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水间的文明智慧”学术考察正式启程

信韬评旅游 2024-08-16 16:49:05

近日,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联合组织的“贵州山水间的文明智慧”学术考察活动,在贵州拉开序幕,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正行走于贵州山水,在铜仁、镇远、凯里、修文等地,从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多重角度深入考察贵州文化。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作为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百余年来其家国情怀、先锋精神经久不息。如今的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下称北大文研院),同样浸润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传统,力图以重访历史文化现场的形式,比照经典文本,进行深度考察。

北京大学西门。

供图/视觉中国

地道风物,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内容创新平台、中国地理差异化内容专家,一直通过优质的内容原创能力、广泛的传播力和行业影响力服务全网数百万高价值用户,做美好中国的体验者、记录者和传播者。

此次活动将由北大文研院院长、哲学系教授杨立华带队,考察组成员包括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陈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念群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以跨学科的视野,发现、解读贵州人文底蕴。而地道风物将发挥作为头部媒体平台,深耕贵州文化传播的优势,展现贵州的多彩交融之美。

贵州的经典文化符号。

贵州省博物馆藏螭首金杯;

德江傩戏;

中国阳明文化园;

大利侗寨非遗手工艺。

摄影/陈伟红 吴学文

01

北大文研院携手地道风物

聚焦“西南胸腹”贵州的“兼容并包”

明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建省。作为“襟川带粤、枕楚距滇”的西南要冲、“五方杂处”的移民大省、地貌奇绝的“山地公园”,贵州成为了以屯堡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为核心的等多元文化融合之地,正是一个值得探访的人文宝藏大省。

此次活动以“贵州山水之间的文明智慧”为主题,聚焦贵州历史上作为联结中原腹地和西南地区的枢纽所形成的独特历史和文化特色,进而探讨在文明互鉴上的意义。

“湘黔咽喉“镇远是贵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明朝修建的镇远府城墙,

位于城北石屏山上。

摄影/顾嘉玮

北京大学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其创立之初“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对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作出重要历史贡献。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摄影/张灵馨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奠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精神传统。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李四光等一批杰出人士都曾在北京大学任教或任职。

北京大学地标建筑之一博雅塔。

摄影/黄喆

2016年,北大文研院成立。它直接隶属于北京大学,是以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为主、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并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实体学术机构。自2017年以来,围绕“文明:中华与世界”的总体学术关怀,文研院设计了多次以西北地区的历史与族群互动为主题的综合性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活动,是北大文研院首次走进贵州,同样延承了多学科综合解读文化的视野,展开深入调研。

贵州与北京大学,颇有渊源。清末时,贵州人李端棻(fēn)为救亡图存,探求“治国之道、富强之源”,给朝廷上《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在全国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奏请建立京师大学堂,从而拉开中国向近现代教育转型的序幕。今天北大中文系卓有建树的大学者钱理群,曾在贵州工作、生活过18年,虽不生于斯,却将贵州视为他的精神基地,先后编写《贵州读本》《安顺城记》等图书,系统探索了贵州作为多彩文化汇聚之地的人文魅力。

李端棻像,贵州人李端棻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摄影/陈伟红

此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地道风物,则致力于发现、传播中国各个地理单元的在地特色和人文价值。

一直以来,地道风物深入参与贵州文化系统传播工程,根植于贵州独特的山河地理,产出和传播优质图文、视频内容;同时也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联合各界专家学者和行业大V,以“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风物之旅等传播活动,对贵州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广泛传播。

(贵州文化系统传播工程)

摄影/张霆

(“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风物之旅)

摄影/吴学文

02

行走于“山地公园”的历史文化现场

贵州有125.8万个山头与984条10千米以上的河流,复杂的山川与水系,成为山地大省贵州对外产生文化交流的密码。这种交流产生的人文风貌,正是本次活动的考察重点之一。

在本次活动里,专家学者将围绕西南地区与中原腹地交流的人文脉络,经由锦江、㵲阳河、清水江等构成贵州文化肌理的重要河流,前往沿途文化留存点位,在历史细节中探索贵州的文化融合。

㵲阳河畔的镇远古城。

摄影/李文博

明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被贬谪入黔,在此期间,他龙场悟道、讲学于龙冈、贵阳,具有世界级影响的阳明心学由此开端,其后世弟子则形成“黔中王门”遍贵州、拓文教的兴盛局面。阳明文化是贵州文化融合与交流的典型代表,也是本次活动考察的重要一环。

在互联网平台讲述中国哲学的北大文研院杨立华院长,一直以来深受年轻人欢迎。活动期间,杨立华院长将在修文阳明洞以“知行本体的确立:阳明赴谪思想历程诗证”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从诗人和哲学家两重身份入手解读王阳明,剖析王阳明的思想及其哲学突破。

修文阳明洞,史载王阳明在此讲学。

摄影/陈伟红

贵州92.5%的面积为山地丘陵,125.8万座山头之间,18个民族世代共居,造就“文化千岛”。此次活动将整体围绕贵州基于“山地省”特色形成的独特文化线索与当代发展历程进行探访,考察屯堡村落、苗寨侗寨等人文聚落,蜡染纹绣、歌舞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访映照贵州当代奋进精神的三线建设工业文化遗址,在一处处历史文化现场里,发现贵州,解读贵州。

作为一次高水平、多学科视角的学术考察,此次活动还将关注贵州的本土学术积累。出行团队将与贵州本地学者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以不同地域、不同学科的视角,全面、深入地发掘贵州的人文底蕴。

侗族大歌,贵州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摄影/吴学文

文 | 后果、散木

编辑 | 后果

图片编辑 | 陈金鱼

头图 | 徐俊

封图 | 徐俊

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官方网站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0 阅读:0
信韬评旅游

信韬评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