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热门专业的分数线屡创新高,冷门专业备受冷落,甚至80多所“双一流”高校近千个专业都进入了征集志愿环节!
录取趋势整体呈现一种“重专业、轻院校”的状态,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今年“双一流”院校都有哪些专业遇冷?帮助明年高考生及家长全面解读高考录取趋势,打破信息差,拒绝焦虑,合理规划!

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来源于麦可思研究。该机构整理了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河南、四川等21个省市2023年高考本科一批次征集志愿名单,并从中梳理出80余所“双一流”院校共900多个进入征集志愿环节的专业统计的专业。
本文统计的专业不含中外合办、民族专项、定向就业、艺术类专业。各专业对应的征集数是各专业在不同省份征集志愿中出现的次数,包含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在不同省份征集的情况。
这些专业,“双一流”也招不满!
征集(征询)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录取结束之后,各省教育考试院将录取未满额的院校和余缺计划数向社会进行公布,供尚未被录取并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进行选报。
简单来说,进入征集志愿的专业一般是在集中填报志愿的阶段没有录满的专业。各省的征集志愿名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专业的报考热度及家长考生对这一专业的认可度。

据统计,“双一流”院校中参与征集次数最多的专业是旅游管理专业(28次)。其后是英语(26次)、护理学(25次)、土木工程(25次)、日语(23次)。
此外由于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采取大类招生,我们也统计了征集次数较多的专业组。工商管理类(36次)入选征集志愿次数最多。

参与征集次数较多的专业(入选次数≥5)中,管理类专业占比最大。除了上文提到的旅游管理专业,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都属于管理学门类专业。
护理专业进入征集志愿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多所中医药大学中。在29个进入征集志愿的护理学及护理类专业组中,近半数都来自中医药大学。
工科、文科遇冷专业代表
01
工学类遇冷的专业——环境工程&土木工程
工学中招生遇冷的专业,一个是环境工程,另一个是近几年在各省频频断档的土木工程。
在今年统计到的数据中,某中部省份985高校土木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但今年该校的土木类专业组,在广东、四川、广西等省区均进入了征求志愿环节。
环境工程和土木工程作为“四大天坑”的专业,之所以会断档,一方面在于行业发展缓慢,读书时间长,虽然本科毕业后就业不算难,但工资起薪低、涨幅小、工作环境差、工作辛苦……这些情况都不符合家长眼中的好工作。
02
文学类遇冷的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类
文学类遇冷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和新闻传播类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中,英语、日语、俄语是志愿征求大户。
上世纪90年代,许多学霸拿着可以上985/211顶尖大学的分数,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外语类学校。
然而,随着各学校外语类专业的集中开设,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企业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迅速减少,再加上英语能力的普及,翻译软件的出现,让小语种专业的就业显得更加艰难。
新闻学的遇冷,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的快速变化。
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人人皆可发声。传统新闻行业因此受到冲击,许多传统媒体都在大量裁员,寻求转型。另一方面,高校的课程设置广而不精,教材与社会产生略微脱节。学生们在择业中没有明显优势。
再加上许多新闻类的岗位转入门槛并不高。同样是财经新闻类的岗位,企业会更倾向于财经类的毕业生,因为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这些专业考公考编没优势
过去人们常说大学读什么专业不重要,反正毕业后也用不上。如今在考公考编的热潮下,专业却成了限制报考公务员的第一关。
征求志愿中出现最多的专业,毕业后拿到的学位基本离不开“工学学士”、“理学学士”、“管理学学士”和“农学学士”等等。
在我国,能拿到这些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很多,但能与之匹配的岗位却不多。比如在公务员报名职位表中,仅要求管理学能报名的岗位少之又少,一般都会搭上其他专业类,最后很容易形成“千人抢一个岗位”的情况,上岸几率非常渺茫。
因此,这类既没有就业优势又没有考公优势的专业,就会被考生们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