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都有强烈的防伪意识,以防止自己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但您也许不知道古人其实也有防伪技术。比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收藏了一件国宝级的文物,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我们至今也无法完全仿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提到国宝级别的文物,也许每个人能想到的都不一样,比如最大的青铜器文物司母戊方鼎,既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且也是我国古代青铜技艺的代表;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战国越王勾践剑,历经千年也还依然锋利无比;也有书法绘画的国宝文物《清明上河图》,能让我们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北宋汴梁的市井与繁华……总而言之,国宝级文物不计其数,都是古代先民们智慧的体现,也是留给我们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也并非所有的国宝文物看起来都像国宝,比如明代有一种独特的杯子,看起来不起眼,但实际上却有“黑科技”。据专家介绍,故宫博物院有一件这样的杯子,即三秋杯,曾让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都感到十分惊奇。所谓“三秋”,顾名思义就是秋季中的第三个月,也就是农历九月份,因为这种杯子上通常绘制秋季的场景,所以得名“三秋杯”。专家们介绍,从瓷器分类的角度看,三秋杯是斗彩瓷器,即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在明成化年间发展的最为广泛和成熟。
在故宫博物院的这件杯子上,描绘的是两只蝴蝶在蹁跹飞舞,此外还有山石和花草的点缀,整个画面看起也十分得和谐自然。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看完这件三秋杯后都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觉得并没有能让人感到惊叹的地方,但其实是还没有发现它的奥秘所在。如果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蝴蝶翅膀是紫色,而且色彩浓郁,但是在阳光下紫色的翅膀却不反光,也就是看起来和摸起来都温润如玉一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必然要反光,但实际上却不反光,因此专家们对三秋杯违背科学的现象感到十分的疑惑和费解。
一直以来,专家们都在尝试仿制三秋杯,不仅研究古代典籍,尝试了多种传统古法烧制三秋杯,而且还应用了现代的科技,比如在泥料的选择和制作方面,彩色釉的配方和精确的控制烧制温度等等,但可惜最终都没有能成功,无法达到三秋杯上蝴蝶紫色翅膀的效果。专家们表示,要么是做出来的紫色不对,要么是紫色暗淡粗糙,要么还是明显反光,总之没有一件能达到或者接近明代三秋杯的样子。
专家们都绞尽了脑汁,经过研究也发现这种紫色可不一般,正如《明清瓷器鉴定》中有描述:“至于独具特色的姹紫,色如赤铁”。由此可知,这种紫色叫做“姹紫”,是古代烧制瓷器的时候烧制的紫色不完全,看起来有点像黑色和红色,因此也叫“差紫”。有的专家表示,这种姹紫是因为彩釉上色后沾染污渍导致,也就是说也许是偶然得到的一种色彩,并非是刻意为之的结果,故此,即便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不过,也有专家提出了质疑,认为是古人采用了某种秘不示人的配方,才使得“姹紫无光确为真”。
或许,未知和谜团就是国宝的魅力所在吧,吸引我们不断的去研究,也希望专家们能在不久的将来破解三秋杯的奥秘,为我们还原出令人惊奇的姹紫,让古人的技艺也能有所传承延续。参考资料:《明代瓷器价值评估》作者:宁云龙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