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一条新闻消息,很多地方的网友,在出教程教大家怎么用医保去买华为D2手表。这种操作,存在一些争议。
医保,该不该支持购买华为手表?
按理说,医保卡里的钱本就是自己的,你买什么,都是自由。可实际上,这句话并不十分准确,否则我们为什么不用医保卡里的钱,去买手机呢?
简而言之,医保卡里的钱并不是我们想用来买什么,就能买什么。而当一款产品,由于某些原因打破这个平衡,象征着一种不公平。
有人说,华为手表具有一些检测功能,比如测量、记录使用者的血压,所以它和医保本身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刷医保买就正常了。
那小米呢?这家企业也早就推出过同样功能的智能手表,有“腕部血压记录仪”的功能,同样和前者一样为第二类医疗器械,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通过……为什么不能刷医保购买?
这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倘若大家觉得用医保购买华为D2手表合理,那么其他获得了第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的产品,也应可以使用医保购买,让公平的现象完成闭合。
但很显然,这是有风险的,因为一旦形成普遍操作,恐怕很多产品都会在这条路上打主意,在电子产品中加入与健康有关的元素,从而与医保购买挂钩。
那就相当诡异了,要知道一款华为D2手表的官方定价为2988元(由于和品牌方合作,部分刷医保售卖的药店售价更高3088元或3188元),一款小米同类型的智能手表,售价也要1899元,可一个血压计呢?大家可以去电商平台上搜一搜,几百块的就已经非常不错了,甚至还有几十块一个的。
用小米举例并非因为多青睐或看好小米(笔者只在很多年前买过一个小米手机),我想表达的是——公平。
这个现象一点也不复杂,第一,若品牌方可以这样去营销,那么同类型的功能产品品牌应有同样的权力。华为可以,小米或者其他品牌都可以。
第二,若在产品中加入一些和健康相关的检测能力、或者有药用价值的东西,就可以使用医保购买,就必须考虑到脱缰之马般的后果。一定会有部分商家脱颖而出,在洗发水、沐浴露,甚至常规饮食中加入药物成分,按摩椅、健身手环、甚至某些品牌的床垫都可以宣传有“健康功能”从而和健康挂钩,并要求医保支持。
第三,让医保体系变得更加复杂,影响市场秩序,增加权力寻租的空间。其实很多时候条条框框的规定普通人已经看不懂了,倘若继续增加新的规定而不是尽可能的简化,人们又如何区分和对待呢?要知道,相关部门的人是专业的,是吃那碗饭的,有时间研究和去了解,可对于普通人而言,并无那么多空闲。
以上,个人看法,慎重对待,谨防医保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