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6月,蒋介石派十九路军入闽围剿红军,结果不到一年就被彭德怀率领的东方军打的溃不成军,官兵“反内战,求抗日”的情绪日益高涨。
抗日名将:蔡廷锴
一个抉择摆在了十九路统帅蔡廷锴的面前。
若是服从蒋介石的“剿共”指令,继续同红军作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可如果抗命不从,又给了蒋介石消灭十九路军的借口,最后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内外交困,左右为难,蔡廷锴心一横,反正横竖都是个死,倒不如死在抗日的路上。
于是,他一边秘密派陈公培化装成农民到前线找红军联系,协商停战;另一边暗中联络国民党内李济深等反蒋势力。
福建事变领导人合影
1933年11月20日,于福建围剿红军的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等人的领导下,突然通电全国,宣布自行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主张联共、抗日。
震惊全国的“福建失败”爆发!
消息传来,南京总统府的蒋介石顿时暴跳如雷。恼羞成怒的他立刻从中进攻江西苏区的嫡系部队中抽调11个师,十万大军,如同一头发疯了的恶狼,向十九路军猛扑过来。
福建形势骤然紧张,光靠十九路军定然是抵挡不住来势汹汹的国民党部队。
危急时刻,蔡廷锴等人连忙派人请求红军协同作战,并特地询问:“能不能派彭德怀来帮我们?”
彭德怀
帮还是不帮?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抗日名将从民族大义上讲,红军是愿意帮助十九路军的。因为十九路军是有名的抗日队伍。
1931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奉命调往京沪铁路沿线担任守备任务,同时还要肩负着上海的防御。
当时的国内形势十分严峻。一边是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一边是日本人的疯狂挑衅。
一个多月前,日本关东军刚刚在辽宁省沈阳市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张学良的近40万东北军不战而退,将整个东北三省拱手相让。
日本的侵略行为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中国国内前所未有的抗战情绪。与此同时,国际上美英法苏也对日本的行为作出了谴责。
然而,日本人料定欧美列强不会为了中国得罪它,也知道蒋介石害怕爆发全面冲突。于是,贪得无厌的日本人便把下一个目标瞄向了远东的第一大都市、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1932年1月22日,厚颜无耻的驻沪日军司令部向第19路军发出了通牒:要求19路军从防地后撤15公里。
面对日军的这一无理要求,第19路军长蔡廷锴断然拒绝,并表示上海之地,寸土不让。
可当时的蒋介石正在忙着准备对红军的第四次“围剿”,根本不愿意也不敢和日军发生大规模冲突。
十九路军守卫上海,寸土不让
于是,他紧急派出了军政部长何应钦来到上海,百般劝说蔡廷锴妥协,不仅要按日军的要求后退15公里,还建议19路军直接后退30公里,以向日本人表示诚意。
何应钦传达蒋介石的指示:“现在国力未允,敌方提出要我后撤,政府本应拒绝,但为保存国力起见,只有不得已忍辱负重。十九路军可后撤,政府拟以外交途径解决。”
对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蔡廷锴心中虽然早有预料,但当他听到何应钦建议他直接后撤30公里来讨好日本人时,还是感到大为吃惊。
四十年代的上海滩
于是,蔡廷锴当即讥讽道:“驻地是我国领土,撤退殊无理由;政府要撤,请不限于敌方要求,调我全军离开京沪路,我当绝对服从。”
这意思就是说,上海是中国的领土,让中国的军队撤退就得说出个理由来。要是政府实在让我撤军也可以,那就也不用按日本人的要求撤15公里、30公里,我干脆率领19路军全员离开驻地,直接把上海让给日本人得了。要是政府同意这样做,我立刻就撤军。
一番话怼得何应钦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的离开了上海。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蒋介石派遣国民党四大元老、“革命导师”张静江亲自出马。
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
张静江劝人确实比何应钦有一套,他把蔡廷锴约到上海的风云人物杜月笙家中,几个人轮番上阵,苦口婆心的劝说道:上海是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一旦开战,那造成的损失将会极大,希望蔡军长和第19路军全体官兵能理解中央的苦衷,尽量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
面对国民党的重量级人物和上海的大佬,蔡廷锴丝毫不给情面,直接反驳道:上海还是不是中国领土,19路军还是不是中国军队,如果是,我军就有权驻兵。如果不是,那么请政府向外界宣布。
张静江眼见劝说无效,最后只能和蔡廷锴不欢而散。
1月28日,蓄谋已久的日军突然向第19路军发起了攻击。
蔡廷锴立即下令反击,并向上海所有市民表示道:“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
淞沪抗战爆发
十九路军在蔡廷锴的指挥下,与装备有飞机、军舰、坦克的六七万日本侵略军展开血战。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日军怎么也没想到,眼前的这支19路军和之前遇上的国民党军完全不一样,其战斗之决心,作战之勇敢,远超常人。
在短短的33天时间里,第19路军打的日军“四易主帅”。先是以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为总指挥,后来因为战况不顺利,又把他撤换,调上第3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中将。结果还是不能从19路军手中占到便宜,无奈之下,日军又先后换上了第9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原陆相白川义则大将,还调来了“加贺”号、“凤翔”号航空母舰助战,但依旧未能取胜。
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天,日军一千多人在曹家桥偷渡成功,但是刚上岸就被国军在永安纱厂门前包围。
尽管是敌人,可不得不承认的是,日军的作战素养非常高。岁然被数倍于己的重兵包围,但是这支日军并不慌乱。在重机枪、迫击炮和机枪等先进武器的支持下,日军居然有秩序的发起了反冲锋。
十九路军与日军血战
为了消灭这支日军,十九路军派出60名敢死队。于是,无比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只见这60名士兵全身缠满炸弹、浇上火油,冲入日军阵地发动自杀式攻击。
在他们的牺牲下,日军顿时一片大乱,溃不成军,乘此机会,十九路军发动了猛攻,将渡河的1600余名日军全部消灭。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英勇无畏的部队,最后却战输了。
由于蔡廷锴违抗军令,指挥十九路军和日军作战,气急败坏的蒋介石下令断绝了十九路军的补给,还严令其他部队不准前往支援。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在血战30多天后,第十九路军已经弹尽粮绝,许多士兵被冻死、饿死。远在江西的红军想要帮他们,可自己还被蒋介石派军围困着,只能发动舆论,呼吁全国人民支持第19路军抗战。
十九路军被迫撤离
可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中日双方经谈判,当年5月5日国民政府与日本代表在上海英国领事馆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淞沪抗战一结束,蒋介石就把第19路军调往了福建,参加对红军的围剿。
蒋介石借刀杀人蒋介石把十九路调至福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要借刀杀人。
无论是红军,还是十九路军,对蒋介石来说,都早已恨之入骨。在他的谋算中,十九路军和日军作战尚能不落下风,那与红军作战起码能拼个两败俱伤。
结果蒋介石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十九路刚入闽时,对红军穷追猛打,一度深入红军根据地的腹地。但是,因为十九路在淞沪抗战中,勇击日寇,红军对其特别佩服,所以,出于民族大义考虑,红军对其手下留情,一路且战且退,未曾与其发生大规模冲突。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胜利
没能伤到红军,还让十九路军立了战功,这让蒋介石气的吐血。
于是,在接下来的作战中,蒋介石下了死命令,让十九路冲在最前面,寻求与红军交战。
其实,从情感上来说,红军是不愿意与十九路军发生如此惨烈的战斗的。因为不论是其长官,还是这支部队,都与我党渊源颇深。
十九路军的前身是北伐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一任军长是李济深。在北伐战争中,第四军一路高歌猛进,连战连胜,在当时被誉为“铁军”,叶挺率领的独立团就隶属于这个军。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后来的十九军军长蔡廷锴还参加过南昌起义。可惜的是,最后他又投向了国民党的怀抱。在1930年第四军参加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时,蒋光鼐、蔡廷锴第一次打出十九路军旗号,从此就沿用了这个番号。
北伐铁军
中原大战后,十九路军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参加了历次对红军的“围剿”作战。只不过在前几次,十九路军在阴差阳错下,均未与红军发生正面冲突。
然而,这一次,面对来势汹汹敌人,红军决定不再手软。
第十九路军的对手,是彭德怀率领的东方军。
很多人对东方军比较陌生。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抓住时机,休养生息,准备迎击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
然而,此时毛主席已经被挤出了红军的领导岗位,整个苏区都在犯左倾错误。前几次的胜利,让部分指战员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思想。
1933年6月,临时中央提出了一个非常奇特的作战计划:“两个拳头打人”。
根据这个计划,红一方面军主力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组成中央军,留在永丰、崇仁、宜黄、乐安地区进行钳制性作战;另一部分则组成东方军,由彭德怀率领进入福建进攻第十九路军。
命令下发后,立刻遭到了彭德怀、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等前线广大指战员的反对。他们一致认为红军目前的实力还很弱小,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否则在面对蒋介石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围剿”部队时,必然会遭遇大败仗。
于是,6月14日,在耐心听完彭德怀等人的意见后,周恩来、朱德联名致电中央局,指出:“方面军主力一、三军团目前绝对不应分开。”
可不久之后,临时中央却在回电中,继续坚持之前的作战计划,并且正式宣告成立东方军,开始实施“两个拳头打人”的计划。
无奈之下,彭德怀只好走马上任,领着新组建的东方军奔赴福建,寻找与十九路军作战的机会。
一个是被蒋介石逼迫,一个是被中央严令,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和彭德怀的东方军共同奔向了宿命的战场。
大战一触即发。
初次交锋入闽后,彭德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勘察地理。通过调查和情报,他了解到了国民党军在福建的部署:
国民党地方军阀卢兴邦共有7个团,师部率3个团驻尤溪附近,2个团在清流坚守,泉上约驻1个团,分出1个营驻守归化;
第十九路军第78师约4至6个团分驻连城、潭平、白沙、朋口地区。
彭德怀看着地图反复斟酌推演后,决定暂避十九路军的锋芒,先拿卢兴邦的地方军开刀。
7月8日,东方军正式打响了进入福建的第一战,彭德怀下令进攻泉上。
泉上,位于宁化县东北部,地处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建宁等县毗邻之处,是宁化到归化的交通要冲,位置颇为重要。
不仅如此,这里还囤积着大量粮食、被服和武器弹药,是卢兴邦部的重要后勤据点。
所以,一旦东方军进攻泉上,国民党的大部队必定会来援。
果然,战斗打响的第二天,卢兴邦部旅长张兴隆率第309团从清流增援泉上。
彭德怀等的就是他。
当张兴隆率第309团大摇大摆的来到通往泉上的必经之地——延祥时,早已埋伏好的东方军4师突然发起攻击,仅一个小时,敌309团就被全歼,无一人漏网。
与此同时,东方军的主力正在猛攻泉上,经过数日作战,成功攻占泉上,并全歼守敌。
彭德怀初战告捷!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随着卢兴邦部被灭,东方军与第十九路军的交锋已不可避免。
在经过短暂的修整后,7月28日,彭德怀下达了消灭驻守连城的,第十九路军所属的一个团的命令。
经过4天激战,8月1日,东方军所属第4、第5、第19、第34师在连城东面的下堡胜利会师,连城已是一座孤城。
与城外东方军战士欢呼雀跃的景象不同,驻守连城的区寿年此时满脸愁容。
他没想到彭德怀部尽然如此凶猛,短短4天时间,就把自己部署在连城外围的两个团全都消灭。
惶恐之下,区寿年立即急电漳州的十九路军总部请示对策。
区寿年
东方军的勇猛也把蔡廷锴吓了一跳,得知连城被困后,为了保存实力,他立即电令区寿年弃城,率所部撤向永安,并令驻闽中第61师毛维寿部派出1个旅赶到大田、永安,掩护区寿年部撤退。
从这一也能看出,蔡廷锴的军事才能。在国民党一贯死守城池的作战风格中,蔡廷锴独树一帜的变被动为主动,保护了有生力量。
可惜的是,他这次的对手是彭德怀。
连城的区寿年部一动,彭德怀就明白了蔡廷锴的意图。于是,东方军像发了疯一样展开了追击。
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200余里,东方军终于在姑田镇追上敌军。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东方军随即对敌展开了猛打猛冲,而退无可退的十九路军士兵,也杀红了眼,双方在狭小的镇上展开了激战,后东方军后续追击部队赶到,区寿年部眼见形势不对,只得狼狈逃窜,失去了斗志的敌军最后被全歼。
彭德怀与蔡廷锴第一次交手完胜!
然而,那区寿年部毕竟不是十九路军的主力。双方都知道,真正的对决还未到来,乾坤未定,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令人惋惜的结局在之后,双方大大小小发生了数次战斗,总体上是彭德怀的东方军获胜多一些。
同年9月,东方军发起了进攻延平的战斗。这一次,蔡廷锴派出了十九路军的王牌—号称从未打过败仗的“铁军”第366团。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两军在芹山爆发了激战,主峰阵地反复易手,双方战士甚至在山巅展开了肉搏战,不幸掉崖摔死的战士数不胜数。
尽管战斗如此惨烈,但彭德怀和蔡廷锴都摆出了血战到底的决心。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场战斗来猛烈,结束的也突然,仅仅两个小时后,彭德怀和蔡廷锴就同时接到了战斗结束的消息。
结果是:号称未曾一败的“铁军”366团被东方军全歼。
蔡廷锴与十九路军将领
虽然第十九路军战败了,但令人震撼的是,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第366团的战士几乎都是要么战死,要么受伤被俘,没有一个人逃跑,就连团长郑为辑也受伤被俘。
这样一支部队,怪不得能在绝境中与日寇血战上海。
经过数次失败,十九路军的官兵都开始对这种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战争感到厌烦。
他们可以流血,可以牺牲,但必须死在和日寇的战斗中。
于是,忍无可忍的蔡廷锴便率领十九路军“造反”了。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当时毛主席离开了领导岗位,红军在博古等人的命令下,并没有出兵帮助十九路军。
一幅欢迎抗日英雄蔡廷锴的宣传报
最后,孤军奋战的第十九路虽然顽强抵抗,但寡不敌众,最终被蒋介石剿灭,蔡廷锴等人流亡香港,第十九了军的番号也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