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型国企取消电子债权凭证开立考核指标!
翠供应
2025-01-21 03:29:37
小供获悉,2024年首钢集团不再将旗下供应链金融平台运营的电子债权凭证-京票开立纳入核心企业考核指标。
2022年7月,经首钢集团董事会批准,以首惠产融为主体承建集团供应链金融平台,整合境内外类金融机构,形成以供应链金融服务作为首惠产融主业,保理和租赁协同配合的产业布局。首惠产融作为在香港注册的红筹上市公司(HK00730),集团控股60.88%,公司秉持“服务为本,科技为器”的原则,以集团的钢铁产业为依托,与集团集采系统紧密契合,依据“业务场景+数字风控”设计多种京票产品方案,优化集团负债结构;以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为支持,打破传统的融资模式,打造全流程电子化、高效到账、安全性高的供应链服务新模式,构建更紧密的产业链综合生态圈。
首惠产融搭建多级流转债权凭证系统开具“首钢京票”,其实质是数字应收账款债权凭证,是首钢信用在供应链上的延展,通过“融信”取代融资。以首钢集团或其下属单位的应付账款为依托,各单位依照《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京票业务管理办法》开立,明确金额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给持有方的一种凭证。
截至2023年底,首钢供应链金融平台在电子债权凭证业务上累计开票125亿元,这意味着2024年全年,平台开立规模达到145亿元。截至2024年底,首钢供应链金融平台在电子债权凭证业务上累计开立规模突破270亿元。
小供注意到,这是继国家电投集团取消集团内部各二级单位电子凭证签发指标后,又一跟进的大型地方国企。
电子债权凭证作为财资领域的“应付”供应链金融产品,其发起端在核心企业,多数平台应用该产品取得规模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企业“自上而下”的推动。过去,部分大型核心企业为推广旗下该类平台,从支付端入手,要求成员企业提升电子债权凭证在集团其“支付结算”中的应用比例。
小供注意到,随着国务院国资委及各地国资委对非现金支付的监管加强,已有多家央企要求取消对于电子债权凭证签发的“强制行政规定”。
与此同时,随着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统一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的即将出台,各平台的行为或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
作为应收账款领域最成功的“标准化、数字化产品”之一,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在过去9年间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各类平台数量已超600余个,形成了“核心企业平台、商业银行平台、独立第三方平台及区域型平台”分而治之的局面,年电子债权凭证开立规模或已突破5万亿元。
小供认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狂飙时代或已悄然结束,从规模上来看,增速或将放缓,迎来高质量发展时代,从产品角度看,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将迎来“凭证+”时代:基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构建的运营生态,经营更多的场景;基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搭建的服务生态,搭建更多的场景化供应链金融产品;从平台运营主体来看,由于核心企业平台难以避免“瓜田李下”之嫌疑,小供认为未来第三方独立平台价值或将进一步强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