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发现,八路军屡败日军的战法其实晋绥军也会,可就是打不赢
1937年10月23号,日本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寺内寿一正在办公室里忙活,突然接到一封电报。他拿起来一看,眉头立马皱了起来。这电报是板垣征四郎发来的,说是已经拿下了太原,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寺内寿一看完电报,心里直犯嘀咕。这板垣征四郎真的这么厉害,十天就把太原拿下了?要知道,之前他们两人可是为这事儿争论过。板垣觉得拿下山西就等于控制了整个华北,但寺内不这么想。
山西确实地理位置不错,但光有好地方不行啊,还得有能人来管理。就说阎锡山吧,在山西经营了几十年,不也没干出啥大事儿来吗?所以寺内觉得,与其去打山西,不如先拿下保定和石家庄,然后顺着平汉铁路南下,占领开封和郑州,最后打到武汉去。
但板垣这人脾气倔,不听寺内的。他觉得自己的第5师团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打下山西肯定没问题。为了显示决心,他还放出狠话3天拿下忻口,7天占领太原。要是做不到,他就剖腹谢罪。
可惜啊,板垣这回是踢到铁板了。他算漏了两件事一个是低估了阎锡山的决心,另一个是没把八路军放在眼里。
先说阎锡山。这位老兄虽然平时看着不声不响,但要说到保卫山西,那可是拼命三郎。在他眼里,山西就是他的命根子。日本人要是敢动山西,他就跟他们拼了。所以在忻口战役中,阎锡山把能调的兵力都调来了,跟日本人死磕。
再说八路军。板垣觉得八路军就那么几万人,装备还差,根本不足为虑。谁知道八路军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啊。他们不跟你正面硬刚,而是神出鬼没地袭击你的后勤线。这一招可厉害了,把日本人的补给线都给掐断了。
板垣这下可犯难了。他想靠阳明堡机场空投物资,结果八路军来了个夜袭,一口气炸毁了24架飞机。没办法,板垣只好低头向寺内求援。
寺内本来想看板垣出洋相,但现在日本人在山西的失利已经影响到了其他战线。没办法,寺内只好派第20师团去支援。这一来二去的,日本人原本的计划全乱套了,向南推进的时间至少得往后推一个月。
1938年春天,八路军开始频繁出击,配合阎锡山的部队反击日军。虽然每次打的仗看着不大,但次次都能赢。比如说,他们在井陉旧关干掉了130多个日本兵,在午城附近消灭了800多个敌人,还连续夺回了晋西北的7个县城。
这些战绩可把阎锡山给整不会了。他心里五味杂陈高兴的是,八路军算是他手下的,打了胜仗就等于他指挥有方;担心的是,八路军这么能打,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后谁还记得他这个山西王啊;最让他想不通的是,为啥装备比不上他的晋绥军的八路军,反倒能屡屡打败日本人呢?
阎锡山仔细研究了八路军的作战报告,发现他们用的都是些常见的战术什么围点打援啊,围三阙一啊,都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他把手下的将领们叫来,问他们这些招数咱们不是都会吗?为啥八路军用着就能赢,咱们用着就不行呢?
其实啊,阎锡山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看到本质。八路军之所以能屡战屡胜,关键在于他们懂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共产党一到一个地方,就把当地老百姓的抗日热情给调动起来了。只要有人带头,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跟着干。
相比之下,国民党就不行了。他们害怕老百姓拿了枪就不听他们的了,所以不敢武装群众。就是这么个认识上的差别,导致同样的战术,在八路军手里能发挥大作用,在国民党军队手里就不灵了。
蒋介石和阎锡山其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派人去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经验之前,蒋介石还特意叮嘱,除了学习军事经验,更要学习八路军发动群众的本事。可惜啊,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国民党的人虽然也开办了不少游击战训练班,可就是学不会怎么发动群众。
说起这个,还有个有意思的小插曲。129师在开办游击战训练班之前,彭德怀特意叮嘱刘伯承咱们‘老猫上树’的本事可得留一手啊!刘伯承笑着说教给他们,他们也学不会啊!
这话说的一点没错。国民党学不会发动群众,不是因为他们笨,而是因为他们的立场决定了他们不敢这么做。他们害怕一旦老百姓都参与到抗战中来,自己的统治地位就保不住了。
反观共产党,他们把老百姓当成自己人,处处为老百姓着想。这样一来,老百姓自然就跟着他们干了。正是这种态度上的差异,决定了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
寺内寿一放下电报,长叹一口气。他知道,板垣的狂妄自大这回是付出了代价。但这个代价可不止板垣一个人承担得起,整个日本侵略军都要为此买单。日本人在山西的失利,很可能预示着整个侵华战争的局势要发生变化了。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打仗不光靠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谁能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谁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最终取得胜利。这个道理,放到今天依然适用。无论是做什么事,只要真心为群众着想,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