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一时的10个老物件,认识一半以上的都拿退休金了,你认识几种

子开子淳晨缎聊电影 2024-12-11 18:15:09

有些物件分布地区不同,有些地方没有,有也许作用相同,物件不同,叫法不同。

1、这种老物件有人认识吗,在水稻田里用的见过叫不出名称?那时我才几岁。

2、汽灯,过去没有电灯的时代,开会,演出台上照明用。用于比较大的场合的公共照明,烧煤油,使用前手动加气,故名。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普遍用于学校的教室,很亮,相当于300瓦的电灯泡。

在五,六十年代农村唱戏用的。过去农村没有电的时候唱戏用的照明器材叫汽灯,农村唱大戏,戏台前左右各挂一个。它燃烧的原料是煤油,用手向内打入气体,火力点用石棉做的叫纱罩,然后就可以发光了,

3、灰扒。以前农家灶头用柴火作燃料,灶煻里会有灰积累,会影响燃烧空间,经常要把柴灰扒出来,就用这个工具。掏醤缸的扒与之其本相同,在于手柄装在扒的中间罢了。气温高大酱发酵时候上下搅动“翻酱”,就是把底下的的大酱翻到上面

4、斗和升就逐渐只成了容器,再不用作量具,但斗还暂时退不出历史舞台,有后代的老人去逝发丧时用,自家没有可借可租。

5、我们家乡叫“风簸”,把水稻、小麦等谷物放进上面的斗子里,转动手柄带动叶轮产生风力,风力将谷物从前面的漏斗吹出(前后有三、四个漏斗),草絮、干瘪的谷壳、尘土、饱满的谷物因重量不同,分别从不同的漏斗掉下来。完成了粮食的净化、分级。手揺操作时速度要适当,以便得到合适的风力(因为风太大谷物连同草絮一起吹走了;风太小谷物、草絮、尘土分不开)

大木头的是风车,生产队的时候,我们村用的,还是民国时期我们家传下来的。所以印象太深了。风力小了糠出不净风力大了饱满的粮食会被吹跑(粮食下落过程中也是有阀门凭经验控制流量)。所以老人不让小孩动。

6、煤油炉子,好多学生和家长都使用过。本人四十年前,也用了好多年。我就是在这样的炉子上学会做菜的。还曾自己动手用铁皮制作过,是煤油炉,也叫五更鳮。

7、针指,以前没有缝纫机,老人做衣服都是手指戴个这种东西。针顶,衣车出现已经消失了,在少数地方,喜欢做针线活的人还会有,是一个实用工具。有时候布很厚,针不容易穿过,用这个顶一下。我亲爱的妈妈针线活做得好,做针线活手上就戴上这个,

8、推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叫:(碾米机)打米机。只是很原始,这样的设备发明于何时何地?由何人发明,具体发明于哪个朝代,不得而知?

用泥块,木块蔑条构成的工具,在没有碾米机的时候,用它把稻谷碾一下,除去粗糠加工出来的是糙米,

9、砘子!播种后,用砘子轧压使土壤掩埋种子!用来压实所播种的粮食种子的勾壠,以免水份流失。农作物播種后用这砘子轧一遍起保墒作用,木头轴,石头轱辘制成。

10、我们这里叫“不拉钻”(音)主要是修陶瓷类炊具,器皿,功能是钻眼。锔缸锔盆走街串巷,手艺人用来钻瓷器孔,然后用锔子将裂纹的缸盆连接,再抹上石膏,继续使用,勤俭节约的象征

是过去工匠用来打眼的工具!我们小时候木工还在用这种钻,70年代未80年代初基本上都被淘汰了。这种手压钻,利用绳子拉动主杆的原理和惯性动力,省力高效!钻子由钻杆,钻头,拉绳,压杆,转柁五部组成。

0 阅读:0

子开子淳晨缎聊电影

简介:子开子淳晨缎聊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