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绣花”老建筑打通历史未来

青岛市情 2022-02-22 13:52:48

众媒体讯 老城复兴,是青岛的过去时、现在进行时,也是将来时。青岛自建置起,即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指导下建设,城市发展一脉相承,古今交融、海陆交融、中西交融的城市特色传承至今。城市再生长,如今,青岛已迈入有机更新和建设的全新阶段。在青岛开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新语境下,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作为该行动八大主攻方向的第一项,备受瞩目。根据“路线图”,未来三年,我市将加快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打造时尚活力的历史街区。以保护、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导,重塑产业与空间关系,重聚历史城区人气,让历史城区成为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的“文化客厅”。

28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镌刻着百年历史的根脉,演绎着城市更新的活力,更预示着青岛蝶变生长的未来。

老建筑是历史风貌的重要载体,凝结着一座城市的旧时光。城市发展步履不停,曾经沉寂的老建筑在新旧更迭中,逐渐被看到、被尊重,也要被“重置”——修缮不易,当代价值和未来价值更应被放入更新改造的考量当中。

作为市北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两大“重头戏”,吴淞路—陵县路—上海路围合区、刘子山别墅群保护修缮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按照修旧如初原则,两大老建筑群要经历如同绣花般的修缮,而依托基础配套项目的重塑,它们不再只是历史文化的讲述者,也将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

【探访】

两大“重头戏”今年揭面纱

16日上午,记者在市北历史文化记忆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期二标段吴淞路-陵县路-上海路围合区(以下简称围合区)看到,该区域里的部分里院单体隐匿于脚手架和密目网中。

据了解,上世纪30年代,大鲍岛迎来一次建设高潮,许多里院建筑将木质楼梯、走台翻造为钢筋混凝土材料。部分建筑开始利用立面,采用当时流行的人造石墙面和带有山花的西式立面。同时建筑突破了二层限制,出现增层。从现场残垣断壁中,能依稀瞥见这些特点,里院建筑的中式传统元素和装饰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和文化特性。

“这一围合区建筑面积大约为7279.49平方米,包含了10个建筑单体,修缮工程是由我们承建的。”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历史文化记忆片区项目部项目经理史焕超告诉记者,目前围合区修缮已按下“加速键”,加固工作完成80%以上,外立面修缮即将开始施工,随后还将进行内部加固、装修等工作。10个单体修缮分两部分从吴淞路、上海路两端进行,同时施工,初步预计6月中旬完工。

大约200米外,位于市北区上海路-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刘子山别墅群内,修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为历史文化记忆片区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二期二标段重要组成部分,刘子山别墅群建于上世纪20年代前后,南至上海路,北至宁波路,东至武定路,西至上海支路,共19栋别墅,建筑风格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特点,既包含了德式洋房典型的红瓦、老虎窗等元素,又带有日式建筑的简洁设计,独特的山花造型和带有图案装饰的腰线则是比较典型的中式元素。据项目经理邢东鹤介绍,现在已完成13栋别墅修缮,整个别墅群修缮工作计划于9月底基本完成。

【工艺】

修旧如初使出“绣花”功夫

从围合区里院群落,到刘子山别墅群,形式多样的老建筑保留了较为完整的近代城市风貌,是青岛市井文化的生动体现,见证了民族资本的萌芽发展。在修缮过程中,为了留存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中青建安集团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初的原则,尽可能保留历史元素,让原有建筑重绽芳华。

在围合区吴淞路13号-15区域内,记者看到两位木工师傅正对一段木质楼梯进行最后的打磨。细问才知,这段总共23级、1.2米宽的楼梯整整耗费了两位木工半个月的时间才初露雏形。

“对于里院的木作,能保留的都保留,打磨修复。已经腐坏的,我们就进行1:1还原。 ”围合区项目施工员任希说,要1:1还原并不容易,靠的是50岁以上的老木工师傅纯手工雕刻,而且原木作的木头都要经过化验确定材质,尽量选原材质填补,找不到才考虑替代木料。

而里院墙面的修缮,也要先经过剔缝把红砖中的黄土剔除3厘米,再以现代的水泥砂浆填充勾缝,外层再挂铁丝网、抹灰、装饰面层,才算完工,充分密封墙体,保证其牢固性。而为了保持原有外墙的淡黄色岁月感,原面层先被送进实验室化验出具体材质和配比,然后据此调配水洗砂面,经过30多次调配,才最为接近原墙面。在修筑墙基时,甚至要对宝贵的大块崂山红基石编号,以保证修缮后各归其位。

在刘子山别墅区,老窗上的老式窗栓也曾给施工人员出了难题。据邢东鹤介绍,原来的窗栓都是铜质的,遗憾的是存留下来的很少,为了补齐,只能重新开模按原样定制。复盘修缮过程,中青建安的工作人员感慨,要想真正做到修旧如初,就得拿出“绣花”的功夫来,考验的是慢工细活。

【亮点】

着眼将来注重内核功能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老城更新不再满足于修旧如初,要溯源,更要谋远,充分活化老建筑的当代价值和未来价值。

据了解,围合区项目完成后将用于商业办公,依托裕德里影响力招商引资,配套周边基础设施,增添市北区活力。刘子山别墅群将作为市北区政府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商事商办中心、RCEP成员国国际代表处,服务于RCEP国家贸易合作洽谈。围合区里院是青岛早先地域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显然不再符合当下的使用要求。刘子山别墅群历经风雨,也呈破败之相。这无疑对老建筑修缮提出了新要求,要充分考量后期使用,精准设计,强化内核功能。

“别墅区的老木窗都是按照1:1还原的,但是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了密封性、保温性。 ”邢东鹤说,原来老窗使用的都是单层玻璃,按照修缮方案要使用中空的双层玻璃,这就增加了窗户的重量,原来安装在实木窗框上的盖皮合页是承受不了的,但还不能因此轻易改变原来的窗户外形。最终他们耗时两个月,从德国找来一种合页,实现了与窗户的完全匹配。

当年建设别墅时,楼板内填充了炉渣、石灰等材料,帮助隔音。但这样的工艺已被淘汰。目前,修缮方案是填充石灰、草木灰、蛭石、珍珠岩等材料,不仅隔音,而且防虫、防火、防潮,重量也轻。为了避免走动时落灰尘,施工方甚至在楼板内铺置了无纺布,把细节抠到极致。一系列举措,正是为了给老建筑打造全新内核功能,真正满足当下和未来的需求。

【观点】

打通新旧壁垒考验大局观

“城市更新,正在国内开展得如火如荼。青岛老城区更新要有所突破,应该立足于城市功能优化,将老建筑变成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韩青认为,根据社会的发展,老建筑同样可以进行适应性的动态演变,适应更新的需求,这是老城更新改造中应该遵循的原则。秉承这一原则,老建筑之于城市,如同器官之于人体,老建筑更新的核心是内在功能的更新,这样就如同器官发挥功用让人体神经和血脉等得以延续,有助于让老城真正重新焕发生机。

在韩青看来,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广州永庆坊,老建筑更新改造成功的案例并不鲜见,值得青岛对标借鉴。老建筑既修旧如初,又注重内在功能更新,体现的是文化层级的迭代感,是让新旧以更完美的方式有机相融,打通了过去与未来的壁垒,值得肯定。但是,如果老建筑活化内容没有谋划好,空间营造目的就达不到。要将新功能完美融入老建筑改造创作空间中,需要提前进行精确的功能定位、敏锐的策划布局,这考验的则是主政者的大局观、决策能力和时代敏锐度。

从围合区和刘子山别墅群修缮改造情况来看,青岛老城复兴已经开始尝试先行一步。

(编辑:王瑶 责任编辑:胡志红、天弘、张致之)

来源: 信网

作品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0 阅读:0

青岛市情

简介:青岛方方面的社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