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懂得那么多大道理,我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是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都会发出的感慨。追本溯源,你会发现,这和情绪管理有着微妙的联系。
在生活中,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道德说教,但很少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在小时候和成人以后对为人处世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但由于不善于觉察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而无法跟他人融洽相处。所以父母在教育男孩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男孩的智力训练和品德教育,还要关注男孩健康人格的形成,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总结出一个叫“情绪管理训练”的方法,父母可以借鉴、学习。约翰•戈特曼的训练方法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觉察孩子的情绪;
第二,把情绪化的瞬间当作增进亲密感、对孩子进行指导的好机会;
第三,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
第四,帮助孩子表达情绪,为第五,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比如当男孩哭闹着不愿意去幼儿园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暴脾气的父母会直接下命令,用“不许哭”“必须去”等简单粗暴的话语逼迫男孩就范,表面上看起来很快解决了问题,其实问题一直都存在,时间一长还可能使男孩产生心理问题。
喜欢讲道理的父母会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办法,告诉男孩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以及上幼儿园的诸多好处,摆出许多“都是为孩子好”的大道理,可是男孩在闹脾气的时候对这些金玉良言根本听不进去,否则他就不是孩子了。懂儿童心理学的父母则知道,这个时候首先要与男孩共情,认可男孩不想去幼儿园的情绪,感同身受地体会男孩的难过之情,比如蹲下来抱抱他,允许他哭一会儿。然后,父母可以问男孩不想去幼儿园的原因,帮助他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是因为想去游乐场,父母可以承诺周末带他去;如果是因为太瞌睡想在家睡觉,父母不妨告诉男孩可以在车里睡一会儿;如果到了幼儿园还瞌睡,可以帮他向老师申请一个小时的睡觉时间,等等。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父母要认可和包容男孩所有的情绪,并对男孩管理情绪的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