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原陕西省委书记被调到北京任职,对于谁来接替省内一把手位置这个问题,各方议论纷纷,最终,大家一致决定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一个省委书记来,此次开天辟地式的活动吸引了各方关注,全省一共有300余人参加,最终,白纪年众望所归,高票当选,成为秦地新一任掌舵人。
白纪年是陕西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祖父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大伯曾在海外留学,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他自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这并未使他丧失志向,变为纨绔。实际上,在父亲的引导下,他一直坚定地走在爱国主义道路上,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关切。
1936年,红军来到陕北,并创建了一大块根据地,这是白纪年第一次见到人民武装,他们不同于国民党军,军纪严明、讲话行事很有礼貌,绝对不会仗势欺人。而且,他们每周都会组织集会,宣讲共产主义思想,讲明抗日形势,呼吁大家团结起来联手抵御侵略者。白纪年参加过几次集会,他每次都会被台上干部激昂的话语感动,他的内心由此萌发了投身红色阵营的想法。
可当时他才只有10岁,年纪实在太小,因此我党的工作人员劝说他先回家好好学习,储备文化知识,等长大以后再为革命效力。白纪年乖乖回家去,一直等到13岁时才终于获得了去延安的资格,他欣喜若狂,收拾好行囊匆匆告别家人,跟着其他有志青年一道热热闹闹奔赴革命圣地。一开始,白纪年是想要上战场的,但他的体格不符合征兵标准,两次被拒申,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先进入党中央创办的学校学习。
白纪年毕业之后,党组织将他委派到地方小学当实习教员,1年后将他提拔到边区政府任职。接下来的数年里,白一直都在团委工作,期间他不断磨练自身能力,逐渐成为一位能独当一面的俊才。建国后,他担任陕西团组织高干,下属干部按照规定称呼他职务,他却让大家改口,叫自己“老白”,这样显得更亲切。
1977年,他进入省政府工作,1979年,他升任副省长。当时国家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生产关系已经与当下的生产力不匹配了,人民公社逐渐与时代脱节。早在1978年,安徽其实已经开始推行包产到户的政策,但眼下动荡的余波还在,政治态势仍比较敏感,因此其他省份还持观望态度,迟迟不敢大刀阔斧的在农业上搞改革。白纪年对此很是不满,他直言省委的干部从“左”到了“右”,时代变了还不自知。
随后,省委对他提出了批评,认为他太过于耿直。但白纪年对此毫不在意,仍坚持自己的言论和观点,他要在混沌的时代中,为万民谋福利!1984年,陕西省委书记即将赴京履职,省委一时提调不出合适的人选补缺,于是决定通过选举解决这个问题。全省有3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白纪年不出意外的高票当选。
上任之后,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执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广泛招商引资,促进陕西的发展。同时加强文教建设,构建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如今的陕西之所以能成为坐拥数所双一流高校的文教大省,离不开白纪年的努力。白纪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就一直在与癌症做斗争,数十年时间里,他曾先后动过4次大手术,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3年,但他却打破了这一论断,靠着惊人的毅力延续着生命的长度。
有记者曾经采访过他,问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直言自己已经看淡了生死,自始至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这就是抗癌的唯一秘诀。2015年,他因病去世,时年89岁,出殡的当天,省委及中央许多领导人赶来敬献花圈,以表达追思之情,老百姓也都自发来到葬礼现场吊唁,送这位好干部最后一程!
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社会状况比较特殊,新旧思想交汇在一起,想要破壁向前发展困难重重。当时党内就缺少像白纪年这样大胆的人,他是不惧阻力的,一心想干实事,他在陕西工作多年,确实为老百姓谋了不少福利,广受大家称赞。路遥先生最后将他写进了小说里,让他以另外一种方式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