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近代军阀的舞台上,张作霖这样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作为东北王,威震一方,就连日本人都忌惮三分。
在宁夏这片土地上,也曾有一位“王”,那就是马鸿逵。
他就像隐藏在历史阴影中的一个模糊身影,鲜为人知,却在宁夏整整统治了17年。
被遗忘”的宁夏王:马鸿逵是谁
马鸿逵看起来膘肥体壮,当人们看到他的照片时,很容易错认成四川军阀范绍增。
他与范绍增有着天壤之别。
范绍增或许还有着几分憨厚,而马鸿逵,却是以残暴统治让宁夏百姓深陷痛苦的深渊。
他的名字或许被大多数人遗忘,他给宁夏人民带来的苦难却不应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这样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军阀,是如何登上“宁夏王”的宝座的呢?他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的崛起和那些广为人知的军阀又有着怎样的异同?
“顺遂”的崛起之路:背后的政治资本与手段
在军阀纷争的乱世之中,马鸿逵的崛起之路看似顺遂得令人咋舌。
他出生之时,父亲马福祥已然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
这马福祥可不是一般人物,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之际,他一路忠心追随,成为慈禧身边的红人小德张的结拜兄弟,这无疑为马鸿逵铺就了最初游走官场的康庄大道。
马鸿逵自幼便在这样的官场环境中耳濡目染,父亲带着他混迹官场,他因此养成了“八面玲珑心”。
他12岁那年,其父竟动用千两纹银为他买下“蓝翎知县”的官职,这简直就是将官场仕途当作自家后花园,想进就进。
他对清王朝却毫无忠心可言。
1909年,在甘肃学习时就谋划反清起义,全然不顾父亲对清王朝的忠诚。
马鸿逵还是个极为善于见风使舵之人。
袁世凯当道时,他马上追随成为侍从武官;
袁世凯身亡,曹锟接任总统,他毫不犹豫地“倒戈”,追随曹锟,一路高升成为第五混成旅旅长。
待蒋介石在军政界崭露头角,他又瞅准机会向蒋介石表明“忠心”。
他年少时与慈禧还有一段趣事。
在戏院里,他因找不到爷爷而高喊一声惊动慈禧,本应是大罪,却因父辈的缘故未被责罚,反而被准许在行宫玩耍。
他毫无尊卑之分,还坐上皇后娘娘的“龙床”。
这样一个看似任性调皮的少年,却在日后的官场中凭借各种手段步步高升。
他这样凭借政治资本与灵活手段不断攀升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充满算计与投机的游戏。
可他的这种崛起方式,究竟是时代造就的必然,还是他个人独特的生存之道呢?他的这种手段又将如何影响他后续在宁夏的统治?
“残暴”的统治:宁夏百姓的苦难岁月
马鸿逵到了宁夏,就如同一只贪婪的恶狼闯进了羊圈。
他满心以为只要大肆收敛钱财,就能成为百姓“膜拜”的对象,可他大错特错。
他的这种敛财行为,不是简单的搜刮,而是对宁夏百姓的一场浩劫。
解放战争期间,他次子的失误让宁夏兵团损失惨重。
这本是军事指挥的问题,可他却把这沉重的负担转嫁到百姓身上。
他命令军官们无论如何也要补上人数,而且不是一换一,而是一个罚五个,哪怕卖地卖房也要用钱去换人。
这就像一道无情的法令,瞬间让宁夏的百姓陷入绝境。
那些原本就贫苦的家庭,为了凑数,有的家破人亡,有的流离失所。
孩童们也未能幸免,他为了扩充军备,连十岁以上的孩子都不放过,专门组建了“幼年营”。
这些孩子本应在学堂读书或者在田野玩耍,却被强行抓进兵营。
为了预防解放军反攻,他还想出了让商贾富翁都拥有军职的馊主意。
这使得本就被“地主风气”压迫的贫苦百姓雪上加霜。
那些富豪商贾有了军队撑腰,更加肆无忌惮地欺压百姓。
整个宁夏地区,在他的统治下,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
百姓们的哭喊声似乎都无法传进他那颗冷酷的心。
他的统治与真正的治理背道而驰,他带给宁夏百姓的只有动荡和不安,没有一丝安稳和幸福。
他这样的残暴统治,难道就没有遇到过反抗吗?他的这种倒行逆施又会将他自己和宁夏地区引向怎样的未来呢?
“落寞”的结局:逃亡后的兴衰荣辱
马鸿逵的残暴统治随着解放军解放宁夏而终结,他只能灰溜溜地逃亡。
本以为到了台湾能有个安稳的容身之处,可命运却再次给他沉重一击。
到了台湾后竟被撤职查办,理由是擅自撤兵没能驻守宁夏。这就像一个小丑,在舞台上表演失败后被狼狈地赶下了台。
他为了保命,急忙逃往美国。
在美国他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经营牧场,过上了看似不错的生活。
他的四姨太刘慕侠陪伴在侧,照片中的场景看似温馨,实则背后藏着诸多故事。
他的晚年也并非一帆风顺。
儿孙因财产问题将他告上法庭,这无疑是对他最后的打击。
曾经在宁夏作威作福的“宁夏王”,如今却被家人算计,身体也因此一病不起。
结语:
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兴衰荣辱,从顺遂的崛起,到残暴的统治,再到落寞的逃亡。
他的故事到此似乎要画上句号,但他临终遗言是回到中国,死后被葬于台北。
参考资料:
北方网——天津小洋楼“马家楼”:“宁夏王”的是非人生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