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乍得法语是官方语言之一穆斯林过半机遇和挑战并存

橙子侃侃侃 2020-10-29 13:04:23

非洲幅员辽阔,不乏领土大国。据统计,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top20中,非洲国家足有5个之多。其中,乍得共和国面积128万4000平方公里,排名全球20名。

乍得共和国曾经是法属赤道非洲的一部分,乍得北接利比亚,东接苏丹,南接中非共和国,西南与喀麦隆、尼日利亚为邻,西与尼日尔交界。由于乍得地处非洲中心,远离海洋,全年高温炎热,且国土大部为沙漠地区,所以又被称为“非洲死亡之心”。

由于法国统治的历史,法语也是乍得的官方语言,然而除了法语之外,法国文化在当地的痕迹微乎其微。乍得由于邻近北非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相当兴盛。目前在乍得,穆斯林占53%的比例,人口中更是有12%是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也是乍得的官方语言。那么,乍得是如何被伊斯兰教影响的呢?

公元9至10世纪,萨奥人建立乍得撒哈拉地区的第一个、也是国祚最长的帝国—加涅姆帝国,同一时期,伊斯兰教也开始在今天的乍得北部传播。11世纪时,乍得北部的加涅姆帝国,由于受到利比亚和埃及阿拉伯人的影响,国王欧麦尔改信了伊斯兰教,从此伊斯兰教在上层和王族中得到传播。

加涅姆帝国

12世纪时,卡涅姆王国向南部扩展,伊斯兰教也获得进一步传播。14世纪加奈姆帝国瓦解,博尔努帝国建立。伊德里斯三世·阿劳马皇帝时博尔努帝国极盛,当时,奥斯曼帝国派遣二百人使节团到纳札加姆访问。阿劳马进行伊斯兰教法律与行政改革,修建了许多清真寺,也曾到麦加朝觐。1851年德国探险家海因里希·巴尔特在当地发现了阿拉伯文撰写的编年史,记载从10世纪到19世纪初的六十九位君王事迹。

博尔努帝国

16世纪后,乍得地区又出现了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从此乍得进入“三国演义”时期,而这三个国家在后续的历史中相继接受伊斯兰教。16世纪,伊斯兰教通过博尔努王国传入乍得西南部的巴吉米尔王国,第一位穆斯林国王素丹·阿卜杜拉仿效博尔努的政教合一体制建立了国家管理制度。18世纪瓦达伊和巴吉米尔两王国强盛起来,互相争雄,并不断向博尔努王国进攻。同时,一些已归信伊斯兰教的富拉尼牧民移居乍得西部地区,带来了伊斯兰文化。

加涅姆帝国以及随后的政权都建基于对经过该区的跨撒哈拉贸易通道的控制。当时,也有不少阿拉伯商人穿越撒哈拉沙漠前往各地进行贸易,在贸易过程中顺带传播了伊斯兰教。1883年至1893年间,各王国先后被苏丹人拉比赫·祖拜尔征服。

上世纪,法国在非洲大肆扩张,乍得也落入法国手中。经过一番斗争,终于在60年代离开法国。然而,离开法国之后的乍得却陷入长期内乱,国家原地踏步,现在乍得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目前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2003年,乍得开始开采石油,但后来第二次乍得内战爆发。

乍得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超过55%的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乍得水电协会为首都15%的人口提供电力,全国覆盖率仅为2%。大部分乍得人使用木材、动物粪便等的生物燃料生火。乍得的城市基建落后,只有48%的市区人口有清洁的饮用水,可使用基本卫生设备的人口更只有2%,可谓是触目惊心的数据。虽然乍得发现了石油资源,但是目前并没有为这个国家带来起色。乍得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未来的路还是很长。

但是,乍得并非看不到希望,时间进入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前往乍得投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模式。中石油2007年进入乍得后,用短短5年多时间,建成100万吨油田、310公里输油管道和年炼油能力100万吨的炼油厂,帮助乍得建立起上中下游贯通、自给自足的石油工业体系。从此,穿行在乍得街道的汽车,再也不需要使用进口汽油。

与此同时,中石油在乍得致力于追求高质量发展。在上游油田,为最大程度保护矿区植被,中石油采用丛式井加水平井的作业方式,大幅节约钻井地面占地面积。施工结束后,中石油将作业区域地表进行浮土回填,并恢复原有植被。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荐,中国在乍得的投资建设越来越多了,乍得也在逐步改换面貌。不知道大家觉得乍得这个国家的前景如何呢?

2 阅读:1194

评论列表

UC网友15xxxx5297

UC网友15xxxx5297

12
2020-10-29 15:48

每天祈祷真主就行了

呼伦贝尔 回复 10-31 08:21
肯定诚意不够,真主眼睛是雪亮的。

UC网友63xxxx9199

UC网友63xxxx9199

3
2020-10-29 18:41

并入中国,瞬间把你发展起来

老油条 回复 10-30 11:38
这你也敢要?

UC网友63xxxx9199 回复 10-30 18:06
有啥不敢要

UC网友99xxxx0101

UC网友99xxxx0101

2020-10-29 13:19

感觉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