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拟同意!多所新大学,来了

轶睿看教育 2025-02-03 03:31:01

1月1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在拟同意设置的14所高校中,除2所高校更名外,其余均为设立高校,其中就包括备受各方关注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从2021年曹德旺宣布以河仁慈善基金会的名义捐资100亿元,筹建福耀科技大学,到如今即将正式去筹,已经走过了4个年头。

4年的筹建时间,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经历了三任校长,建成了1000多亩的新校区,设立了多个学院……和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一样,许多仍在筹建期的新大学,正在默默积蓄着新生的力量。

新大学,积极建设中

2024年12月,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公示,拟按程序申报以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和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部分资源为基础设立河南国医学院。此前,这所筹建中的新大学,更多以“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名称示人。

河南省教育厅公示拟申报河南国医学院

时间向前拨动1个月,新设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同样被浙江省教育厅公示。

浙江省教育厅公示新设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

这意味着,河南国医学院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距离被教育部同意设置仅差一步之遥。

这两所新大学之外,许多新设高校都走到了被主管部门公示拟向教育部申报的关键时刻。

尚未被公示的新建高校,则在校区建设、师资规模、学科发展等方面提升实力,蓄势待发。

2024年11月,广州航海学院官微透露,广州航海学院作为即将蝶变为广州交通大学的老校区,正式启动老校区改造项目。广州交通大学的校区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广州交通大学老校区改造示意图

作为广州交通大学的建设基础,广州航海学院也在加快推进筹建工作。过去一年,广航以学科专业调整研讨会为起点,按下了学科专业布局的快进键,“海洋+低空”的大交通学科布局进一步强化了向海挺进、向陆拓展、向空探索的广航动能。

而作为我国第一所以“空天信息”命名的高等院校,空天信息大学(筹)正契合着国家对于低空经济的期待,刚刚获批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的空天信息大学(筹),学校筹建中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获得了充分肯定。

纵观各地的新大学筹建境况,不难发现,河南和广东总是十分突出。

经济总量连续36年稳居全国首位的广东,在高教资源方面却算不上“优等生”,仅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2所985,不仅和北京、上海相去甚远,与江苏、湖北等省份也有差距。

而河南,这个粮食产量全国第一的中原大地,和它的1亿人口相比较,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更是贫瘠。没有985,两所“双一流”,河南靠本科二批、职业院校和民办高校撑起了高等教育的主力。大量手握高分的河南学子只能远走河南。

新建大学,或许就是它们缓解现有高校的办学压力,二次分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最佳选择。

筹建之路,困难重重

新大学有条不紊建设的另一面,筹建工作其实并不简单,这是一场“攻坚战”。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到:普通本科学校的筹建期限,从批准之日起,应当不少于1年,最长不超过5年。

凡提出设置普通本科学校的申请,在经由教育部形式审查通过后,由教育部委托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进行考察、评议;通过考察、评议的学校,由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未通过教育部形式审查或未通过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议的学校,若仍需设置,需在下次由学校主管部门重新向教育部提出申请。

大多数筹建大学从规划筹办到招生办学,大多需要经过3到5年的积累。而在这之间,钱、地、人、政策等都可能成为“拦路虎”,横亘在各类新大学面前。

2024年1月,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在回复网友“中山科技大学何时开建”时提到:受国内国际经济增长乏力、我市经济发展基础还不够厚实等因素影响,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工作进度相对滞后,学校的建设需结合中山市财政实际再做考虑。

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工作滞后

按照原定的规划,中山科技大学建校总投入约100亿元,将分三期建设,于2025年底前完成第三期建设。

同样命途多舛的,还有香港理工大学(佛山),佛山市教育局在回复网友关于香港理工大学(佛山)建设进度时透露:因市政府与香港理工大学围绕办学核心问题,如办学选址、办学规模等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加上疫情影响,双方存在一定障碍,故办学没有实质性进展。

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项目搁浅

这意味着,曾被列入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内、估算投资307亿元的香港理工大学(佛山),恐难有下文。

新大学的意义

2024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已有2868所,比上一年新增48所,其中本科院校新增33所。

与这一数据背道而驰的,是连年下跌的全国出生人口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目前中国高等学校的总量与实际需求,已经达到了一个基本的平衡,除非能够建出更高水平的大学,否则新建大学的需求不是太强。

生源危机的严峻现实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大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有自己的看法,“新建大学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增加一所大学、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而在于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

和熊丙奇的看法不谋而合的是,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新大学,大多为投资力度大、办学起点高的新型大学。

投资460亿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是一所小而精、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建设之初,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就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计划202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做到“一流资源,高端起步”,办学取得有显示度的进展;到2035年做到“体系完整,特色鲜明”,成为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到2050年,力争“科教重镇,跻身一流”,成为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概念图

而引领学校向前的校长,则是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

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一样的是,许多新大学在筹建时就获得了院士助阵。

大湾区大学的筹建负责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河南国医学院在以张仲景国医大学筹建时,就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担任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和张仲景实验室(筹)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

这些在筹建时就以高质量发展的新大学,或许真的能在中国高等教育版图上涂抹出更多色彩,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正如曹德旺所说:“我不是想让中国多一所大学,而是想探索一条教育改革之路”。

0 阅读:0
轶睿看教育

轶睿看教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