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立代表:
打击职业索赔人“知假买假”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翔实的数据、丰富的案例展现了2024年度人民法院以公正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化民生保障、巩固深化司法改革的最新工作进展。报告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是一份值得肯定的高质量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云南众济律师事务所主任万立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评价颇高。
万立对报告中关于“知假买假”的案例讲述印象深刻。他说,最高人民法院在报告中以典型案例再次明确了针对“职业索赔人”仅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其诉讼请求的裁判原则,清晰展示了司法机关在处理“知假买假”案件时所秉持的严谨态度与精准尺度,在保障消费者合理维权诉求的同时,有效防范过度索赔行为的发生,是人民法院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万立在调研时发现,“知假买假”“恶意投诉举报”行为对中小商家的打击很大。一些“职业索赔人”以消费之名,行牟利之实,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商家实施高额索赔,给中小商家带来沉重的负担,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为此,万立带来了关于治理恶意投诉举报乱象、维护良好市场环境的建议,希望能借助司法、执法之力,遏制当前社会上一些群体利用商家经营过程中的轻微瑕疵敲诈勒索商家的行为。
(记者 屠少萌)
刘庆峰代表:
加强新质生产力司法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亮点突出。人民法院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力地促推了创新成果转化。”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谈到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感受时认为,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审理涉人工智能纠纷案件,支持人工智能依法应用;惩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侵权行为,促进规范有序发展,体现出人民法院的主动担当作为。
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两会上的热议焦点之一。刘庆峰说,当前,人民法院充分运用科技赋能,大模型技术正深度融入司法实践,为高质量司法注入新动能,而公正高效的司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优质的法治沃土。
“科技与法治,是双向赋能、双向奔赴。”刘庆峰建议,人民法院需完善大模型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风险防控体系,通过跨部门协同治理,平衡技术创新与法律规制;要构建覆盖技术研发、应用落地全流程的司法保障网络,引导大模型等高新技术健康发展。通过制度保障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既能释放人工智能的提质增效潜力,又能为科技创新划定法治轨道。
(记者 周瑞平)
王海代表:
体现司法担当与为民情怀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通篇聚焦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高度关注对民生福祉的保障。”全国人大代表、珠海保税区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工程师王海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报告对涉妇女、老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权益保障予以高度关注,守护“夕阳红”、守护“半边天”,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一个个典型案例,一项项为民举措,充满司法担当与为民情怀。
履职过程中,王海了解到,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是全国最早启动家事审判改革工作的法院之一,在反对家庭暴力、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工作中成绩突出。报告中提到的“对无视禁令、滥施威胁恐吓的行为人以拒不执行裁定罪判处刑罚”案,就是香洲区法院在去年办理的一个案件。王海对该院家事审判区的一些人性化设计也印象深刻,无论是开展心理干预的“心晴屋”,还是法官衡量亲子关系的“双面镜观察室”,每一项设施和服务,都从当事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让人民群众在诉讼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
王海希望人民法院继续树牢“如我在诉”意识,以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和应用各项改革成果,让纠纷高效实质化解,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记者 屠少萌 通讯员 梁倩雯)
来源:人民法院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