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禁令再出“昏招”,分析师:华为即将取代英伟达!

互联鱼 2025-04-18 20:16:33

美国对英伟达的“背刺”来得猝不及防。4月9日美国悄悄通知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H20芯片需要出口许可,而且是“无限期”限制。更戏剧性的是,英伟达硬是憋了7天到4月16日才公布消息。

消息一出,英伟达股价应声下跌,55亿美元市值瞬间蒸发,甚至有外媒分析师认为实际损失可能更大,华为华为即将取代英伟达!这波操作堪称“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要知道,H20芯片本就是美国前两轮AI芯片禁令后的“阉割版”——性能被阉割到勉强符合出口标准,但云计算巨头们为了AI算力还是捏着鼻子下单,180亿美元的订单足以说明市场需求。

如今美国突然掐断这最后一根导管,相当于亲手把客户往华为怀里推。

美国的算盘众所周知,同时带来的反效果也很明显:

1. 逼出替代方案:就像当初谷歌禁用GMS反而催生了华为鸿蒙,当英伟达芯片变得不可靠,中国企业只能加速寻找“B计划”。华为昇腾(Ascend)系列芯片原本在生态成熟度上略逊一筹,但现在所有潜在客户都不得不认真考虑它——毕竟谁也不想把命脉押在一张随时可能被撕毁的“许可证”上。

2. 自毁商业信誉:英伟达这次“瞒报”7天的操作,暴露了美国企业在中美博弈中的尴尬处境——即便想做生意,也可能被一纸公文瞬间变成“违约方”。这种不确定性引发全球客户思考:明天会不会轮到其他产品线?

3. 刺激中国产业链:中国AI算力需求每年翻倍增长,DeepSeek等本土大模型的崛起更让算力饥渴症加剧。美国禁令等于变相给国产芯片厂商划出一块“保护性市场”,华为的昇腾芯片性能满足大多数推理需求已绰绰有余。

更关键的是,当BAT级别企业开始大规模采用,华为将获得宝贵的数据反馈来迭代产品——这就好比特斯拉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反而会给比亚迪腾出试炼场。

华为的解法带着鲜明的“理工男风格”:用自研的鲲鹏CPU+昇腾NPU+高速互联技术搭建超算单元,再通过软件层优化把延迟降到最低。

虽然具体性能数据尚未完全公开,但据参与测试的工程师透露,在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场景下,其效率可达英伟达同类方案的80%,而成本可能低30%。这种“性价比”在当下对中国企业极具吸引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技术路线差异。英伟达靠CUDA生态构建了“芯片-算法-开发者”的黄金三角,而华为选择了一条更“重”的道路:从芯片设计到集群架构,从MindSpore框架到应用层工具链,几乎全栈自研。

而对于美国,试图用芯片禁令维持技术代差,但忽略了两个关键变量:

其一,中国市场的反哺能力。华为手机业务被制裁后,正是靠国内消费者力挺才熬过至暗时刻。如今昇腾芯片若能拿下国内云计算巨头订单,其迭代速度可能超出预期:中国AI企业的实际场景需求,比实验室基准测试更能锤炼芯片的实战能力。

其二,地缘策略的连锁反应。比尔盖茨曾警告:“中国市场不可能被替代,如果我们不能卖货,他们就会自己造。”这句话正在应验:不仅华为在崛起,寒武纪、壁仞等国产GPU厂商也在加速。

当“能用”和“好用”的差距缩小到一定范围,美国禁令让“国产替代”从被迫任务变成了既经济又理性的首要选择。

未来12个月将是最关键的观察窗口。如果华为能借势完成“昇腾芯片+MindSpore生态”的商业闭环,全球AI算力格局很可能从“英伟达一家独大”转向“东西方双体系”。

到那时,美国或许会发现自己亲手逼出一个更可怕的竞争对手。

这或许就是当代科技竞争中最具讽刺意味的辩证法。

0 阅读:73
互联鱼

互联鱼

新媒体公司创业者,致敬科技发展,趣聊商业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