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两首七绝,刻画细腻,技法高超,读之令人断肠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3-31 09:19:01

古代才子为了前途经常东奔西走,有时餐风露宿,有时夜不能寐。无数游子在异乡的寒夜,被孤独与乡愁紧紧包围。暮色四合,古道荒芜,秋风瑟瑟,衰草连天,瘦马驮着疲惫的旅人,不知要奔赴何方。

天边的鸦鸣划破长空,峡谷的猿叫令人断肠,远离故园,他乡作客,行人的思乡之情,瞬间就像潮水一样汹涌,无限愁绪立刻就在心底不断地蔓延。下面分享明代的两首七绝,刻画细腻,技法高超,读之令人断肠。

客中夜坐

明代 袁凯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读者或许不一定了解明初诗人袁凯,不过提起那首颇负盛名的《白燕》,很多人却非常欣赏。这首《客中夜坐》也是精心构思的佳作,篇幅短小,语言凝练,读来令人动容。

开篇展现出一幅秋意萧瑟的画面,落叶萧萧,江水滔滔,季节更替,光阴似箭,暗示着诗人客旅的漫长与艰难。

“故园归路更茫茫”,归途遥远难辨,直白地道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心中的迷茫,更传达出诗人四处漂泊、归乡无计的怅惘。

“一声新雁三更雨”,这一句渲染出凄凉的氛围。三更时分,夜深人静,诗人却辗转难眠。一声凄厉的雁鸣划破夜空,又伴随着淅淅沥沥的秋雨,诗人心中顿时涌起千愁万绪。

大雁是乡愁的象征,一个“新”字更添了几分陌生与孤寂之感。绵绵秋雨敲打窗户,也滴落在诗人的心头,让本来就不平静的内心,更显得波澜起伏。

漂泊途中,孤独、思念、迷茫交织在一起,怎能不让人肝肠寸断?“断肠”是诗人对故土深深的眷恋,是在异乡的孤独无依,是对归期不定的绝望。诗人通过落叶、江水、新雁、秋雨等意象,层层铺垫,最终喷薄而出,从而让这首诗可以跨越时空地感染读者。

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

明代 何景明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何景明是明代前七子之一,他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歌古朴沧桑,取法汉唐,一生著述颇丰。这首诗文字质朴,语调哀婉,读之令人悲戚。

二峰头秋草荒”,首句交代写作时间和地点,一个寂寥的秋日,才子身处荒芜的十二峰头。诗人没有展现峡谷中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而是侧重于描写一片衰败的秋草。

“冷烟寒月过瞿塘”,次句进一步渲染氛围。冷烟弥漫,寒月高悬,诗人乘舟缓缓经过瞿塘峡。“冷、寒”二字乃是诗人的内心感受,映射出孑然一身的孤寂和凄冷。江水悠悠,孤舟前行,四周的清冷与寂静,愈发激发起诗人内心的悲愁。

“青枫江上孤舟客”,第三句转而描写行客。诗人独自乘坐一叶孤舟,漂泊在波涛起伏的江面,由于远离家乡,前途未卜,周围只有茫茫江水和无边夜色相伴,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不测,更不知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

结尾令人不忍卒读,猿啼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总是充满哀愁,峡谷里的猿啼当然也会让旅人增添悲愁。“断肠”的痛苦并非外物的触发,而是源自作者内心,乃是长期积压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的瞬间爆发。

全文通过对秋景、江月、孤舟等意象的刻画,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断肠”的沉痛,这首诗因此而成为表达羁旅愁思的佳作,也引发了古往今来无数游子的共鸣!

0 阅读:0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