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举办马拉松,因造成主城区大面积的拥堵,百姓们怨声载道。
主要原因是这次活动在主城区,影响老百姓的出行,且特别影响周末还要上班的打工族,很多人因为这个马拉松,一个月的全勤奖没有了。
还有一些赛道是在医院附近,因为影响就医,家属意见很大,还有医生也没有及时到岗上班,反正很滑稽!
在当今社会,马拉松似乎成了各个城市的“新宠”。
老百姓看多了,不堪其扰,大家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几乎所有城市都在举办马拉松,就连我们十八线的小县城也举办了多次马拉松。
无论大小城市,都热衷于举办马拉松赛事。
这股热潮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有人说:马拉松就是一场中产阶级的庙会。
还有人说:马拉松就是城市的一张GDP增长卡。
只要举办一场马拉松,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城市名片的知名度,还能拉动周边的消费增长,带动吃、住、行、娱等一列行业的效益。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探讨举办马拉松是如何实现经济效益的。
在马拉松赛事日益增多的今天,你是否好奇主办方是如何从中获利的?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不少门道。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一场规模较大的马拉松赛事,能为举办城市带来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
比如说,厦门马拉松就为当地带来了超过亿元的旅游、餐饮和住宿等方面的收益。参赛者和观众们在比赛期间的消费,为城市的商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一 广告和赞助是主办方的一大财源知名品牌们纷纷看准了马拉松赛事庞大的参与人群和广泛的传播影响力。
据统计,一场规模较大的马拉松赛事,能吸引数万名参赛者,加上现场观众和线上关注者,受众数量极为可观。
这对于想要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企业来说,是绝佳的宣传机会。
比如,运动品牌会赞助参赛选手的装备,饮料品牌会在补给点提供自家产品,汽车品牌可能成为赛事的官方合作伙伴。
这些赞助合作费用往往数额不菲,为主办方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二 报名费用也不容小觑随着马拉松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参与赛事支付一定的费用。根据不同的赛事级别和服务水平,报名费用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假设一场马拉松赛事有 1 万名选手报名,平均每人报名费 200 元,那这就是 200 万元的直接收入。
而且,一些热门赛事由于报名人数过多,还会采用抽签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报名费用的收入稳定性。
三 赛事的周边产品销售也是盈利的一部分比如定制的赛事 T 恤、纪念奖牌、运动手环等,这些带有赛事标识和特色的产品,往往受到参赛者和爱好者的追捧。
四 赛事的转播权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一些知名的马拉松赛事会吸引电视台或网络平台的转播,主办方通过出售转播权,获得相应的报酬。
同时,赛事还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参赛者和观众的到来,会增加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方面的消费。有数据显示,一场大型马拉松赛事能为举办城市带来数以千万计的旅游收入。
马拉松是一张绝佳的城市名片。它能够向全世界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以北京马拉松为例,赛道穿过了故宫、天安门等标志性景点,让参赛者在奔跑中领略到了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韵味和现代化风貌。
通过媒体的转播和参赛者们的社交媒体分享,更多的人对北京的美丽和独特有了深刻的印象,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这么好的事,为何老百姓却怨声载道?
其一,赛事组织混乱是个大问题。
有些马拉松赛事在规划路线时考虑不周,导致交通堵塞,给市民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比如某城市举办马拉松时,部分重要路段被封锁,上班族们被困在路上,耽误了工作和重要事务。相关调查显示,超过 60%的市民对这种因赛事造成的交通混乱表示不满。
其二,部分赛事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主办方为了追求规模和影响力,在选手资格审核上不够严格,让一些身体条件不达标的人参赛,导致意外事故频发。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一年中,因马拉松赛事引发的身体不适甚至危及生命的案例多达数十起。这让老百姓对马拉松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其三,赛事商业化过度。
部分马拉松赛事被商业利益所驱动,过多的广告植入让比赛失去了原本的纯粹性。
赛场周边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广告牌,选手们仿佛不是在跑步,而是在商业广告的丛林中穿梭。
而且,有些赛事为了追求赞助商的利益,不惜牺牲选手和观众的体验,这怎能不让人反感?
其四,对公共资源的过度占用。
举办一场马拉松赛事,需要动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包括警力、医疗资源等。然而,有些时候这些资源的调配并不合理,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有市民抱怨,在马拉松比赛当天,附近医院的医疗资源被大量调往赛场,导致普通患者的就医受到影响。
其五,部分参赛者的不文明行为也给马拉松抹了黑。
比如随地乱扔垃圾、不遵守比赛规则等,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环境,也损害了马拉松运动的形象。
要想重新赢得老百姓的喜爱,主办方和相关部门需要认真反思,加强赛事组织管理,保障安全,合理控制商业化程度,优化资源调配,并引导参赛者文明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