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进了,然后呢?有人不乐意了!”
昨晚欧冠,拜仁跟国米打成2比2,总比分3比4,国米晋级了。
本该是庆祝的时刻,结果呢?
前德国裁判曼努埃尔·格拉费跳出来说,劳塔罗那个扳平球,嘿,有问题!
“这玩意儿,真能颠覆认知吗?”格拉费可不是吃瓜群众,人家是正经的前德甲裁判。
他说,劳塔罗进球前,手!
球!
了!
还发了截图,就差把放大镜怼你脸上了。
他说,禁区里乱成一锅粥,裁判没看见情有可原,但VAR是干嘛吃的?
吃干饭的吗?
这话一出,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大石头,瞬间炸开了锅。
有人说,格拉费说得对,截图在那儿摆着呢,手球改变了球的运行轨迹,妥妥的犯规。
还有人说,足球比赛嘛,身体接触很正常,劳塔罗又不是故意的,别吹毛求疵了。
事情是这样的,下半场,拜仁发力,总比分追平了。
国米有点慌,想稳住阵脚。
结果,一次进攻,球传到劳塔罗脚下,对方后卫贴身逼抢,劳塔罗想停球,结果球好像碰到了他的手臂。
然后,他就起脚射门,球进了。
主裁判当时没吹,示意比赛继续。
VAR也介入了,看了半天,没给出任何建议。
也就是说,VAR觉得劳塔罗要么没手球,要么手球不明显,不足以改变判罚。
“规则,这玩意儿到底是谁说了算?”格拉费的质疑,让这事儿又热闹起来了。
格拉费是谁?
德国裁判界的“老炮”,以公正严明著称。
他可没少批评VAR,说它有时候反而添乱,判罚标准不统一,搞得大家一脸懵。
VAR这东西,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
有人说它减少了误判,更公平了。
也有人说它破坏了比赛流畅性,让比赛支离破碎。
而且,VAR的判罚标准也不统一,不同联赛、不同裁判,尺度都不一样,你说气人不气人?
国米当然希望维持原判,毕竟赢了球。
拜仁肯定不高兴,觉得被黑了,到手的半决赛资格飞了。
欧足联还没吭声。
但可以肯定的是,劳塔罗这事儿,又要把VAR拉出来“批斗”一番。
判罚标准、介入时机、最终结果,都要被重新审视。
说实话,劳塔罗这事儿,也暴露了足球规则的模糊性。
关于手球的定义,国际足联的规则手册里,说得模棱两可。
只说如果球员故意用手或手臂触球,或者手臂的位置不自然地扩大了身体范围,就要判手球。
但问题是,怎么判断“故意”,怎么界定“自然”,这都是扯皮的事儿。
国际足联应该好好想想,是不是该修改一下手球规则,让它更清晰、更易懂。
还有,要加强对VAR裁判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确保判罚更公正、更统一。
“成功,这玩意儿真的是目标吗?”对于国米来说,晋级半决赛当然是好事。
但劳塔罗这事儿,让他们赢得有点心虚。
不管结果如何,这都将是VAR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引发人们的思考。
未来,VAR会怎么发展?
谁也说不准。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VAR的改革之路还很长。
只有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实现它的初衷,减少误判,确保公平。
进球了,庆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