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党的领袖毛泽东来说,一辈子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奉献在了革命和中华民族富强的道路上,属于个人的时间几乎没有。
而在毛泽东身边的这些战友和工作人员曾谈到过两次毛主席十分高兴的时候。
一次是在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庄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从1921到1949年,56岁的毛主席历经28年的革命这才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在他脸上洋溢的笑容让很多人为之动容。
还有一次是在晚年闺女李敏生下外孙,主席不但笑谈说自己又“升了官”,还按照新人的要求为外孙取名。
彼时的毛主席已然年近70岁,本来主席说自己是外祖父,取名应该由孩子的爷爷来取才合适,可当听到自己亲家的一番话后,毛泽东却笑着说你公公这可是给我出了个难题。
那么李敏的公公都提出了取名的什么要求?主席最后又给孩子取名为什么呢?
李敏的成长李敏的前半生是在流浪中度过的,出生时父亲给她取名为毛娇娇。
彼时主席对这个姑娘的诞生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因为当时正值国民党攻打瓦窑堡,好不容易部队转移到陕西保安县城,贺子珍也因连续奔波更是让预产期提前。
当时破旧的窑洞滴着水,土炕之上水汽未干,这也是彼时能找到的最好待产室了。
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李敏的到来让整个毛家都十分开心,而对于接连生产的贺子珍来说,她根本没有余力再照顾这个女儿,繁重的工作革命压力让她不得不狠心把女儿送回老家。
对于从小缺少父母爱陪伴长大的孩子来说,独立和忍耐是她们要提早学会的必修课,同时为了不必要的麻烦,乔装改扮和隐姓埋名也贯穿了她人生中的大半时间。
3岁的时候,李敏被主席送往莫斯科和母亲团聚,当时的贺子珍患上了极度严重的抑郁症,女儿的到来让她灰暗的人生中仿佛又重新燃起了一束光。
二战的战火很快烧到了莫斯科,年幼的李敏在东躲西藏下患上了脑膜炎,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来看几乎宣判了她的死刑,不信邪的贺子珍把孩子带回家照顾,却没想到歪打正着恢复了健康,或许这也印证了她一生的命运多舛。
1947年,王稼祥因公访问莫斯科,看到了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母女,这才向党中央汇报,没过多久贺子珍带着李敏回到了祖国。
当时正值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所以李敏回国后并没有立马见到父亲毛主席,从小以来她对父亲的印象就不多,更多的是母亲和两个哥哥,小的时候哥哥毛岸青还曾问她:“你知道毛泽东是谁吗?”
稚嫩的李敏说:“那是我们党伟大的领袖啊。”
毛岸青却笑着说:“傻妹妹,那可是我们的父亲啊。”
一开始李敏对哥哥的话还不相信,可当回国后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让自己更加确信哥哥没有骗自己,那时的她成为了母亲和父亲之间的桥梁纽带,自己也开始学着给这位没见过几面的父亲写信。
彼时的李敏只会俄语,但又怕父亲看不懂,就这么别别扭扭的用两种语言写成了一封信邮寄给了父亲。
收到信后,主席难言激动之情,再也抑制不住对女儿思念的他在回信中向贺子珍恳请希望把女儿接到身边住一段时间,这也才有了李敏和父亲的再度相见。
父女再度相见贺子珍对毛主席的要求当然不会拒绝,可李敏对未知的新城市和不太熟悉的父亲有点担心和害怕.....
1949年夏,新中国成立前的那段时间,李敏见到了分别多年的父亲,而看到和自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女儿后,主席也难掩激动之情流下了泪水。
李敏扑倒了父亲的怀里,毛主席轻声安慰着:“我的小娇娇终于回来了,爸爸真的太想你了。”
自从当年把女儿送往苏联后,主席也曾后悔过,这是父女二人几十年来后的第一次见面,回到家后主席为李敏请了一位中文老师,负责教她学习中国汉字和汉语语法。
几天之后,主席邀请了周总理等很多老战友来家里叙旧,席间主席突然站起来说:“我现在和你们不一样,我可有一个外国来的洋宝贝。”
正在众人面面相觑之时,主席把李敏叫了出来和她介绍着眼前的这些叔叔伯伯,可以说李敏的回归让主席的晚年生活更加的开心幸福。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李敏成年后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孔令华。
对于女儿的选择主席并不反对,他知道女儿迟早有一天要离开自己和其他人一样结婚生子。
可没有一个父亲不担心自己的孩子,他托人打探了孔令华的家庭,一来二去后他发现孔令华的父亲竟是老朋友孔从洲,这下他便放心了。
在双方确定关系前,主席让二人赶往上海征求贺子珍的意见,本来计划好的婚期也因为父亲工作上的时间冲突不得不延期,在两位新人的要求下婚礼一切从简。
夫妻二人没有大操大办,婚房也被安排在旧房子里,甚至连里面的家具都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便宜货,在婚礼上主席亲自担任了二人的证婚人,幽默的语言让在场的宾客都十分开心。
只不过他知道现在的李敏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娇娃娃了,她已成人妇,未来还要成人母,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和原本的家庭就会越走越远,欢乐的婚礼上最后也只剩下主席一个人点着烟想着未来的故事。
外孙的问世李敏结婚后尽管还住在中南海,但是因为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的原因,李敏也不像之前有那么多时间能够陪伴父亲,很多时候一个礼拜才能和父亲匆匆见上一面,这让本就算是孤家寡人的毛主席愈加渴望亲情。
1962年,李敏生产的消息从北京医院传来,结束会议的主席根本顾不上吃饭,急匆匆的赶往医院看到了自己新出生的外孙。
第三代的到来让主席格外开心,当时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说:“自从小外孙出生,主席的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
主席问李敏:“娇娇,孩子叫什么?令华他们家怎么说?”
李敏却说:“令华他们商量了下,令华的爸爸还是希望您能给孩子取名。”
其实对于主席来说给孩子取名字不难,但这毕竟是孔家的孙子,自己一个外祖父要取名是不是显得不太合适。
毛主席把自己的担忧讲给孔令华等人听,没想到李敏却说:“这是我公公强烈要求的,他说希望您能从马克思列宁等人的名字中取。”
主席听完这才笑了起来:“你公公这是在给我出难题呀,依我看就叫继宁吧,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你看怎么样。”
孔令华一家对这个名字非常满意,主席也经常开玩笑:“没想到我都70岁的人了,现在还能升官当姥爷。”
不过让主席非常难过的一点是,外孙孔继宁根本没在自己身边待几年,就被女儿女婿带到上海看望外祖母贺子珍了。
李敏等人离开中南海的时间是在那场社会运动的初期,当她前脚刚离开,自己的出入证明和有关证件就被有心之人没收,离别之时主席拉着她的手说:“有时间多回来看看我。”可此去一别再想回来竟比登天还难。
1972年,李敏在上海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孩子出生后,主席收到女儿的信和一张外孙女的照片,得知自己又有了一个后代,已然80多岁的主席更是喜出望外,应女儿女婿的要求他给孩子取名为东梅,这里也蕴含着对孩子未来的无限期望。
1976年秋天,毛主席已然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主席的强烈要求下,李敏这才被批准探望父亲,在病床上主席拉着李敏的手,嘴里含含糊糊的已经说不清楚话了,李敏只断断续续的听着:“娇娇,你来看我了……继宁和东梅怎么样,身体好吗学习好吗?”
再想说些什么后主席已然说不出话了,直到9月9日伟大领袖主席逝世之时,父女二人也未再见过一面,李敏悲痛欲绝,在追悼会上痛不欲生,回想起几十年来和父亲的点点滴滴后泪如雨下。
结语:主席逝世之后,李敏没有忘记父亲生前对她的嘱托,对待儿子孔继宁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而孔继宁也没有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从学校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解放军参谋部工作。
在家庭的熏陶和耳濡目染下,孔继宁从军队出来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采访中更是不止一次的谈到了毛主席对他的影响,也许这就是一代代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吧。
史料来源:[1]倪良端:痛苦和烦恼相伴的李敏[J].党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