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深加工原料种植技术,专用品种选育与产地加工,延长产业链

温俊贤哲说三农呀 2025-03-18 14:30:01

**紫薯深加工原料种植技术,专用品种选育与产地加工,延长产业链**

一、提出问题

在当今的农业和食品加工领域,紫薯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作物,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紫薯的深加工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而这些问题往往与原料种植、专用品种选育以及产地加工等环节密切相关。

从原料种植方面来看,许多种植户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在施肥环节,不少农户只是凭经验施肥,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不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据调查显示,在一些传统紫薯种植区,由于不合理的施肥,土壤中的养分失衡,磷、钾等元素过剩,而中量元素如钙、镁等缺乏,这使得紫薯的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影响。紫薯的亩产量在这些地区可能只能达到1500 - 2000斤左右,而且紫薯的口感和营养成分也不尽如人意。

在专用品种选育上,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目前市场上紫薯品种繁多,但专门为深加工而选育的品种却相对较少。大多数紫薯品种在淀粉含量、色泽、口感等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深加工企业的需求。比如,一些企业想要生产紫薯粉条,需要淀粉含量高且粘性好的紫薯品种。但现有的很多品种淀粉含量波动较大,有的品种淀粉含量仅为20%左右,而理想的用于粉条生产的紫薯品种淀粉含量应在25% - 30%之间。这就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进行筛选和加工调整。

产地加工环节同样不容乐观。许多紫薯产地的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加工设备简陋。以某山区紫薯产区为例,当地有一些小型的紫薯加工厂,他们的加工设备陈旧,加工工艺落后。在紫薯的清洗环节,只能采用简单的人工冲洗,难以彻底清除紫薯表面的泥土和杂质,这不僅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还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隐患。而且,在紫薯的储存方面,缺乏科学的冷藏和保鲜技术,导致紫薯在储存过程中腐烂变质的比例较高,据统计,这种小型加工厂紫薯的储存损耗率可达10% - 15%左右。这一系列的现状都严重制约了紫薯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使得紫薯产业链难以得到有效的延长。

二、分析问题

(一)种植技术落后的原因

一方面,种植户的知识水平相对有限,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很多中老年种植户习惯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对于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如精准施肥、滴灌技术等缺乏了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些偏远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少,且推广力度不足。他们很难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及时传递给种植户,导致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仍然沿用旧的、不科学的方法。

(二)专用品种选育困难的因素

紫薯的品种选育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选育一个优良的紫薯品种,从杂交组合的配制到田间试验,再到最后的品种审定,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使得很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品种选育上望而却步。市场对紫薯深加工品种的需求不够明确。深加工企业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市场需求,缺乏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前瞻性研究,导致科研机构在选育品种时缺乏准确的方向。

(三)产地加工落后的根源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小型加工企业资金有限,难以承担购买先进加工设备的费用。一台先进的紫薯清洗设备可能需要数万元,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难以对加工工艺进行改进和创新。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地政府对紫薯产地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足,使得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三、解决问题

(一)提升种植技术

1.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投入,增加偏远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推广人员要深入到种植户中去,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等方式,向种植户传授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开展精准施肥技术的培训,教会种植户根据紫薯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特点进行施肥。像紫薯在生长初期,对氮肥的需求较多,而在块根膨大期,则需要更多的钾肥。通过精准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同时提高紫薯的产量和品质。

2. 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

种植户自身也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滴灌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节约用水,同时还能将肥料和农药均匀地输送到紫薯根部。据研究,采用滴灌技术可以使紫薯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以上,而且紫薯的产量也能提高10% - 15%。另外,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既能保证紫薯的品质安全,又能保护生态环境。

(二)加强专用品种选育

1. 加大科研投入

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紫薯专用品种选育的科研投入。可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紫薯品种选育工作。在选育过程中,要明确市场需求,例如针对紫薯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选育出淀粉含量高、口感好、色泽鲜艳的品种。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技术等,加速品种选育的进程。

2. 建立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建立紫薯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将选育出的新品种在基地内进行试种和示范。通过示范基地的展示,让种植户和企业直观地看到新品种的优势。在示范基地中,可以对比新品种和传统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样可以让种植户更有信心地选择新品种进行种植,也有助于企业根据新品种的特点调整加工工艺。

(三)改进产地加工

1. 企业自身升级

小型加工企业要积极寻求资金支持,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政府扶持等方式筹集资金,购买先进的加工设备。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招聘专业的食品加工技术人才,对企业的加工工艺进行改进。采用自动化的清洗设备,可以提高清洗效率和质量,保证紫薯的外观和卫生。在储存方面,可以引进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降低紫薯的腐烂变质率。

2. 政府扶持与产业协同发展

政府要加大对紫薯产地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土地使用上给予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在税收方面,对紫薯深加工企业减免一定的税费,减轻企业的负担。还要推动紫薯产业的协同发展,鼓励种植户、加工企业和销售商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加工企业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保证种植户的产品有销路,同时也让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

紫薯深加工原料种植技术、专用品种选育和产地加工是紫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只有解决好这些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紫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延长紫薯的产业链,提高紫薯的附加值,让紫薯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就像过去一些成功的农产品产业一样,如赣南脐橙产业,通过不断优化种植技术、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加工工艺,如今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紫薯产业也有着这样的潜力,只要我们重视并解决现存的问题,未来必定能在市场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在紫薯种植技术改进方面,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日本在农业种植方面非常注重精细化管理和科技应用。他们在紫薯种植中,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更精准地控制农药的使用量。我们可以引进类似的技术和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造,让紫薯种植更加科学高效。

对于专用品种选育,我们也可以从其他作物的选育过程中汲取教训。比如大豆品种选育,在过去曾经因为过于注重产量而忽视了品质,导致一些大豆品种虽然产量高,但在油脂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方面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紫薯品种选育要吸取这样的教训,要从一开始就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加工适应性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选育出的品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产地加工环节,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模式。比如山东寿光的蔬菜产业,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集群。在这个集群中,各个企业之间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紫薯产区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打造紫薯产业集群,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紫薯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需要我们在种植技术、品种选育和产地加工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解决现存的问题,才能让紫薯产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