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1日的一个下午,位于河北三河的李先生在滴滴代驾平台下单,希望将他的宝马X3开回家。出车仅仅2秒后,不幸遭遇了一起车祸。代驾司机刘某解释说,由于他的大腿肌肉萎缩,没能及时踩住刹车,才导致了这次事故。
事故发生后,平台客服多次与李先生协商解决此事。他们提出由保险公司维修车辆,并赔付给李先生200元现金。然而,李先生对此并不满意。他告诉记者:“这辆车买回来时花了大约50万,现在因为事故,折损了大约15万。我希望他们能赔付我一辆全新的车。”
李先生强调,他希望滴滴代驾能够认真对待此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他说:“我希望他们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为我提供一辆全新的车来替代这辆已经损坏的车。”
对于滴滴代驾平台来说,他们也需要在保障乘客权益的同时,加强对代驾司机的管理和培训。平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具体的赔付方案将由专员与李先生对接跟进。车辆维修将由保险公司处理,但对于车辆的折损费用,他们无法进行赔偿。
此外,滴滴代驾官方客服工作人员还表示,代驾司机必须具备合格的驾驶资格,而代驾的资质审核则由所在城市的司管公司负责。虽然每个城市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审核的具体信息是不方便透露的。
在这起事故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普通车主的权益受到损害,也看到了滴滴代驾平台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希望滴滴代驾能够认真对待此事,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律师解析:不同法律关系的责任划分
针对此案,河南良承(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牛志强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强调,本案中涉及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需要分别对待。
首先,对于侵权法律关系,责任的确定主要依据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在本案中,事故认定书已明确认定代驾司机全责,因此,代驾司机一方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代驾司机一方并不特指代驾司机本人,因为在实务中存在代驾司机受雇于单位的情况。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责任将由代驾司机的雇主承担。若非雇佣关系,则由代驾司机本人承担责任。
其次,对于合同法律关系,责任的确定依据则是《代驾服务协议》。在这个案件中,车主、平台和代驾司机之间实际上构成了一种中介合同关系。作为代驾服务提供者的代驾司机一方,首先要承担违约责任。至于平台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要看其是否尽到了对代驾司机资质的审查义务。对于本案的车主李先生来说,他并没有承担合同上的违约责任。
总之,牛律师强调,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需要仔细区分不同的法律关系,并根据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来确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