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b排名前250,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

幼珊说影剧综 2023-01-29 14:01:02

最近震惊我的两部电影,

《阿凡达2》和《流浪地球2》

细细想来,都有一样的内核:

上个月这个时候,

我是《阿凡达2》的“宣传大使”;

一个月后的今天,

我又变成了《流浪地球2》的“门下走狗”。

烂番茄95%爆米花;

IMDb也是难得8分的高分,IMDb的Top 250 Movies最低也是8分,很有冲进排名的希望。

年初一座无虚席,连第一排座位都整整齐齐。

初四我又二刷了一遍,依然有笑点有泪点。

当然,片子的缺点也很明显,我们最后再说。

前两部分不涉及剧透

01

为了减少分歧,我先说一下我的评判标准。

基于科幻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位置;

再基于中国科幻过去走过的路;

和当下我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期待。

以上这些角度来看,我认为这部电影是非常非常成功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看两次IMAX

立票为证⬇️

第二次看的时候,我刚开始没多久就热泪盈眶了。

因为知道剧情了,我的精力集中在更多细节上。

我在看「太空电梯」的时候,震撼之余还多了更多的感动。

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水平了吗?

全都是五毛钱特效的时代,或许真的终结了?

如果四年前的《流浪地球1》还有很多布景和后期上面的瑕疵的话,那《流浪地球2》在特效上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

一种经费疯狂燃烧的感觉扑面而来。

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作为观众,我只能说无比地满足和舒适。

不论你承不承认,科幻在中国确实是一个小众类别。

小众到今天你去问大街上的陌生人《星球大战》是什么?相信很少有人能说出个“123”

你可以继续问那《三体》是啥?相信大多数人甚至都没听说过。

如果你觉得自己身边的人都看科幻,那恭喜你,你的圈子都比较“投你所好”。

中国的科幻环境可以说只是在萌芽阶段,连成长期都还没来。

往好里说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往悲观里说我们可能不具备孕育科幻作品的土壤。

有可能永远都发展不起来。

那中国科幻这些年到底去哪里了?

时间拉回1997年,我国上映了这样一部儿童惊悚科幻片——《疯狂的兔子》

对,你没看错,类型是儿童-惊悚-科幻。

那个年代很流行这种标签的电影。

科幻基本上就是拍给孩子的,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去包场看这类电影。

往前还有《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小龙人》等等。

回头想想,《疯狂的兔子》确实很恐怖,很黑暗。

这个时候,科幻作品可以说是正在准备起步。

为数不多的几位科幻爱好者,也乐此不疲地投身在电影电视剧的打磨中。

《疯狂的兔子》的编剧张之路先生,也参与过《霹雳贝贝》的制作。

导演崔小芹和孟卫兵夫妇,同时也是《冬冬的故事》的导演。

由于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导演和编剧处理「科学」和「幻想」的能力也非常有限。

《疯狂的兔子》里,小朋友打开了一个写字文档,就可以连接互联网发消息了。

但即便是这样的科幻,依然足以慢慢培养一代80后,90后的小小科幻迷。

不过,千玺年初发生了一件大事,彻底浇灭了中国科幻的“星星之火”。

2000年1月,《黑客帝国1》在中国大陆获得了1700万票房。

在那个计算机还不普及的时代,《黑客帝国》探讨的命题其实超前于国内观众的认知。

从设定到动作,每一个细节都令中国电影人瞠目结舌。

大家惊讶于动作戏还能这么拍,脑洞还能这么开。

同时也意识到,好莱坞的特技制作和科幻思路,都已经来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谁都知道,这个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追赶的。

手中的《疯狂的兔子》与《黑客帝国》的制作,仅仅相隔一年。

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从千禧年开始到2022年的这20多年,中国科幻基本就进入了停滞阶段。

2019年的《流浪地球1》仅仅是一个起点。

不论是布景还是表演上,都略显尴尬,尤其是冰封城市的远景,还是能看出来成本有限。

2023年的《流浪地球2》才能算是一个飞跃。

这一支团队,可以在往后的时间里承包各类科幻影视剧的制作,视觉效果已经可以比肩世界一流。

我真的觉得好爽,那种压抑许久过后,一股脑释放的爽。

02

喜剧无疑是春节档最受欢迎的类型,也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大家忙了一年已经很累了,看电影只是为了消遣和放松一下。

而整个《流浪地球2》里让我觉得第二舒服的,就是喜剧元素。

这几个笑点可以说都有一点“高级感”,摆脱了“尴尬”两个字。

过去我们常说,“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一不小心在脑海里跟她过完了一生。”

电影里,运用了这个很简单的小笑料,展现得简洁聪明。

随后刘培强第一次乘坐太空电梯的过程中,旁边的外国人对韩朵朵说:如果你害怕,可以抓住我的手。

又回头对刘培强说:“you too”

刘培强回答:“you three(sui衰)”

也是一个很简单的谐音梗笑话。

后来我发现一些群里讨论电影的朋友竟然没看懂,还讽刺刘培强为什么没有三岁小孩儿的英文水平。

第三个是关于鲜肉月饼的,老实讲我在山东老家看的。

全场几乎没有人笑,大家听不懂这个笑话。

因为我们确实不吃鲜肉月饼,在去上海工作之前,我也没吃过鲜肉月饼。

除了科幻之外,幽默也是有门槛的。

另外我认为,电影尽可能地削弱了国家的概念,减少了刻意煽情的戏份。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仅仅在一个地方热泪盈眶。

格局更大,情感表达也更克制。

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也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

里面很多很多漂亮的特写拉远景,画面美感呈现的镜头。

我很喜欢韩多多砸玻璃的时候,破碎的玻璃与玫瑰花瓣一起在空中旋转的慢镜头。

我知道这个画面其实蛮俗的,但是在当时那个充满冰冷的钢铁感的紧张气氛下,玫瑰花的柔软和明艳是那么恰到好处。

这个动作也是片中的笑料之一哦⬇️

我再说一下演员。

这部电影让我对于吴京的表演,增加了些许的好感。

比起一个成熟的承担重任的老前辈,吴京那张娃娃脸真的更适合演一个新兵蛋子。

不止没有“表演”的痕迹,甚至有那么点可爱。

我本来不想在李雪健老师的角色上多费唇舌,可是依然看到很多人发出讽刺和质疑的声音。

这个角色其实有不少问题。

第一、是李雪健老师本人的声音是修复过的,难免不自然。

但能修复成现在这样,在观影体验上已经好很多了。

第二、如果你仔细听老Mike的英文,其实也是一字一句拿腔拿调的。

老Mike出场之前有一段英文对白先呈现,我都误以为是中国人在做英文发言,也是非常工整且抑扬顿挫的。

第三、周喆直的形象确实有呈现我们国家老一辈领导人的外交风范,包括中山装和拐棍。

具体的大家也可以自己去对比一下,这里我们也不过多展开了。

最后、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周喆直,引导着全片一个非常重要的暗线。

可能很多人忽略了这条时空方面的暗线,也可能这条暗线的设计实在是太暗了。

过于不清晰,导致很多朋友没有读懂其中的含义。

我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刘慈欣的另一部小说《镜子》,也许你会更理解李雪健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意义。

全剧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其实是沙溢。

沙溢是1978年出生的,今年才刚刚45岁,而吴京1974年比他还小4岁。

沙溢真的是为数不多的,自带一种“清爽的油腻感”的中年男明星。

要说“油腻”那是外形上的,要说“清爽”那是气质上的。

总之沙溢对于角色的诠释让人觉得非常舒服,就是“得劲儿”!

搞笑的时候你觉得真的很好笑,可以比肩沈腾的那种自带幽默感。

严肃的时候你觉得真的很感动,那种真的肩负重任赴死的悲壮感。

这两种状态完全不冲突,切换起来毫无违和感。

最后说说刘德华吧。

这一波还是得搞回忆杀,90年代VCD开始在大陆盗版港片,我舅舅就是港片的忠实观众。

想来那时候他也就20来岁吧,而我还是个娃娃。

我刚上小学那会儿,正式四大天王当道的时代,但刘德华只是一个没有演技不会唱歌的“偶像派”。

一次我买了一张刘德华的海报,我舅舅特别鄙视得看着我说:“如果你看过周润发的电影,就知道刘德华只是他的小弟,演得也不行,魅力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不服,于是那天他带我看了一遍《赌神》,年轻的华仔在周润发面前,确实青涩很多。

当然,关于刘德华的故事我能讲一箩筐。

包括我妈力荐的陈玉莲版的《神雕侠侣》,梁朝伟版的《鹿鼎记》。

那时候的华仔有一张没有褪去稚气的脸,婴儿肥都还没有减退。

他也常常被人嘲笑没有演技,只是“花瓶”,靠一张帅脸获得资源。

唱歌嘛就更别提了,又是大舌头,又是没唱功,普通话还很差。

当年的刘德华,并没有比现在的流量明星更有天赋吧?

相较同期的“五虎”,苗侨伟、梁朝伟、汤镇业、黄日华,刘德华可以说是毫无实力可言。

但是优秀的人是会用时间证明自己的。

他天赋一般,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好的家庭背景,可如今谁也不敢说刘德华不是实力派,不是当今最优质的明星楷模之一。

实力不是靠流量堆叠出来的,也不是靠刷超话刷出来的,更加不是日薪月薪年薪加持出来的。

实力是时间的沉淀,自我的磨练,是不需要再买任何话题和热搜来证明自己。

华仔真的太棒了,61岁,没有负面新闻,没有身材变形,流利到没有违和感的普通话。

他的努力和成就有目共睹,

不辜负幼年时期的你我,

床头任何一张海报寄予的崇拜。

03

最后我们回到电影故事本身。

这个春节,不论任何人问我看什么电影,我一定首推《流浪地球2》。

如果你有闲余的时间和钱,再选其他的。

毕竟大多数人都大小病初愈,还需要休息,另外这两年经济下行,大家手头也不富裕。

如果,我是说如果,你只能选一部电影看,那一定要选《流浪地球2》。

因为这种电影就是为大荧幕而生的。

你可以等上了流媒体以后再刷一遍,但至少要有一遍是在大荧幕上享受的。

这才是视觉大电影的意义。

就比如说你要在家看《阿凡达2》,我甚至会劝你:算了,别看了。

所以,要去大荧幕享受《流浪地球2》,为中国科幻这一步“质的飞跃”摇旗呐喊。

如果你对“科学幻想”有那么一点点兴趣,哪怕那么一点点。

给科幻一次机会,我们盼了20年了。

最后,我们还是必须说一下电影的不足。

主要问题其实挺明显的,下面涉及部分剧透请谨慎下滑。

问题是比较致命的,就是故事太散了。

整个框架是松散的,即便内容已经塞得很多了。

可恰恰是因为想要塞进去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不免让人觉得疲惫。

这对于市场反馈来说是不太有利的,因为观众跟不上剧情,也没法享受故事。

似有似无的暗线又实在是太暗太暗了,暗到你稍微走走神就根本看不见,需要反复推敲才能想明白是为啥。

而大多数人呢,看电影就是图一乐,不想太用力动脑筋。

其实《星际穿越》的票房也一般,我们看看2020年暑期档的那次重映。

2020年8月2日起重映后,到8月6日票房仅4500万,累计到第12天才破亿。

当然,我们并不是拿着两部影片做比较,而是再优秀的硬核科幻,注定都是小众。

而整个《流浪地球2》更大的问题是,导演用了一种非常冒险的方式呈现影片。

他搞了两条看似毫不相关的主线:

第一条是吴京扮演的刘培强,从当新兵到成家立业的故事;

第二条刘德华扮演的父亲+高级工程师图恒宇,拯救女儿的故事。

两位主角各演各的,只有一场擦家而过的戏,连对话也没有。

这在以往的电影里是很少见的,可以说很新颖,也可以说很大胆。

因为观众通常是习惯一条主线的剧情,注意力集中于一位主角的。

普通的电影很简单,与主角一伙的就是好人团队,与主角作对的就是坏人团伙。

我们只需要看明白主角的戏份,就能看懂这个故事。

但《流浪地球2》中的两位主角,完全负责了两条故事线。

而由于时常原因,很多东西难于取舍,也有很多东西没交代清楚,这让部分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数字生命计划是如何开始如何被禁止的,更是有不少人根本没跟上一闪而过的新闻和字幕。

一切都进行得太快了,还没从为什么太空电梯被炸的疑惑中走出来,刘德华电脑里的女儿就出来了。

很有意思的是,我二刷的时候旁边的小伙子对女朋友讲:这只是个视频,他女儿生前录的两分钟的视频。

一会儿图丫丫跟宁理饰演的马兆对话了,小伙子非常惊讶的说:诶?怎么还能对话?

「数字生命」四个字,年轻人理解起来尚且困难,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跟我们的老母亲讲解:

丫丫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了?上传的又是什么?为什么还能对话?是人还是电脑?

当然,在国外的诸多作品中,「数字生命」「意识上传」「上载永生」这类的内容已经很多了。

可还是那句话,科幻在国内确实小众。

但第一部就好很多,说到底是两个熊孩子的故事。

所以第一部有将近50亿的票房,而第二部的票房从上映三天开始,越来越疲软。

电影散而杂不容易理解,这并不全是观众的问题。

好的作品不能总是依靠观众的脑补,好的作品也应该接受观众的评判和质疑。

在如此成功的特效和演员的加持下,故事如果能更加流畅和明确,或者干脆把两个危机作为两部影片呈现,或许会更完美一些。

而那条暗得不能再暗的暗线,

直到彩蛋才揭秘也真的太晚了。

很多观众甚至没有看完彩蛋。

我相信郭帆导演在步一个很大的局,第一部空间转移、第二部生命移植、第三部时间穿越(我猜)

这个局能看得出来是有底气的,坑也不是瞎挖的,所以我无比期待第三部。

电影过后,我与朋友又进行了好多天的剧情讨论,感觉拼凑的细节越来越多。

我在工作人员的部分采访中,也看到了《流浪地球2制作手记》中的世界设定。

是由科学团队和电影团队一起编著的。

里面有大量电影里没有来得及呈现的内容,补齐了这些,故事似乎才更加明朗一些。

但是一部电影时长有限,为了方便排片和观看考虑,3个小时几乎已经是可承受的极限了。

最重要的两点,氦闪危机被公布后,其实是有四种计划进入方案论证阶段:

中国提出的移山计划;

美国提出的方舟计划;

俄罗斯提出的逐月计划;

以及数字生命研究所主推的数字生命计划。

而电影只呈现了移山计划和数字生命计划的斗争,可矛盾到底在哪里,也没有交代清楚。

或者说,他们只能被二选一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既要又要”?

而补充内容里有提到,数字生命计划其实最终是被UEG伦理委员会禁止的。

所以,数字生命计划其实涉及了一系列伦理问题没办法展现。

而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信息,在设计MOSS时,内置了人类种族生存概率最大化原则(第一部有提及)

“生存概率最大化”是最高执行指令,也有点儿类似机器人定律中的第零定律。

机器人第零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不受伤害。

其它三条定律,都是在这一前提下才能成立。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影响第零定律,那就可以违反“不得伤害人类”的第一定律。

所以,片子中的bug或者巧合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多。

而是所有的大事故小问题,都是Moss操控的。

导演给了暗示:

比如马兆两次重复“偏偏这个时候坏了?”

比如周喆直几次说“有人在帮我们。”

可惜还是太暗了。

而阿西莫夫用了9个短篇故事,十几万字说明机器人三大定律。

又用了几个长篇解释机器人第零定律,才算把这其中的矛盾冲突讲清楚。

对于《流浪地球》来说,想讲好「数字生命」「意识永生」「量子计算」「时空穿越」和「机器人定律的优先级」这种种的复杂问题。

似乎真的门槛太高了。

想说的实在太多太多了,但也只能说到这里了。

我还是推荐大家去看,看之前不妨先看看各种文章,有点儿故事内容上的剧透,其实也不影响观感。

享受视觉冲击的同时,给中国科幻的未来一个机会。

0 阅读:7
幼珊说影剧综

幼珊说影剧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