺蛳壳里做道场

北京劲松一区“原拆原建”、杭州小营巷社区“三方众筹”等模式,破解资金与空间难题。政府补贴、居民出资、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机制,成为可持续路径。

PART 04

“好房子”的“普惠赛道”

针对2.6亿租房群体,“好房子”政策正重塑租赁市场:

标准升级:住建部要求保障房“带头建成好房子”,租赁住房需通过绿色、适老化等标签认证(如周荃委员提议)。

存量转化:结合城市更新,将老旧房源改造为长租公寓。例如,广州、深圳试点将城中村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提升隔音、电路等基础品质。

URI观点:

“好房子”写入政府报告,绝非一句口号。其含金量体现在两方面:

对个体: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直接提升居民获得感。

对城市:以住房升级驱动消费、投资与产业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然而,推进落地“好房子”的挑战仍存:资金筹措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标准制定如何避免“一刀切”?这些问题的解决,需政策持续细化、市场创新响应。

未来,“好房子”若能真正成为“民心工程”与“经济引擎”,其含金量将不言自明。

信息来源:公开内容

撰文: URI研究中心

内容审核:韩晓

内容复核:木兮

运营编辑:树懒

0 阅读:2
URI城市租住

URI城市租住

分享租赁住房行业的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