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有了信仰,迸发出的能量有多大?
清末山东冠县柳林人武训行乞三十年兴建学校,在当时还有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以一己之力,发宏愿修复偌大佛寺。
云南大理宾川州之鸡足山,相传乃是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尊者寂灭之所,后人在此兴建了迦叶寺,因有“迦叶点灯照金顶”的说法,又名传灯寺。
从蜀汉时,历唐、宋、元、明历代均有修缮扩建,至明正德年间,僧圆成与永胜土官高世懋建寺时,为防御风雪,冶铜为瓦,覆盖屋顶,这里又被称为铜瓦殿,铜佛寺。
铜佛寺碧殿环廊,极为庄严宏伟,至明清最盛之时,围绕着它,鸡足山上下陆陆续续建有“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七十余所”,蔚然成为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也是中国十大佛教名山之一。
可惜后面经历太平天国战乱,寺僧出走,年久失修,偌大的铜佛寺已倾圮成瓦砾,几成废墟。
咸丰末年,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带着自己二十出头的儿子,来到鸡足山朝拜,见到铜佛寺这般景象,慨然立下宏愿,要将其修复一新。
这个妇人姓徐,家乡在湖北,嫁给当地一户姓邵的人家,才过三十,丈夫就撒手人寰,她一个人抚育幼子,还要照顾婆婆,可谓备尝苦辛。
徐氏曾为给婆婆延寿添福,发愿要朝四大名山,当时所谓四大名山包括峨嵋、五台等,都是古佛道场。
婆婆病故后,徐氏给她料理完丧事,果然就带着十几岁的儿子,乘着一匹马从此开始了朝圣还愿之路。
一晃多年过去,这对孤儿寡母,风餐露宿,四访名山,辛苦自不待言,可也让徐氏的意志越发变得更为坚韧,向佛之心更加坚定。直到她来到了鸡足山,发下如此宏愿。
当时听闻此事的人都劝她道:“你发的愿宏伟是够宏伟了,可如今天下大乱,四处都在打仗,人民凋敝,自顾不暇,哪有人还有闲心帮助你呢?这件事肯定是干不成的,不如停下来吧。”
徐氏慨然道:“不然,天下事,有志竟成!我先干着,只要开始干了,不用担心没有人帮忙!”
说完,徐氏还真就带着儿子埋头在铜佛寺找个容身的地方住了下来,白日母子俩就在那肩扛手抬,先忙活起来。
没多久,远近听说这事的一些善男信女来看望她们,见此情景大受感动,临走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施舍,有钱的就给钱,没多少钱的也要留下半袋一袋米。
而徐氏不管是钱还是米,凡是信众所施舍,一文钱、一粒米都没有动,全部用在铜佛寺的修复上,账目一笔笔用木炭记录在墙壁上。
她自己跟儿子在旁边开垦菜地种菜,熬些菜粥充饥。衣服好几个月不换,恶衣菲食,更加刻苦用心勤力。
徐氏如此做派,时间一久,赢得所有人的尊敬和信赖,慢慢地,前来帮忙捐款施舍的人越来越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铜佛寺在徐氏的坚持下,竟已见起色。
徐氏此前所乘之马,基本都是自己去觅食,哪里有水草就去哪里,听任其在山谷中游走。鸡足山上下都知道这是徐氏的马,没有人想着据为己有。
而徐氏如果有时候想下山采买木料工具之类,这匹马就好像心生感应一样,不知道从哪里跑到徐氏跟前,见过的人俱都啧啧称叹,认为徐氏自己已佛性深种,就连这匹马也灵性十足。
当时为了平定太平天国,鸡足山脚下大军云集,粮草漫延,一眼望不到头。山下将士有些来到寺中游玩参观,徐氏必然收拾干净给这些将士烹制菜蔬款待。
将士欢喜之余,听闻徐氏的事迹后,也被徐氏这种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所感染,基本都会留下一些布施。
有了这等机遇,不过一两年时间,竟然被她募集了巨万资金,于是开始大兴土木,邀请工匠入场。铜佛寺成了一片大工地,高峰时候,里面的木工、石工同时干活的不下一百多号人。
徐氏后面就专职给工匠们做饭,做好后勤打杂的事。一百多号人的饭食后勤,就靠她一个人带着儿子操持,那自然也是异常繁琐辛苦。
就这样,不到一年功夫,这偌大的铜佛寺竟然被她修复一新,重现昔日辉煌,宝相庄严,金光灿灿。
完工之日,前来瞻礼的无论是僧人还是信徒民众,无不赞叹敬佩的。如此看起来不可能的事,竟然在徐氏一个弱质女流的坚持下,竟然还真被她干成了。
云南姚安人马驷良,后官至二品花翎升浙江宁绍台兵备道,也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他曾经就驻兵于鸡足山下,亲眼见过这位奇女子。
只见徐氏年还不满五十,虽然常年风霜,皮肤黝黑,还裹着个小脚,可却双眉如剑,英气逼人,见到军中大将,她也不卑不亢,应答自若,颇有大家风范。
再加之她的事迹和这种精神劲头,见之令人肃然起敬,完全不似寻常妇女。她的儿子当时也二十多岁了,跟在母亲身后沉默寡言,只是面容坚毅。
完成了这么一件壮举后,徐氏却只是向当地官府请求给她颁发路引,让她能够继续云游天下,四处礼佛。当地官员士绅都苦苦挽留,无奈徐氏去意已决,拿到路引后就带着她儿子,骑着马飘然而去。
后面,当地有人从西藏那边回来,还到处跟人说,他曾在路上遇见过徐氏云云。
如此奇女子,恐怕她的内心真正已经充满祥和喜乐,相比现在一些佛媛还有一些所谓去西藏要净化身心的女驴友,恐怕只是提及,都是对徐氏这种虔心向佛,真正朝圣者的侮辱吧。
如果你喜欢看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敬请关注:野狐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