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美洲岛国巴哈马就应验了这句话,巴哈马位于美国附近,依靠美国的经济辐射,通过大力发展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实现了人均GDP超3万美元。
巴哈马人
巴哈马地处美国佛罗里达州以东,古巴和加勒比海以北,佛罗里达州东南海岸对面,古巴北侧。巴哈马包含700座岛屿和珊瑚礁。群岛由西北向东南延伸,长1220公里,宽96公里,陆地面积13878平方公里,但是总人口只有40万人左右,黑人占90%出头,巴哈马国土总面积(含水域)25.9万平方公里。
与美洲其他地区一样,巴哈马的原住民也是印第安人。公元300到400年,巴哈马群岛上生活着非阿拉瓦印第安人,也许是从古巴移居过去的。卢卡伊印第安人随后来到了这里。
但是印第安人的逍遥日子没有持续下去,就被欧洲人打碎了。1492年,哥伦布来到巴哈马东部的圣萨尔瓦多岛,第一次登上这块新大陆。当他站在岛上,环顾岛屿四周,看到浅浅的海水拍打着海岸,于是说了一句“巴扎马”(意为浅水或海)。巴哈马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所以巴哈马群岛又被称作是“浅海里的岛屿”。
当哥伦布到达巴哈马群岛时,岛上大约有40000名卢卡伊人。巴哈马群岛也由此吸引了众多探险家,移民、侵略者和商人纷至沓来。卢卡伊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者沦为奴隶,不久就全部灭亡了。1513年,西班牙驻波多黎各都统德莱昂闻说群岛中有“青春泉”,能使人返老还童,遂率领舰队来此考察,后西班牙将巴哈马划归古巴殖民当局管辖。16世纪后半期,由于古巴缺乏劳动力,当地绝大部分土著居民被掳去做苦工,使得当地长期处于废弃状态。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629年,英国宣布占领巴哈马,1648年,英国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并将巴哈马划归百慕大总督管理。1660年,最大城市查尔斯顿建立,后改名拿骚。1718年,英国委任罗杰斯为首任巴哈马总督,打击海盗活动,使巴哈马逐渐成为贸易重镇。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西班牙发兵占领巴哈马,后根据1783年《巴黎和约》交还英国。这段时间棉花种植业一度成为巴哈马的支柱产业,和美国南方类似,大量黑奴来到巴哈马在棉花种植园劳作,他们成为了今天巴哈马主体居民的祖先。
1787年,英国王室赎回巴哈马的地权,将其改为直辖领地。1834年,宣布放弃奴隶制。二战期间,美国从英国租借了巴哈马的一些岛屿为军事基地。1964年1月,巴哈马获得内部自治地位,1973年7月10日,巴哈马国正式宣布独立,仍留在英联邦中,奉英国君主为元首。
巴哈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附近的百慕大类似,都是大力发展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巴是加勒比地区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西半球国家中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旅游业和金融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船舶服务业是国民经济重要部门。
巴哈马国民经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是金融服务业,其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由于巴政经形势稳定,与美毗邻,境内无直接税,有严格的银行保密法,无外汇管制等原因,巴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巴哈马旅游服务业亦十分发达,从事旅馆和餐馆服务业的人员约14000人,占全部劳动力的10%,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船舶服务业是巴第三大经济部门,商船注册居世界第三,船舶注册量1400多艘,吨位超过5000万吨。
然而,巴哈马的农业条件真的不行,土地贫瘠,80%的食品靠进口,部分蔬菜和水果能自给并有少量供出口。此外巴哈马也会出口一些自然资源。由于国土狭小、人口稀少,巴哈马的工业实力也十分薄弱,考虑到旅游业的地位,估计巴哈马也没有勇气放手发展工业。
2019年,巴哈马人均GDP达33261美元,世界排名25位,甚至高于意大利、韩国。当然,也高于中国,然而这能说明巴哈马比中韩意更强吗?显然不是,单凭工业一点,中韩意就已经碾压巴哈马了。巴哈马的经济高度依赖第三产业,在本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结构的不确定性。
IMF预测,2020年巴哈马人均GDP将下跌至3万美元出头,但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世界太平,这类国家就有好日子,世界不太平,那就难说了,内力还是不太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