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众影响选购新能源车的因素中,电池起火虽然算不上最靠前的,但应该可以说劝退率最高的。没办法,好端端的车突然起火,并且还烧得极快,带来的心理阴影和劝退效果真的非常大?因此,为了解决这个着火问题,各大车企也是下足了功夫,什么宁德时代“永不起火”811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长城大禹电池、岚图“琥珀”“云母”电池系统、极氪汽车“极芯”电池包。
“不着火”的电池确实是多了不少,但大家对电池安全的担忧依旧有很多,或许是为了完全破除这些担忧,让人们不再恐惧电池起火,近日,埃安发布了弹匣电池2.0,并且还拿它来做了一次枪击不起火实验。枪击都不起火,这弹匣电池2.0真有这么牛?今天,社长就和大家好好聊聊。
什么是电池枪击试验?
说枪击试验时,就不得不提到之前很火的针刺试验。在枪击试验没有出来之前,要判断一个电池是否安全,遇到碰撞、穿刺是否会着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能不能通过针刺试验,一般足够安全的电池,遇到针刺时,都是能轻松做到不冒烟,不起火的,比如大名鼎鼎的刀片电池,至于不够安全的,自然就是针刺之后电池起火,甚至爆炸。
针刺大家知道了,那枪击呢?枪击,顾名思义就是拿枪对着电池打一枪,相比起大众熟知的针刺试验,枪击试验模拟了更加极致严苛的场景。当子弹穿透电芯时,速度可达针刺的97.5万倍,创口直径是针刺的7-8倍,可瞬间击穿多个电芯并造成热失控和爆裂性破坏。简单来说,枪击和针刺的差距,就是冷兵器变成了热兵器。
面对这个挑战,作为对照的行业主流磷酸铁锂单体电芯和行业主流磷酸铁锂模组,都发生了明显的热失控和燃烧现象,这就意味着,光靠电芯本征特性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全。而埃安的弹匣电池2.0整包枪击后未发生起火和爆炸,拆开电池系统外壳后,整体结构完整,仅有三个电芯爆裂性损坏,静置24小时后温度恢复至常温,顺利通过了枪击试验。枪击都“没事”,这个电池的安全可想而知。
为什么能到枪击都没事?
接着我们进入到第二环节,为什么?据埃安表示,弹匣电池2.0之所以有如此功效,关键在于突破性研发了超稳电极界面、阻热相变材料、电芯灭火系统等一系列原创安全技术。
其中“超稳电极界面”技术,是通过使用具有超高稳定性、超高耐热性的纳米陶瓷材料,来大幅增加电极界面韧性;而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应用,可以在热量聚集时快速坍缩,避免持续短路;此外,埃安还在弹匣电池2.0的电解液中加入了耐氧化阻燃剂,高温激活后,可捕获燃烧反应的自由基,断绝持续燃烧的条件。在三重技术的防护下,电芯即便发生热失控,其升温速率也能降低20%。
接着是阻热相变材料,这种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相对常规材料提升了10倍,能在温度维持不变的基础上吸收大量的热量,配合网状纳米隔热材料,整体的隔热性能大幅度提升40%。另一方面,弹匣电池2.0采用了双层冷却系统,对电芯顶部和底部同时进行冷却,整体冷却效率可提升80%,同时还降低了75%的上壳体温度,进一步保障电池包上方乘员的安全。
至于电芯灭火系统,则是利用低熔点合金构成了灭火腔,在非常小的高度空间上实现了灭火剂的储存、热失控电芯的自定位和定点喷淋。当电芯发生热失控,大量的灭火剂可以瞬间精准的喷淋到该电芯上。灭火剂可以在吸热气化的同时,捕捉燃烧链式反应的自由基,形成惰性气体氛围,结合埃安的热失控气体排放处理技术,可以消除排气中的火星和99.5%的PM10。这一技术的应用,令弹匣电池2.0成为了唯一自带安全“消防队”的电池技术。
换言之,这三项技术就是避起火,不让火,快灭火。东西不让烧,烧了还快灭,三管齐下,枪击自然就奈它不何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的被动电池安全技术,埃安还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开发了第六代云端电池管理系统。得益于超过60万台车辆、1300TB的全生命周期应用数据,第六代云端电池管理系统大幅提升了自放电异常、冷却异常、电连接异常、隐性绝缘故障等故障的识别能力,内短路AI识别能力已经达到200Ω级,远高于10Ω的风险线,可实现提前诊断,防患于未“燃”。
以上技术的应用,让弹匣电池2.0的综合热失控管理能力提升了5倍, 可抵抗多个电芯同时热失控带来的冲击力。
虽然新电池的能量密度、体积、重量、可循环次数等信息目前暂未公布,但在防止电池起火这块,埃安确实是走到了一众车企前面,成为了新标杆。如果以后这个电池真的大量应用起来,你还会担心电池会起火么?对了,埃安现在已经把针刺卷到枪击了,各大车企敢不敢跟进呢?值得期待。
美美与共
看来弹匣电池2.0完全解决了热失控问题才能做到枪击不起火
总是不经义
又一实力的表现。告诉大家什么叫自研技术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