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与我在老团部院内
我们炮212团,即1853部队,1969年12月下旬在山西介休城东组建,团部在水泥厂,一营在电碳厂,二营在电杆厂,团指挥连在农机校。随着各组建单位,随军家属和孩子们也都来到山西介休,住在团部水泥厂东部北面两栋房子里。
我入伍后不久,过了1970年元旦,就到一营部当通信员,每天都要到团部收发室取报送信,就知道了我们营只有秦副营长的家属随了军。秦副营长是我们营唯一一位1947年入伍打过仗的老兵,就住在团部家属宿舍内。
过春节的时候,大年三十晚上,秦副营长执意要和我们一起包饺子,一起过到山西介休的第一个年。吃完饺子,营首长准备下连,与兵同乐,秦副营长也想去。刘营长说:“秦副营长,你就别去了!老嫂子和孩子还等着你回去过年呢!正好我们四个,金副教导员在营部,我们仨(还有闻教导员、张副营长)一人一个连,替你和战士们一起过年了。”秦副营长这才回了团部不远的家。
谁也没有想到,过了春节,炮212团竟被取消了番号,保留1853部队代号,1970年2月22日,去天津南郊区官江湖畔种水稻。家属们反响也不小呢,她们刚从各地调到山西介休,有工作的家属恐怕连工作还没有安排好,就又要随部队调动,能不有想法吗?部队还是部队,有令就得行,随军家属们再吵吵和孩子也得跟着走。
走得那天介休下着大雪,到了塘沽也没有停。天津南郊区官江湖畔荒无人烟,远离村庄,部队住的都是茅草房,家属和孩子们只好留在了塘沽。要不然没法儿安排家属工作和孩子们上学呀!塘沽,家属们具体住哪儿,我没有去过,连秦副营长也很少回家,交通太不方便了,团里又没有通勤车。
好在不到十个月,我们炮212团又恢复了番号,颁发了军旗,开始接装——那可是十九个管的国产130火箭炮哇!当时是最先进的,部队可高兴了,家属也高兴了。取消番号,就意味着这支部队不在军队序列之中,人心浮动,现在看到了希望。1970年11月27日,我们炮212团又满载丰收的稻谷,与家属和孩子们一起返回了山西介休。团部和家属们依旧住在介休城东水泥厂,我们一营却住进了农机校。
我与张副营长在炮车前
1971年“九一三”一级战备后,我们一营闻教导员到团政治处任副主任,二营贾副教导员到我们一营任教导员。不久,贾教导员的家属随军了。他家属是带着三个儿子,从山东老家坐火车到山西介休火车站的。我是带着营部驭手赶着马车去接的她们。以后,凡遇到与我有关的事,贾教导员家属见面总说,“是小曹,赶得马车到介休火车站接的我们”,很是亲切。
那时部队家属随军也是有硬指标的,一是副营职以上,二是35岁以上,三是军龄满15年以上的干部,经本人申请,部队审核申报,地方户籍部门批准,方可将本人家庭成员由原籍或他地迁至部队驻地。农转非,这可是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人人渴望的。如果有工作的,还可以调到军人驻地,安排工作。
冬天,张家庄煤矿的同志来看我,在老团部院内
1973年国庆节过后,我调到团政治处组织股任见习干事,突出负责内勤,团党委、常委开会,通知、记录都是我的事。这样我就经常与家属们打交道,关键是通知会议,首长们经常不在家,司令部、后勤处、一二营还好说,打个电话通知他们值班的就行。团首长就不好找了,就得到家属宿舍去通知他们的家属。记的团首长家属随军的有:程团长的家属、曹政委的家属、杨副政委的家属,部门首长还有后勤处冯处长的家属、政治处赵副主任的家属等等。我都得一一跑到家里通知,慢慢她们都认识我了,一见面总说,“小曹,有事吗?有事说话”,对我非常客气。
1976年春节,我家属第一次到介休部队过年。放假那天,我们俩准备到介休城逛逛,我也不框外,就跑到两位首长家借了两辆自行车。那时各家的自行车还是比较少的,一般不特别熟家属们舍不得借给你。
谁知,我们俩骑着自行车刚过介休东门大下坡,我家属竟把手表掉到了地上,被自己骑的自行车轧坏了。我家属便再也没有心思去逛介休城,返回了团部,我就把刚借的自行车又还给了各家。首长家属不解,“小曹,你骑去吧!没事,谁说啥了?”我说:“没人说啥,我有点事,以后再骑。”没好意思把我家属轧手表的事说给她们。这一年太背时了,一直不顺当,7月28日又经历了唐山丰南大地震------
我与王副主任在新盖的办公楼前
也就是这一年开春后,我们部队在介休北城门外、赵家堡以东开始建设新营房。突出为三大部分:一进营房,正中间是三层办公楼,团首长、司政后机关,以及机关干部的宿舍都在这里。楼北面是个大操场,团里会操、阅兵、分列式,以及一营、团直属队清晨跑操都在这里。大操场北面是一营指挥连、一连、二连、三连,后面就是车炮场、车炮库,北门一条路冲通上站。
办公楼的东面是大礼堂,大礼堂的北面是卫生队,卫生队的北面是司政、后勤、团指挥连食堂。与之相并列的是团警卫排、团指挥连。
办公楼的西面是家属院。家属院是用墙与部队大院隔开的,南北有两个门。南门较大,可以出入汽车,就在办公楼前面西侧。这个门以及路,也起到了隔离作用。进门以南,是正营职以上首长的家属住房,各家相对宽些,并有个小院。
进门以北,是副营职以下家属住房,各家相对窄些,但涉及到的营连干部家属不少,院子也不小。
我在临时来队家属院门口
紧靠北面一排房子,就是临时来队家属院,一间一间单屋,屋内有隔墙,墙北面窄窄的有炉子,算是厨房,可以自己做饭。这临时来队家属院东面就冲着整个家属院的北门,出出进进比较方便,但门口较窄,只能推自行车走人。家属院北面,是家属工厂、修理所、汽车连。
整个家属院盖好后,全团的随军家属就都搬了进来。因我还在组织股当干事,通知首长开会,办公室找不到人,依旧到家属院去告诉家属,首长各家各户都比较清楚。
那时家属委员会也更加明确了,程团长的家属高高的个子,就是家属委员会主任,家属们有什么事都要找她。后来,没有工作的家属也组织起来成立了家属工厂,突出是扎手套。专门负责她们的,是我们政治处的李干事。
家属院,有的房子我也住过。1977年春节前,我家属和她妹妹去安徽当涂86医院接唐山丰南大地震负伤转院治疗好的父亲,回来时,在郑州火车站分手,经孟源火车站,到山西介休部队来看我。那时临时来队家属院已经没有住房,我的老营长已是团里的副团长,分给他的家属住房一直也没有住人,就让我们两口子暂时去住。营房股知道了,不干了,赶紧给我调剂临时来队家属院住房搬了过去。
其他副营职干部以下的家属住房也没有少去。一次星期六下午,我们指导员给我打电话,说:“曹干事,星期天上午有事吗?”我说:“没事。”“没事,到家包饺子来,中午咱们吃饺子。”星期天上午,我就跑到指导员家包饺子。那时,指导员家属刚随军不久,也是喜事。
我女儿与卫干事的小孩在家属院
临时来队家属院住房更是没有少住,每逢过年,我家属都要到介休部队去,等有了小孩更是去。好多在家属院照的相片都是那时照的。
我们老两口带小外孙在原炮212团营房办公楼前
多少年过后,我与我家属故地重游,先是我们部队营房已变为63军高炮旅营房,后来又成了一座空营房。不过,记忆犹在,毕竟这座营房是我们动手盖的,那里有我们的青春、经历、回忆!也有我们的精神寄托。去介休,还是要去看的,毕竟那是我们炮212团的根,立足点。时空可以变化,但记忆却永远难以消失------
九口 2024、4、19
四川大凉山的
[点赞]
团后勤处领导不叫处长叫团后勤处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