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再热血,也比不上曾经《哪吒闹海》的那一抹自刎震撼

优雅百香果 2025-02-15 10:20:36

《哪吒2》再热血,也比不上曾经《哪吒闹海》的那一抹自刎震撼

时代的演变与电影的变迁

最近,朋友圈被《哪吒2》的热潮刷屏。

平常的阳光照射在影院的玻璃幕墙上,更为这场盛宴增添了几分耀眼。

明星们接连自曝看电影的经历,就连黄晓明和关晓彤也不例外。

黄晓明更是带着爸妈一同观影,那是一种家庭的温馨。

评论区里,数不胜数的赞美充斥其间。

其中不乏“史上最燃国漫”这样的评价,仿佛每个人都在尽情享受这场视听盛宴。

然而,作为一个经历过《哪吒闹海》冲击的90后,心中却有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感受。

无论特效如何炫目,远不及40年前那一抹自刎带来的震撼。

当今的观众,忙着拍摄九宫格照片,满怀兴奋。

而彼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却是另一种景象。

有孩子在观影时,看到哪吒剑指李靖,竟然把爆米花扣到了前排一位叔叔的光头上。

可想而知,那时的观影反应是多么真切。

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对比

1979年的《哪吒闹海》并不是一部普通的合家欢动画片。

它更像是一个大型的伦理虐心现场。

当时的龙王以童男童女为贡品,李靖却带着儿子去认错。

小哪吒的一句“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伴随着他剑光一闪,自刎而亡,深深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而如今,该片的观众只需看一看《哪吒2》,便能感叹其中打斗场面的热血。

但老一辈的观众却都懂得,真正封神的不是热闹的动作戏,而是那一种传统的情感和艺术表现。

这样的情感在以往的动画片中被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为了贴近真实,老艺术家们甚至跑到市场上观察鱼贩子削鱼鳞的细节,为的是让画面更生动。

如今的AI技术能够轻松生成各种效果,却总是缺少了那份人味。

显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冲击。

生态与人心的深思

《哪吒2》中,编剧们选择了迎合流量的创作手法。

角色之间的设定包括龙王三太子、太乙真人和申公豹等,充满了当下流行的元素。

这部影片的火爆,既是因为画面刺激,更是因为许多人对角色的共情。

人们开始反思:“人妖魔”标签真的那么重要吗?

如果所有角色都为人类的利益而努力,定义他们价值的依据又是什么?

那些辛勤付出,往往所获却是他人的成果,这对于观众触动颇深。

曾几何时,大银幕上映照着我们的内心,如今那种热烈的共鸣却在逐渐远去。

老版《哪吒闹海》中自刎的那一瞬间,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什么是“以死明志”。

而这在如今的作品中,似乎已经被“觉醒血脉”和“系统外挂”所替代。

这真让人思考,反抗命运变得如此简单,以至于缺少了那种悲壮感。

随着弹幕文化的流行,许多情感在银幕上被简化。

面对李靖的沉默,却被观众用“父爱如山体滑坡”这种调侃式的幽默掩盖。

这样的转变令人叹息,80后的观众直击灵魂的震撼似乎日渐消逝。

在艺术与市场之间的挣扎

有趣的是,当年《哪吒闹海》作为“少儿不宜”的作品展现在国外时,影评人惊讶地问:“这是给孩子看的?”

如今再看那部作品,映入眼帘的是更为深邃的主题。

与一些现代国漫相比,它更像是一位内敛的哲学家,探讨生命、死亡和家庭关系。

现代的动画似乎更迎合观众的口味,混合热血、搞笑和特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视听鸡尾酒。

这一转变固然有其市场逻辑,但逐渐失去尖锐的刺痛感,让我们对生死的讨论显得无比珍贵。

2015年的《大圣归来》,以江流儿之死深深打动观众。

那或许是最后一批敢让孩子在影院里真哭的国产动画。

如今的编剧们愈发懂得观众的期望,降华情感,努力让每个人笑着走出影院。

但在那午夜梦回的时刻,究竟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哪吒白衣少年那一剑的决绝?

反思与期待

从不否认,《哪吒2》引发的热潮和颇高票房的事实摆在眼前,它代表了观众的选择。

可满屏的“国漫崛起”欢呼声背后,令人不禁唏嘘的是那些被遗忘的经典。

上美影厂角落里的赛璐璐胶片,凝结着的是一代电影人的执念与追求。

或许在未来再次看到哪吒IP出的新作时,可以试着回头看看那部老版的《哪吒闹海》。

我们会发现,经历了40年的发展,特效无疑地取得了飞跃,但某些情感在清晰的画质下逐渐模糊。

或许正如某位网友的评论:“以前的哪吒要命,现在的哪吒要流量。”

结语

这便是我们在时代变迁中需要反思的,在商业化与艺术之间如何找到那个平衡点。

《哪吒2》的热潮固然值得庆贺,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动画魅力的流失。

希望未来,我们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为内心的震撼和情感的真实而奋斗。

让我们不忘初心,铭记那些曾经为我们点亮黑暗的故事与情感。

0 阅读:226

评论列表

攻陷富士山

攻陷富士山

2
2025-02-15 12:20

一下子拉回到老版的哪吒闹海,确实好看

优雅百香果

优雅百香果

梁浩淼说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