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去世后,他的弟弟苏代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这位非常出色的辩士却并不出名。由于历代史学家的误记,苏代经常被人们和苏秦融合在一起,并且最终逐渐形成了为燕国做间谍,最终慷慨赴死的苏秦的形象。实际上,早在燕王纪继位之前苏秦就死了,之后活跃在燕国和齐国之间的正是苏代,而且《战国策》中明确记载了苏代最后是寿终正寝的,只不过苏秦确实是被齐王车裂死的,不过齐王车裂苏秦,是为了抓住刺杀苏秦的齐国大夫。
然而,在后人的再创作之下,苏秦的经历和绯闻与苏代间齐的经过被融合在了一起,就成了我们今天在《大秦帝国》等影视作品中看到的苏秦。那么,苏代作为间齐者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苏代的双面人生。
与苏秦的先连横后合纵相比,苏代一生都奉行着合纵之策,周旋于东周与七雄之间,闻名列国。苏秦去世之后,苏代为了一展抱负,决心顶替苏秦做燕国的间谍。当时,燕王哙亲近齐国和赵国,疏远楚国和魏国,苏代对此十分不满。燕王哙叹了一口气,告诉了苏代自己不敢讨伐齐国和赵国的事实。不过,他告诉苏代,自己没有忘记齐宣王对燕国的欺凌,如果苏代能够帮助燕国灭齐,他将封苏代做相邦。
苏代指出燕国弱小,凭一己之力对付齐国很难,需要和其它国家合纵。在态度上,效仿越王勾践,对齐国谦卑一点,交出自己的儿子和弟弟去齐国做人质,并送上金银珠宝,现在的齐王刚愎自用,自然会大意轻敌,自寻死路。
之后,苏代便被燕王哙所重视,并且娶了燕国国相子之的女儿。在燕王哙即位的第三年,燕国和楚国以及三晋一起进攻秦国,反而没有获得胜利。子之比燕王哙更加杀伐果断,苏代更看好子之,于是暗地里和子之结盟,让燕王哙下台。在燕王和子之的经济援助之下,苏代得以来到齐国,游说齐宣王加入合纵。当时,齐王因为苏秦的事情很讨厌苏代,本来想囚禁苏代,但是看到苏代口才不错,于是就收下了公子职做人质,放回了苏代。
回到燕国之后,燕王哙好奇地问苏代,齐宣王能否称霸天下。苏代告诉燕王,齐宣王这个人不信任大臣,一定不能称霸。实际上,齐宣王这个人很重视人才,结果燕王信以为真,开始更加重用子之,甚至把王位让给了子之。
得到了王位之后,老丈人子之打心底里高兴,开始花重金资助女婿游说其它国家。好景不长,子之当了三年大王之后,燕国发生叛乱。市被与太子平对子之不满,决定借齐王的力量杀掉子之。齐王假惺惺地派人安慰太子平,痛骂燕王和子之,不顾及君臣大义,父子情谊,并派出重兵随太子平前往燕国。谁知道,市被早已经被子之收买,一回到燕国,他就反过来攻打太子平。在这场战乱中,无辜的百姓死了好几万。
齐王趁机派匡章讨伐燕国,抓住了子之,将子之剁成了肉酱。之后,太子平和自己的父亲一起下了黄泉。齐国的士兵在燕国烧杀抢掠了很久,最终被秦国和赵国威胁,离开了燕国。齐王恼怒不已,于是派人谋害公子职,公子职逃到了赵国,赵武灵王觉得利用公子职可以干涉燕国,于是送公子职回燕国做了大王,史称燕昭王。苏代因为是子之的女婿,被燕国人痛恨,赶出了燕国,到了齐国。
燕昭王即位之后,到处招揽人才,采取了措施恢复了燕国的经济,但是在军事上依然被秦国,赵国,齐国等国家欺负,有一次齐国攻打宋国,燕昭王派遣张魁去协助齐国,齐王反而杀了张魁。燕昭王心痛人才,想和齐王拼命,但是大臣们劝谏燕昭王忍耐。考虑到国家,燕昭王咬牙将责任推到了自己身上,说自己不会选拔人才,才让张魁得罪了齐王。然而,齐王听说燕昭王态度伏低之后,竟然在宴会上拿这件事当乐子,让大臣取笑燕昭王。这下彻底惹毛了燕昭王。他决心彻底灭了齐国,一血前耻。
苏代归齐的途中经过了魏国,魏王受燕昭王的指使,扣押了苏代。齐国出面调停,劝说魏王为了齐魏合纵大业放出苏代。于是,苏代被魏王驱逐到了宋国,宋人又将苏代送回了齐国。齐国之后又派苏代出使燕国,燕昭王因为苏代是子之的女婿,又参与了子之篡权的事件,于是暗讽苏代是骗子。苏代以媒人自比,暗示燕昭王,如果没有自己游说,燕国灭齐的想法根本没机会实现。
苏代又向燕昭王解释道,自己并不是不守信用,不廉洁,不孝顺的人,因为他不甘心安于现状。燕昭王表示十分疑惑,谁知苏代微微一笑,“大王您只求自保,可是齐国,楚国,秦国为什么要争霸呢?还不是野心勃勃。况且我听说您常常拿着武器对着东边叹息,不就是希望齐国灭亡吗?”燕昭王发现苏代可以看透自己,于是计划派苏代去齐国。苏代同意了,但是要求是燕昭王必须信任自己,燕昭王同意了。
苏代一到齐国之后,果然被人诬陷,还好燕昭王智商在线,在听了苏代的解释之后,决定继续让苏代做间谍。在齐国的苏代,为了做出点样子,也曾经帮助齐国摆平过麻烦。因为陉山之事,赵国和秦国曾经组合在一起讨伐齐国,齐王交出了阳武给楚国,又献出了顺子做人质。赵王偷偷把这件事告诉了秦王,秦王立刻以齐国违约为由,打算攻打齐国。幸亏苏代及时说服魏冉,才让齐国没有被攻打。不过,之后苏代亮出的杀招就很多了,因为李兑反对赵王与燕国联合,苏代就利用陶邑,将魏冉,田文等人全部放到局中,破坏了齐国和赵国的外交关系,接着游说赵惠文王不再和秦国交好,用鹬蚌相争的故事,向赵惠文王说明了和燕国放下仇恨的好处。赵惠文王欣然同意,与燕国达成了合约。
之后,苏代劝说齐湣王灭掉宋国,秦昭王因为宋国被灭的事情,十分恼怒。考虑到齐国与自己的盟约,秦昭王将矛头指向韩国,认为韩王就是在故意借攻打宋国欺负自己的好友韩珉。苏代担心大计失败,连忙为韩王说好话,顺便撺掇秦王加入伐齐的小组织。秦昭王看到灭齐的计划可以有人替自己实施了,于是表示欣然同意。他带着赵国,楚国等原来的对头,打着为宋国和燕国报仇的旗号,开始攻击齐国。苏代立刻写信通知燕昭王加入战斗。于是,燕昭王派乐毅为上将军进攻齐国。
不擅长军事的苏代故意让齐湣王派自己攻打燕国士兵,苏代故意放水,燕国士兵斩杀了两万齐国士兵。之后,苏代又写信通知燕昭王攻打阳城和狸邑,接着又收买人举荐自己讨伐燕国。齐湣王再次要求任用苏代,苏代强烈推辞,但是齐湣王还是任用了苏代。结果,齐国又损失了三万士卒。
之后,燕昭王乘胜追击,派乐毅攻打齐国,由于齐湣王不愿意花重金给将领做补贴,又逼迫将领们一定要打赢,导致齐国大将触子逃跑,齐国军队两次遭遇大败,再加上其它国家的进攻,齐湣王陷入到了当年魏惠王的尴尬境地,多线作战让齐湣王处处都是敌人。魏惠王当年因为没有失去民心,所以就算战略失败,还是借助外交,最终暂时维持了魏国的实力。但是齐湣王因为不听劝谏,虐杀了一个百姓,还杀了两个大臣,导致民心已经失去。最终,被联军一直攻打到了都城,整个齐国最终只剩下了聊城、莒城和即墨三座城市,其它的都被燕国占领了。
之后,原来的太子横,现在的楚王派淖齿援救齐湣王,趁机要回淮北之地。齐湣王感谢淖齿的援救,封淖齿为相邦。然而,淖齿却起了歹意,想要和齐湣王平分齐国的土地。齐湣王坚决不同意,被淖齿以民心尽失,上天惩罚为由虐杀而死。后来还是十五岁的齐国义士王孙贾带着四百个还知道忠君爱国的齐国人一起刺杀了淖齿。齐国自此走向衰落。
齐国走向衰落之后,燕国并没有强大,燕昭王后期为了保存实力,在田单的威胁下吐出了原来吞并的齐国土地。苏代心灰意冷,转而在之后的秦赵争霸中,支持三晋。秦昭王想要扣押魏国相邦信安君,是苏代全力劝服。楚国想要再次合纵攻秦,韩王原本表示拒绝,是苏代劝说韩王加入了合纵大军。
汾城之战之后,听说秦昭王还想再次攻打赵国,苏代又亲自去求见秦昭王。这一次,苏代以秦国百姓的生计劝说秦昭王放弃,秦昭王长叹一声,“寡人也想让寡人的子民休养生息,可是只要寡人稍微弱一点,那其它国家就会合纵来攻我秦国。”苏代也叹息道,“其实,臣知道秦国统一天下的趋势已经不能逆转了。臣年轻的时候幻想只要齐国,楚国,魏国和赵国都衰落了,秦国和韩国在这场争霸中也变得贫穷,燕国强大的愿望就能实现。
可是,今天看来,臣真的太蠢了。齐宣王攻打过秦国,结果反而被秦国打成了外强中干的虚主。在这场争霸中,齐国衰落,韩魏苟延残喘,楚国接着遭殃,不是这些国家不强啊,也不是他们的臣子不聪明。是臣自以为借秦之手削弱了齐楚韩赵魏,秦国就能国力亏损,燕国就能变强。可惜,臣错了,最终还是一事无成。臣如今担心的是秦国重蹈齐国的覆辙,自认为自己已经强大就到处进攻其它国家,最后被列国怀着仇恨,群起而攻之。”
已经老迈的秦昭王看着同样老迈的苏代,眼前这个劝说燕昭王不来拜访自己的苏代,竟然那样了解自己的手段。扪心自问,自己确实已经破坏了苏代的合纵之局,但是秦国确实也损失了很多,实力还不够一口气吞了整个天下。秦昭王点了点头,放苏代离开了,并且放弃了一举吞赵的计划,答应了苏代在他有生之年不再发起战事的请求。
根据《战国策》记载,苏代最终寿终正寝,他的和苏秦,苏厉等人的故事经常被人安错对象,甚至还有人假借他们的名头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或正确或错误的故事,被《史记》等历史典籍传承了下来。我想,如果不是借助《韩非子》等战国时期的书籍,我也不能比较顺利地写出这篇文章。
文章中的故事有一些是写故事的人杜撰的,有一些也有可能是苏厉的故事,但是考虑到苏氏兄弟都以合纵闻名,故事又以合纵为主题,所以在经过时间表筛选之后,我还是选择了它们来讲述这个历史上的纵约奇才的故事。他经常被遮住光辉,但是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白马怎么可能不是白马呢,只要具有白马的能力和形状,可以日行千里,那么白马就是白马,总会有人发现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