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热搜上的成龙,又双叒叕火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新电影,而是一句"中国人太小气"的吐槽。当《新宿事件》因争议被禁,损失几千万后,成龙终于忍不住发问了。作为从功夫巨星到好莱坞大咖的他,这句话不仅是对票房的遗憾,更道出了许多华人演员在好莱坞打拼的心酸。
这个问题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是我们太敏感,还是确实存在偏见?说起成龙的这句吐槽,不得不说说他和李连杰的好莱坞闯荡史。要知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好莱坞可是很少给亚裔演员好角色的。但成龙偏偏不信这个邪,硬是凭着一身功夫和独特的搞笑风格杀出重围。他总是笑嘻嘻地打打闹闹,把惊险的动作和搞笑的表情完美结合。
在好莱坞,成龙混得风生水起,已经可以独挑大梁当主角了。那些动作戏,从来不用替身,受伤都是来真的,这份敬业精神让好莱坞都服气。李连杰则走了另一条路子,他是实打实的功夫硬汉范儿。虽然常常演配角,但每次出场都自带光环,气场十足。和杰森·斯坦森这样的好莱坞猛男对戏,李连杰也从不怂,反而经常压对方一头。
他的动作干净利落,眼神犀利十足,即便不用台词也能演出角色的精髓。这两位华人巨星在好莱坞打出了名号,但过程着实不容易。没有好剧本的时候,就自己改剧本;没有好角色,就把配角演出主角的气势。成龙更是把中国式的幽默带到了好莱坞,让老外也能笑得前仰后合。每次看到外国观众被成龙的动作喜剧逗得哈哈大笑,就知道文化差异也不是不能跨越。
这些年,他们用实力证明了:华人演员不是只会演功夫片。在好莱坞这个大舞台上,他们不仅仅是在演戏,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说起在好莱坞打拼,就不得不说说那些饱受争议的作品。李连杰的《狼犬丹尼》可以说是争议最大的一部。电影海报上,李连杰脖子上戴着狗链,身后站着几个白人,一脸高傲地俯视着他。
这画面一出,顿时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直接导致电影被禁。说实话,看到海报的第一眼,确实让人很不舒服。但细究电影的内容,其实是讲述一个被黑帮老大当狗养的杀手,遇到黑人琴师后重获人性的故事。李连杰在里面的演技可以说是炸裂的,把一个失去尊严又渴望救赎的人演得入木三分。那种压抑的情绪,那种渴望自由的眼神,看得人心里直发堵。
再说说最近的《尚气》,梁朝伟在里面演了个大反派傅满洲。傅满洲这个角色可不得了,简直就是西方对华人偏见的集大成者。尖耳猴腮,眯眯眼,这不就是老外眼中的刻板印象吗?而且电影里还玩起了"父子对立"的套路。设定梁朝伟饰演的反派统治了数千年,把西方人民搞得苦不堪言。
最后还得靠在美国长大的儿子来拯救世界,这剧情怎么看怎么别扭。不过说真的,这事儿也不能全怪演员。梁朝伟为了这个角色可是下了功夫的,把一个老套的反派演出了复杂的层次感。但再好的演技也架不住剧本的刻板印象啊。还有成龙的《新宿事件》,讲的是中国偷渡客在日本的故事。
因为涉及黑帮题材,加上一些暴力场景,结果在内地被禁了。这下可好,直接损失了好几千万,难怪成龙会忍不住吐槽。说到底,演反派本身没什么问题,周润发在《加勒比海盗》里不也演反派吗?关键是这些角色背后隐藏的那些对华人的偏见和误解。这才是真正让观众看不下去的地方。
要追溯这些偏见的根源,还得把时间拨回到1882年。那一年,美国政府签署了一份堪称歧视之源的排华法案。这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特定种族的移民法,这"第一"可一点都不光彩。当时的加州政府其实是反对这个法案的,但不是因为良心发现。纯粹是因为那会儿加州穷,需要廉价劳动力。
等加州富起来了,立马就变卦了,跟着一起歧视华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黄祸论"开始在西方社会蔓延。说白了,就是他们觉得黄种人威胁到了白人的利益。这种偏见就像顽固的牛皮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你看好莱坞电影里的套路:世界要完蛋了,一定要靠美国人来拯救。
救世主小队里非要带个亚裔,但这个亚裔要么是个呆瓜,要么就是第一个领盒饭的。但是,我们的华人演员们可不是好欺负的。周星驰就曾经在一个国外采访上怼得老外哑口无言。当时那个老外还挺嚣张,问周星驰:"中国人看得懂幸运饼干上的字吗?"好家伙,这不是赤裸裸的歧视吗?
周星驰当场就怒了,直接开怼,把那些带着偏见的提问全都怼了回去。李连杰也有一段类似的经历。有人说太极是"软绵绵"的,没什么杀伤力。李连杰二话不说,一脚就把主持人的桌子踢翻了。这下可把现场所有人都看傻了,这哪里软绵绵了?
现在想想成龙说的那句"中国人太小气",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文化自信不是靠排斥和对抗。我们反对的不是演员演反派,而是那些充满偏见的角色设定。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更需要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文化差异。让世界通过好的作品,看到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这才是我们该努力的方向。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