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洋,那个曾经和樊振东、张本智和齐名的天才紫薇星,退役了

晋月冥王星 2024-11-19 19:01:09

昨日,一个叫“于子洋”的人,引爆了舆论热度。

他确认自己离开国乒,采访里最初放出来的内容是:

国家队10年,我认识到,我就是个普通人。我现在离开国家队了,我不准备再回来了,我心理建设也做得差不多了。

而这一段话,一时激起千层浪,评论区全是“言尽于此”的叹惋,“兔死狐悲”的忧伤,“难以言表”的伤怀。

于子洋是谁?

一个出生于1998年的普通陪练罢了。

比较不普通的是,他曾经是乒坛“最年轻的巡回赛男单冠军”。

在他之前,拥有这个头衔的是樊振东。

2013年,未满17岁的国乒小将樊振东以4比2力克队友周雨,荣膺国际乒联巡回赛波兰公开赛冠军,从而成为国际乒联巡回赛最年轻的冠军。

2014年6月,年仅16岁的于子洋,在世界乒坛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在国际乒联巡回赛日本公开赛上大放异彩。

在男单决赛中,他以4-2的比分击败了日本一哥水谷隼,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冠军的荣誉,还打破了樊振东创造的纪录,成为国际乒联历史上获得公开赛男单冠军年龄最小的选手。

在他之后,拥有这个头衔的是张本智和。

2017年,14岁61天的张本智和,在决赛中战胜36岁的德国名将波尔,登上最高领奖台的同时,也打破了此前由中国选手于子洋在2014年日本公开赛中创造的纪录,成为国际乒联巡回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公开赛冠军。

很多外协都很羡慕国乒,因为国乒的陪练资源真的很丰富。

天赋

很多像我这样的普通人,秉持着一种朴素的观点,天才就是那种白手起家时,能够拿出过硬的成绩证明。

在还没有教练组喂资源以前,他就能够脱颖而出,证明自己的培养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于子洋是天才。

他是2014年的世青赛单打冠军。

世青赛,全称是“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很多世界乒乓球核心选手的征程从这里开始。

2011年,日本选手丹羽孝希,在17岁时于乒乓球世青赛中击败林高远,夺得男单冠军。

他后来代表日本队,征战了里约和东京两届奥运会。

2012年,中国选手樊振东,代表国乒,重新夺回了世青赛的男单冠军。

2013年的男单冠军是韩国选手张禹珍。

他是韩国队的现役核心主力,巴黎奥运会的男单头号种子选手,他在今年年初的釜山世乒赛团体赛上大显神威。

张禹珍以第一单打的身份出战,以3比1击败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二的王楚钦。

2014年的男单冠军,又被一名当时16岁的国乒选手,夺回来了。

国乒陪练于子洋。

到2016年的时候,一个13岁的小孩,强势地夺走了世青赛男单冠军, 日本选手张本智和。

同为左手将的王楚钦,去过三次世青赛,但都没有拿到冠军。

在于子洋风光加冕冠军的那一年,王楚钦拿到了八强的成绩。

但是,显然王楚钦的潜力是更好的,未来是更可期的。

毕竟他是一名实至名归的零零后,所以国乒在1997年的樊振东之后,选择零零后王楚钦作为主捧对象,是无可厚非的。

双打

众所周知,左手将的绝对领域是双打。

国乒为了更好发挥站位与移动方面的优势,是会在主力阵容里放入一名左手将的。

那么于子洋的双打能力如何呢?

2017年,被戏称为“宇宙运动会”的全运会(全宇宙最重要的运动会),是混双唯一一次允许跨省配对。

那一次,各省为了这块金牌,都拼尽了全力。

而在全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于子洋/王曼昱4-1战胜郝帅/王艺迪,帮助黑龙江乒乓取得30年以来的全运会首金。

那一届的铜牌组合,是樊振东/朱雨玲。

能够在这样的阵容里杀出来的19岁混双冠军,于子洋的双打能力可见一斑。

而去年,已经在等待退役的于子洋,在国际赛中,携手周恺,夺下了冠军。

当然,于子洋的双打能力,肯定是比不过现役第一男双组合马龙/王楚钦里的大头的。

后来,因为舆论比较沸腾,大家都被于子洋“普通人”三个字戳中点什么。

杂志编辑紧急出来修正,改变了措辞,他们表示:

经过和于子洋的再次沟通及确认,原文对于子洋离开国家队的表述不够准确,特此更正。

修正后的版本里面主要是对后半句的调整。

改前的版本是“我不准备再回来了,我心理建设也做得差不多了。”

改后的版本是“我现在离开国家队了,肯定有不舍,但离开前我心理建设也做了很多了。”

主要突出了于子洋的那种不舍之情。

但是前半句的“国家队10年,我认识到,我就是普通人”并未做任何一个字的改动。

普通人于子洋,在第二次的退役公告里拷问了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对于国乒肯定是有不舍之情的。

但是他正视了自己的普通人身份。

于子洋是国乒唯一一个有“世界冠军”头衔的陪练。

因为他在2017年时,抓住了国乒直通赛的机会,一拍一拍,堂堂正正战胜了对手,打到了第一名,打出了自己世界杯团体赛的名额。

他在比赛前的三四天收到了世界杯选拔赛的通知,他非常激动,内心深处一直有个声音在告诉他:这是个机会。

他是个很善于抓住机会的人。

他又一次冒头了。

于子洋3:1力克刘丁硕,3:0横扫周启豪,3:0打败王楚钦....

普通人于子洋,最知道如何珍惜机会。

一路下来,他只丢了一局,一路所向披靡,拿到了2018年世界杯男团参赛名额。

于子洋对记者不好意思地说,比赛的那两天,我真的是紧张到饭都吃不下。

“我们八个参赛的人其实水平差不多,我只是把握住了关键的一两分,才赢下了比赛。”

他把握得死死的,每一分,都狠狠地攥紧在手里。

很多人在热搜下面都爱提一个“万米跑”的故事,说得讳莫如深的。

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就是一个拥有公开报道的普通故事罢了。

在2018年亚运会备战中,教练刘国正要求参加亚运会的队员们每人打两场,单数局要让对方两分。

毕竟,被选中去参加亚军会的主力军团们,肯定比陪练们水平要高嘛。

而为了磨练王楚钦,让他提起斗志,要求“王楚钦和于子洋的比赛重新打,不让分。”

刘国正另外定了一条规则,全队都要给王楚钦加油。

如果王楚钦赢了陪练于子洋,那么第二天队伍照常调整。

但是如果王楚钦输给了于子洋,那么全队除了于子洋以外,第二天都要一起跑一万米。

刘国正将王楚钦专门拉出来,让他和于子洋对抗,是因为王楚钦在备战过程中,“一上来就露出了泄气的样子”,他认为在场上的气势不能输。

所以刘国正特地把出征亚运会团体赛的阵容,都叫了过来。

樊振东、林高远、薛飞、梁靖崑都加入了王楚钦的后援团,为他欢呼喝彩。

没有人喜欢跑一万米的。

樊振东曾经对一万米有一句经典评价:

“从教练口中说出来的一万米,就跟吃鸡蛋灌饼一样容易。”

这不过是一场给主力们精心准备的练习罢了。

陪练赢了,也去不了这场亚运会。

而且你赢了以后,所有的参赛主力,都要去跑一万米。

他们此时此刻,按照教练的吩咐,抱着不想跑一万米的心情,都站在你的对面,给对手加油。

如果是你,你会想让所有人都诚心如意吗?

输,比赢容易多。

于子洋选择了赢。

于子洋在重新进行的平打比赛中,率先拿下了两分。

王楚钦在三局,放手一搏,扳回一局。

但是这不能改变颓势。

于子洋以3:1的大比分,力克王楚钦。

第二天,王楚钦和全队一起跑一万米。

亚运会没有于子洋的份。

输了,所有的人都不用跑一万米。

为什么于子洋会想赢呢?

在《乒乓世界》的采访中,有这样一句话,王楚钦一上来就泄气的模样,让刘国正很不满意。他说,比赛困难多,输赢是一回事,但在场上的气势不能输。”

这篇文章的主角明明是王楚钦,我却在里面看到了一位陪练的斗志。

这篇采访的报道是“亚运备战|王楚钦:不要包袱,只要拼”。

也有一个故事里的背景板,在困难重重的比赛里,拼过,努力过。

他能够在亚运会备战期间,以3:1的比分,在教练的见证下,拿下出征主力。

普通人于子洋努力过了。

在2018年的亚运会上,东京奥运周期核心球员樊振东,率领着平均年龄仅20岁的国乒男队从小组赛到1/4决赛通通以3:0横扫对手,展现出这支冠军之师捍卫国球荣誉的信心与冲击力。

直到半决赛,王楚钦因为紧张,以1:3的大比分输给了当时17岁的台北小将林昀儒。

后来,樊振东一单两分,扛着队伍进入了决赛。

铁血一单,初长成。

据新闻报道,年仅18岁的王楚钦只用了六个小时,就实现了自我救赎。

王楚钦,在决赛中以3:1的比分力克对手,为中国队拿下了一分。

最后,在亚运会团体赛中,国乒以3:0的大比分,战胜了韩国队,拿下了冠军。

报道介绍,当时18岁的王楚钦,丢掉了国乒在本届亚运男团比赛中唯一一盘比赛,输给了中国台北的小将林昀儒,是因为思想包袱过重。

王楚钦表示自己正常发挥的话,实力是在林昀儒之上的。

刘国正也为王楚钦解释道,王楚钦是因为太紧张了,导致赛前一夜都没睡好。

天才选手的成长总会有曲折,而最终会通向康庄大道。

最后,迅速成长起来的王楚钦,成为了巴黎周期的头号种子选手。

樊振东,是巴黎奥运会的二号种子选手。

很合理的嘛。

目光转向普通人于子洋,由于近日的舆论过于沸腾,大家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悲伤,想要在互联网上宣泄一下。

于子洋站出来说话了。

他郑重其事地第三次编辑他的退役公告,从一块小豆腐块的内容,到温馨的小论文,还配上了很多看不清楚他脸的集体照。

哦,对,他是陪练嘛。

他会出现在这些重要的赛事里,巴黎奥运会、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等等,以陪练的身份。

这次,于子洋更加清楚,不带任何一丝模糊,表达了他的感情。

他解释了他退队的原因和时间:

因为陪伴家人和个人伤病的原因,自己确实在今年十月递交了退出国家队的申请,队里也非常支持和理解。

通篇文字,于子洋都表达了很多不舍的感情,很多感谢。

太好了!

第三次隆重发布的公告里,大家都能够深入浅出地体会到于子洋离开国家队的心情了。

最后,也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

就放一个我记得的于子洋的比赛吧。

在他释怀以前,他打赢过奥恰洛夫。

那一年,于子洋20岁。

在2018年澳大利亚公开赛正赛上,第一轮爆出超级大冷门,所有乒乓球迷都在热议。

当打之年的头号种子奥恰洛夫,与资格赛打上来中国选手于子洋的比赛中,原本不被看好的于子洋以4-3爆冷获胜,竟然送了新科世界杯冠军奥恰洛夫一轮游。

而在那届赛事中,于子洋的签运并不是很好。

在资格赛中,他就遇到了韩国选手张禹珍。

张禹珍在此前刚刚落幕结束的韩国公开赛上,一举拿下了男单、混双和男双三项冠军,并且他还击败了中国选手许昕,实力毋庸置疑。

然而,于子洋面对如此强大的选手,以一颗强心脏,在决胜局以4-3的比分战胜张禹珍。

你说我们的陪练资源该有多丰富啊。

七局苦战,搏杀掉张禹珍,从资格赛闯入正赛;七局鏖战,在正赛惊天翻盘奥恰洛夫的于子洋,是国乒的陪练。

我当时还以为于子洋是天降紫薇星呢!

幸好,于子洋只是个普通人。

不然,我会为那些被遮掉的天赋可惜的。

真好啊,你只是普通人。

0 阅读:0
晋月冥王星

晋月冥王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