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培养”黄多多:从“乖乖女”到万人嫌,为啥深陷网暴8年?

奇怪讲故事呀 2024-12-11 10:37:18

"又是黄多多?"2019年,一则"黄多多染发打耳洞"的热搜再次让这个16岁的女孩成为众矢之的。评论区里,"教育专家"们纷纷现身说法,对这个曾经的"别人家的孩子"评头论足。

可谁能想到,这已经是黄多多8年来第N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时间倒回8年前的《爸哪儿》节目现场。那时的黄多多,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一句"贝儿拿了我的钱",却让她第一次尝到了网暴的滋味。

明明是实话实说,却被扣上了"不懂谦让"的帽子。从那一刻起,"别人家的孩子"的标签,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划开了她平静的生活。

这8年里,黄多多的生活就像被放大镜盯着看:

多才多艺?"太能演了吧!"

成绩优异?"又在凡尔赛了!"

染个头发?"败坏风气!"

谈个恋爱?"堕落了啊!"

网友们津津乐道的不是她9岁就能用英语写剧本,16岁就能和斯皮尔伯格谈笑风生的才华,而是对她的每一个与"乖乖女"人设不符的举动喊打喊杀。

说到底,黄多多的"罪",或许就是太完美。在这个全民吃瓜的年代,人们似乎更愿意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也有不完美的一面。

一个集优秀、独立、叛逆于一身的富二代,总是容易成为键盘侠们发泄的靶子。

但谁规定"别人家的孩子"就必须永远乖巧听话?谁说被精心培养的孩子就不能有自己的个性?这场持续8年的网暴,不仅是黄多多个人的成长困境,更折射出当下社会对"精英教育"的复杂心态。

而这一切的源头,要从黄磊那笔"重金投资"说起。。。

说起黄磊的"重金投资",可不是简单给女儿买个名牌包这么肤浅。在多多教育这件事上,黄磊可谓是"大手笔"拉满,直接给女儿搭建了一个"赢在起跑线"的成长舞台。

先说居住环境。黄磊二话不说,直接在北京顺义区的中央别墅区砸下千万买了栋欧式豪宅。为啥选这?不为别的,就冲着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这个邻居。

这步棋下得可真是妙啊!两家住得近了,自然成了忘年交,经常串门吃饭。

在这种艺术氛围的熏陶下,黄多多的天赋可不是白长的。2019年,她和吕思清的儿子一起参加新加坡国际大赛,直接拿下小提琴独奏、钢琴独奏、四手联弹等多个一等奖。

啧啧,这战绩,说出去都让人羡慕得眼红。

但黄磊的野心可不止于此。在教育投资上,那更是真金白银地砸:先是把多多送进私立汇佳国际学校,一年学费就要20万,读完小学就得花上百万。

这还不够,后来又转战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年费直接飙到30万。这学校的门槛可不是钱能解决的,据说只收外籍学生,连家长都得是外籍身份。

黄磊夫妇为了让女儿在全英文环境学习,没少费心思。

投资见效了吗?那必须的!3岁就能跟鲁豫飚英文,8岁就啃英文原著,9岁就能写英文剧本还给外国动画配音,11岁就独立翻译了三本英文书。

16岁时,更是跨界当上舞台剧导演,还有机会跟斯皮尔伯格面对面交流。

不止如此,黄磊还给多多报了模特训练班。这不,带着妹妹登上巴黎时装周的秀场,简直美得不像话。这跟王诗龄那种靠富婆妈妈买几万块包包、戴十几万项链上秀场的路子可不一样,人家是真有实力。

游泳、绘画、烘焙、设计礼服。。。样样都有涉猎,还都玩得有模有样。说实话,光是列举黄多多会的这些技能,都能让普通家长看得头晕。

说到黄磊的教育理念,不得不提《爸哪儿》里那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互动,却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教育的艺术"。

还记得那个关于小狗的故事吗?当时陆毅的女儿贝儿,看中了黄多多特别喜欢的小狗,想带回家。多多摇头说不,贝儿就直接找黄磊"越级上报"。

换做一般家长,八成会顺着别人家孩子的意思,回头再劝自己孩子"懂事"。但黄磊的反应却让所有人意外——他让贝儿去征得多多的同意。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不仅给足了女儿尊重,还保护了她的选择权。这就是黄磊常说的: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后来当多多看到自己的小狗被贝儿弄得不舒服时,跑去问爸爸怎么办,黄磊依然保持冷静,让女儿自己思考后做决定。

再说说那个破旧房子的故事。当多多因为环境简陋而崩溃大哭时,黄磊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大吼"不许哭",而是蹲下来,先倾听孩子的委屈。

他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原因,还主动分享自己对这张床的喜爱,帮孩子找到了这个环境里的温暖之处。最后,一个温暖的拥抱,就化解了孩子的坏情绪。

对比之下,再看看节目里的"孔融让梨"实验。节目组给孩子们准备了一颗鸡蛋,想考验谁更懂得谦让。其他孩子们个个眼巴巴地看着鸡蛋,却因为害怕大人的责罚,只能违心地把美食推给别人。

你瞧陈小春的儿子Jasper,就因为馋得凑近闻了闻,就遭到了老爸的"眼神杀",吓得赶紧缩回去。

黄磊却不这样。他认为"孔融让梨"的精神没错,但盲目要求孩子委屈自己,这不叫美德,反而可能扼杀孩子的自我意识。

他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服从。

正是这种既不溺爱也不强压的教育方式,让黄多多在一众星二代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她会主动照顾弟弟妹妹,会细心地问爸爸想穿哪双鞋,还会体贴地给劳累的爸爸洗脚。

这些举动,都不是被逼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这就是黄磊式教育的魅力所在:既不会因为花了大价钱就溺爱孩子,也不会为了所谓的"教养"而压抑孩子的天性。

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可惜,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的"中国式家长"群体中,仍显得格格不入。。。

说起黄多多,大家总是先想到她多才多艺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那些不被关注的生活细节里,藏着最真实的教育成果。

记得《爸哪儿》里那个温暖的母亲节片段吗?虽然妈妈孙莉不在现场,但黄多多还是惦记着要给妈妈准备礼物。看她挑选礼物时的认真劲儿,不仅能准确说出妈妈喜欢什么款式,连最爱的颜色都记得一清二楚。

这哪是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分明就是最贴心的小棉袄。

但最让人动容的是后面这一幕:当时年纪还小的多多手头没什么钱,一位好心的路人被她的孝心打动,给了她10块钱。

换做别的孩子,拿到钱可能就高高兴兴去买礼物了。可黄多多呢?她不仅第一时间道谢,还特意记下了这位陌生人的电话号码,郑重承诺回家后一定让爸爸把钱还给对方。

就是这样一个小细节,却透露出黄多多性格中最珍贵的品质——诚信与感恩。这可不是什么贵族学校能教出来的,也不是花多少钱就能培养出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黄多多也总是充满了暖心的小举动。看到爸爸工作一天回来很累,她会主动帮爸爸洗脚;出门前会细心地问爸爸想穿哪双鞋,还会帮忙擦得干干净净;对弟弟妹妹更是照顾有加,俨然一个小大人。

这些细节,才是黄磊教育最成功的地方。他不是简单地给女儿创造优越的条件,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她的品格。

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黄多多在耀眼的光环下,依然保持着最真实的本色。

可是,越是这样的好孩子,似乎越容易被放大镜盯着看。一举一动都被过度解读,一点小事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

而这种复杂的社会心理,恰恰也是黄多多这些年来始终摆脱不了争议的根源。。。

"黄多多又上热搜了!"这句话,仿佛成了这个女孩的宿命。从8岁那年因为说出"贝儿偷钱"的实话惹来第一波争议,到16岁染发打耳洞再次掀起轩然大波,黄多多的每一步成长,似乎都逃不开那些异样的目光。

你说她浮夸?人家是真有实力。9岁就能写英文剧本、给动画配音,11岁就能独立翻译三本英文书。16岁不仅成为舞台剧导演,还能与斯皮尔伯格谈笑风生。

游泳、绘画、烘焙、设计,样样都不含糊。

可在网友眼里,这些成就却变成了"凡尔赛文学"的典范。成绩好被说炫耀,多才多艺被骂浮夸。明明是靠实力登上巴黎时装周的秀场,却总有人把她和"富二代"的标签划等号。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当黄多多开始展现出与"别人家的孩子"人设不符的一面时,争议反而更大了。染个头发、打个耳洞,立马就有无数"教育专家"跳出来指指点点。

至于"早恋"话题?更是让一众网友化身"正义使者",把她推上了热搜高位。

面对这些质疑,黄磊选择了最有力的回应——支持女儿做真实的自己。在他看看来,与其千方百计地阻止孩子谈恋爱,不如教会她如何保护自己;与其强迫孩子活在别人期待里,不如让她勇敢地追求自我。

回头看这8年,黄多多的成长轨迹,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下社会对"精英教育"的复杂心态。我们一边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秀,一边又在等着看他们跌落神坛;一边呼吁素质教育,一边又给孩子们贴上各种标签。

或许,黄多多的"网暴困境",根本就不是她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困境。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别人家的孩子"捧得太高,又在他们展现出普通人性的一面时,表现出莫名的失望。

但好在,有个明白人爸爸一直站在她身后。正如网友调侃的那句"又多了一条父母永远刷不到的系列"——黄磊的教育理念,或许真的值得一些急于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家长们好好参考。

毕竟,比起"别人家的孩子",也许做最真实的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0 阅读:146
奇怪讲故事呀

奇怪讲故事呀

行走历史长河中,坐看风起云涌时,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