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抗金名将,除了岳飞韩世忠以外还有哪些人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2025-03-24 20:43:40

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兵押解北上,延续了167年的北宋王朝灭亡,幸存的赵构在一众大臣的支持下继位为帝,继续延续宋朝的国祚,史称南宋。当时南宋最大的敌人就是北方崛起的金国,在与金国的抗争中出现了一批抗金名将,最著名的就是岳飞和韩世忠了,那么您知道,除了他们二人以外还有那些抗金名将吗?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岳飞

岳飞是南宋所有抗金名将中最坚决的一位,也是抗金功绩最大的一位。他主导收复襄阳六郡(1134年),建立长江中游防御体系;郾城大捷(1140年)以步兵克制金军铁浮屠,打破“女真满万不可敌”神话;独创“连结河朔”战略,将北方义军纳入抗金网络,形成敌后战场。军事改革方面,他创建专业化“背嵬军”,推行“冻死不拆屋”的严明军纪,首创以工兵架设浮桥的快速机动战术,并系统运用地形侦察、心理战等复合手段。可惜的是触犯了宋高宗赵构的禁忌,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岳飞2、韩世忠

韩世忠以黄天荡之战(1130年)名震天下。他率八千水军封锁长江,以焦山寺为据点,利用芦苇丛生水道设伏,困住金兀术十万大军四十八日,虽最终因叛徒指引金军掘通老鹳河突围,但重创敌军士气,迫使金军放弃渡江南侵计划。绍兴四年(1134年)大仪镇之战,他独创“五阵合击”战术,歼灭金齐联军精锐,收复淮南失地,与岳飞形成东西战略呼应。其军事创新包括改良海船提升水军机动性,首创“连锁火箭”火攻战法,并发明射程三百步的“克敌弓”革新宋军装备。

韩世忠

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蒙冤之际,他当面质问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却选择急流勇退,主动交出兵权,退隐西湖畔“清凉居士”山庄,成为中兴四将唯一善终者。晚年闭门谢客,临终前仍穿戴高宗所赐战袍,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病逝后追赠太师,

3、张俊

张俊作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早期抗金战功显著:建炎三年(1129年)明州之战率部阻击金军,掩护高宗南渡;绍兴四年(1134年)镇守盱眙,构筑江淮防线;绍兴十年(1140年)柘皋之战联合刘锜大败金军,收复庐州。其军事贡献尤以防御体系构建见长,首创“连环堡寨”战术,在淮南地区修筑数十座城堡形成纵深防御,有效遏制金军骑兵突击。

张俊

但绍兴十一年(1141年)迎合宋金议和,主动交出兵权,并依附秦桧参与构陷岳飞,指使部将王俊诬告岳云谋反,成为制造冤案的关键推手。晚年敛财无度,占田百万亩,年收租米六十万斛,府邸奢华堪比皇宫。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病逝后追封循王,谥号“忠烈”,但因其政治污点,明代起被铸成铁像与秦桧同跪岳王庙前。

4、刘光世

刘光世作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抗金表现备受争议。早期参与靖康之变后护驾南渡,建炎三年(1129年)守扬州延缓金军追击,绍兴元年(1131年)平定秀州叛乱稳定后方。其军事策略以保存实力为主,擅长收编流寇扩充私兵,楚州之战(1134年)时畏敌避战,导致部将郦琼叛投伪齐。绍兴七年(1137年)淮西军变后,所部五万精锐投敌,暴露其治军松散、重私兵轻国事的弊端。宋高宗曾斥其“畏金人如虎,遇百姓如狼”,民间戏称“长腿将军”讽其惯于撤退。

刘光世

绍兴十一年(1141年)刘光世迎合宋金议和,率先交出兵权,获封雍国公、少师虚衔。晚年纵情声色,广置田宅,绍兴十二年(1142年)病逝后追赠太师,谥号“武僖”。其消极抗金与军阀化倾向加剧南宋军事积弊,虽位列中兴名将,但历史评价远逊岳飞、韩世忠,成为武将集团腐化蜕变的典型代表。

5、吴阶吴璘兄弟

吴玠、吴璘兄弟是南宋川陕防线的擎天巨柱。吴玠于绍兴元年(1131年)和尚原之战大破金兀术十万大军,首创“驻队矢”战术,以强弓劲弩封锁险隘,迫使金军“剃须遁逃”;绍兴四年(1134年)仙人关之战再败金军,彻底粉碎其入蜀企图。吴璘继承兄长遗志,绍兴十一年(1141年)剡家湾之战歼灭金军万余,晚年著《兵法两篇》总结山地防御经验。兄弟二人以“叠阵”战术革新宋军战法,依托秦岭修筑堡垒群,开创“以步制骑”典范。吴玠绍兴九年(1139年)病逝于仙人关,追封涪王;吴璘历经高宗、孝宗两朝,官至太尉,乾道三年(1167年)卒后追封信王。二人虽未参与江淮主战场,但死守川陕五十年,保障南宋半壁江山,其军事遗产更催生“吴家军”传统,吴挺、吴曦等后世将领延续其边防体系,直至吴曦叛变方终结家族荣耀。

吴阶吴璘兄弟6、刘锜

刘锜是南宋防御战大师,以顺昌之战(1140年)名垂青史。绍兴十年,他率两万八字军死守顺昌,以毒药污染颍河水、夜袭金营等战术,大破金兀术十万精锐,粉碎金军南侵计划,创“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首。次年柘皋之战,联合张俊、杨沂中再败金军,收复庐州。其军事创新包括首创“拒马枪”克制骑兵冲锋,利用水网地形构建纵深防御体系,并革新城防工事提升守城效率。

刘锜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他抱病督镇镇江,整顿水军震慑金军侧翼。但因长期受主和派排挤,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被解除兵权,忧愤成疾,同年病逝,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其结局既凸显南宋“崇文抑武”的体制性压制,也因未被卷入岳飞冤案而保全名节。后世将其与岳飞、韩世忠并称,顺昌古城至今存有刘锜祠,见证其“以弱抗强”的军事智慧与悲情命运。

7、虞允文

虞允文是南宋文官统兵的典范,以采石之战(1161年)力挽狂澜。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倾国南侵,江淮防线崩溃之际,时任中书舍人的虞允文奉命犒师至采石。面对群龙无首的1.8万溃军,他毅然代行统帅之责:重整舟师为三队,以蒙冲舰封锁江面,命步兵沿岸列阵,利用水陆协同战术大破七万金军。此战不仅粉碎完颜亮渡江计划,更间接引发金国内乱致其被杀,南宋国祚得以延续。

虞允文

战后,虞允文展现出卓越战略眼光。隆兴元年(1163年)任川陕宣谕使,整顿吴璘旧部,裁汰冗兵、加固城防,使川陕防线重焕生机;乾道五年(1169年)拜相后,推动孝宗北伐,编练“神劲军”强化江淮防务,主持编纂《恢复要览》规划北伐方略。其军事思想突破南宋保守防御传统,主张“以战促和,以守图进”,开创文臣统筹全局的新模式。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文病逝于四川宣抚使任上,孝宗辍朝哀悼,追赠太傅。

8、李宝

李宝是南宋水军名将兼义军领袖,以胶西海战(1161年)扭转抗金危局。原为山东抗金义军首领,绍兴三十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时,他率三千水军北上,在胶西(今青岛海域)以火攻战术全歼金军七万水师,焚毁战船六百余艘,粉碎金军自海路直捣临安的企图。此战首创南宋海军大规模歼敌纪录,与虞允文采石大捷形成水陆呼应,迫使金军放弃两路夹击战略。战后任沿海制置使,革新战船配置“车轮舸”,强化海防体系。乾道二年(1166年)病逝于任上,追赠静江军节度使,谥号“忠勇”。

李宝9、魏胜

魏胜是南宋山东义军领袖,以孤军抗金彰显草根力量。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之际,他率三百义士突袭海州(今连云港),斩杀金将高文富,收复失地建立抗金据点。其独创“如意战车”战术,以四轮战车装载火炮、弩箭,配合步兵结阵,有效克制金军骑兵冲锋。次年,金将完颜郑家奴率十万大军反扑,魏胜以海州城为依托,联合李宝水军实施“烽火诱敌”,诱使金军进入预设雷区,歼敌万余。

魏胜

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时,他率义军侧击金军粮道,牵制完颜谋衍主力,助力宋军收复灵璧、虹县。但其孤悬敌后的处境始终未获南宋官方实质性支援,乾道元年(1165年)楚州之战中,遭金世宗完颜雍重兵围困,力战三日身中数十箭殉国,时年四十五岁。宋廷追赠宁国军节度使,谥号“忠壮”。《宋史》评其“忠勇出天性,虽古名将不能过”,其孤胆抗金的事迹成为民间抗敌精神的象征。

小结:

这10位抗金名将,既有顶级将帅的战略智慧,也含草根义士的抗争精神,他们一共勾勒出了南宋军民抵御外侮的立体画卷。不过在他们的努力下也只是保住了南方半壁江山而已,对于北方的强敌始终都没有打败它。

0 阅读:77

评论列表

简单快乐

简单快乐

1
2025-03-25 02:24

那辛弃疾呢[笑着哭]?算不算名将啊?[笑着哭][笑着哭]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学习传播共享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