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缝焊金属封装内部多气氛控制研究

半导体科技旅 2025-03-22 16:06:36

平行 缝 焊 金 属 封 装 内 部 多 气 氛 控 制 研 究

李寿胜,夏俊生,李 波,张 静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研究所)

摘 要: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 发 展,部分 军 标 或 高 可 靠 产 品 除 了 对 电 子 封 装 内 部 水 汽 的 控 制 要 求有了大幅提升外,还对封装内部其他 多 种 气 氛 的 控 制 提 出 了 严格 的 要 求。由于 受 材 料 和 工 艺 的 限 制,封装内部多种气氛含水汽的控制一直 是 高 可 靠 封 装 的 重 点 和 难 点。从内 部 气 氛 产 生 的 原 因 分 析 及 处 理 措施出发,分析给出了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平行缝焊金属封装内部多种气氛控制方 案 ,以满 足 H 级产 品 特 别是航天高可靠产品对电子封装内部水汽及其他多种气氛高标准的控制要求。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按照摩尔定律的预言迅猛发展。提高电子产品集成度的驱动力来源于人们对轻、薄、短和小电子产品的不懈追求。电子产品集成度越 高,人们 对 其 可 靠 性 就 越 关 注。 除了芯片自身的质量 外,电子 封 装 的 密 封 性 和 内 部 水汽含量控制也成了高可靠产品的关键技术。单片集成电路军 用 标 准 (GJB597A—1996)和混 合 集 成 电路军用标准(GJB2438A—2002)都对封装的密封性和内部水汽含量提出了指标要求,但是,开发的高可靠单片集成电路、混合 集 成 电 路 和 多芯 片 模 块 产 品往往出现因为不能通过密封性试验或不满足内部水汽含量要求而前功尽弃[1-2]。此外,内部气氛含量与微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密切相关。器件失效前的试验寿命与水汽含量 呈 现 负 指 数 或 负 幂 指 数 关 系,即寿命将随封装内部水汽含量的提高而迅速降低[3]。

现阶 段,某些 混 合 电 路 高 质 量 等 级 项 目 对 产 品封装内部水汽含量的合格判定指标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且对封装内部 的 其 他 气 氛,如二 氧 化 碳、氧气 等也有了明确的指标 要 求,这就 对 混 合 电 路 的 封 装 工艺及相关组装工 艺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目前,平行缝焊金属外壳气密性封装工艺是厚膜混合电路高可靠封装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平行缝焊金属封装内部多气氛控制方案,确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封装内部水汽含量及其他残余气体的成分,满足高质量的要求。

1 问题描述

某航天专项工程用电子元器件对内部气氛控制提出了专门的技术 要 求,寿命 试 验 后 的 密 封 合 格 样品在100 ℃时内部气 氛 含 量 控 制 水 平 应 达 到:水汽含量≤3000ppm,氧气含量≤1000ppm,氢气含量≤1000ppm,二氧化碳含量≤2000ppm 等。

在某些混合电路产品按照上述技术要求执行时发现,如果按常规手段进行工艺控制,即便采用最有利于内部气氛控制 的 金 属 外 壳 平 行 缝 焊 封 装 工艺,所获得的密封产品仍无法满足该技术指标要求。

2 原因分析

从人、机、料、法、环和测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借用精益工具 TQC 统计方法中的系统图形成故障 树分析图(见图1),基于 残 余 气 体 分 析 (RGA)的试 验结果,判定封装内部多种气氛不合格的原因,并进行系统分析。

本文以某产品 为 研 究 对 象,分别 对 上 述 故 障 树所列原因进行分析和确认,经调查、试验和讨论后得出明确的结论。

2.1 人员因素

本文 所 提 人 员 其 所 在 范 围 是 封 装 工 序,人员 因素最终影响的是电路的密封性能。只要现有封装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并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控制要 求 进 行 控 制,密封 后 的 合 格 电 路自然符合国军标规定的气密性要求;因此,人员因素不是 RGA 残余气体分析数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2.2 设备因素

本文 涉 及 的 设 备 主 要 是 平 行 缝 焊 机,其用 密 封箱直接连接真空烘 箱,连接 这 2 个箱 体 是 为 了 保 证未封盖的产品一旦 进 入 真 空 烘 箱,除了 接 触 密 封 箱内的惰性 气 氛 氮 气 外,不可 能 再 与 其 他 气 氛 接 触。这是使平行缝焊金属封装内部水汽释放保持一个合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在正式封装前,电路应放入真空烘箱,经过长时间的真空烘烤后,再移 入 充 满 干 燥 氮气 的 密 封 手 套箱内完成封装。产品封装后粗细检漏可以完全满足国军标要求,而且能 达 到 高 质 量 等 级项 目 更 高 一 级的漏率控制要求,即在 国 军 标 漏 率 试验 判 定 合 格 值向上再提高半个数量级的更高指标。

此外,为确 定 封 装 设 备 自 身 对 封 装 内 部 水 汽 的影响程度,曾使 用 SM8500 型平 行 缝 焊 机 进 行 空 封管壳内部水汽验证 试 验,方法 是 将 3 只空 管 壳 经 真空烘烤后,在密封手套箱内完成封装,再按正常试验程序完成内部水汽含量检测。结果是3只样品内部水汽检测值 均 <300ppm,其他 多 种 气 氛 基 本检 测不到,检测值均<100ppm。

综上 所 述,现有 主 流 封 装 设 备 对 封 装 内 部 水 汽及其他多种气氛的 贡 献 值 一 般 都 很 小,设备 因 素 不是 RGA 分析数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2.3 原材料因素

原材 料 的 影 响 主 要 从 封 装 内 部 材 料 进 行 分 析。封装内部材料气体 释 放 是 一 个 缓 慢 而 复 杂 的 过程,即使在封装前已经 进 行 了 真 空 烘 烤,但是 由 于 存 在材料自身的挥发性、材料 表 面 或 内 部 空 洞 以 及 材 料在粘接或焊接过程 中 形 成 空 洞 等 原 因,在封 装 后 这些材料仍然会持续对封装内部释气;此外,在国军标规定中,通常内部水 汽 含 量 试 验 放 在 环 境 暴 露 试 验之后,这就使得封装 内 部 的 水 汽 或 其 他 气 氛 更 容 易被检测到。因此,封装 内 部 材 料 对 水 汽 及 其 他 气 体的释放影响很大。

目前,封装 内 部 材 料 的 影响 因 素 主 要 包 括 金 属管壳、金属盖板及芯组。其中,金属管壳和金属盖板材料对内部水汽的影响主要是指其内表面镀层所吸附的水汽和 其 他 气 氛 可 能 会 影 响 RGA 试验 结 果。据调查,目前合格的 金 属 外 壳 制 造 厂 家 电 镀 的 封 装外壳表面吸附水汽 含 量 或 其 他 气 氛 已 经 很 低,而且在封装前还应进行真空 烘 烤,因此,对 RGA 检测 结果影响甚微;此外,从上述设备因素中所述的空封管壳试验结果来看,在没有其他内部材料的情况下,从数值上看,单单金属 外 壳 及 盖 板 内 表 面 所 吸 附 水 汽的影响可以忽略。芯组材料则主要包括元器件自身的材料、键合用金丝或键合用硅铝丝、在组装加工中所使用的粘接或焊接材料、以及其他辅助材料(如酒精、丙酮和清洗剂等)等。对这些材料逐一进行分析如下:首先,元器件自身材料在没有其他特殊材料使用的情况下,对封 装 内 部 气 氛 贡 献 不 大;其次,键合用金丝或键合用硅铝丝材料单一,其影响也可忽略;再次,辅助材料易挥发,在真空烘箱内的封装前预处理中可以有效去除;最后,粘接和焊接材料的成分有绝缘环氧、导电 环 氧 和 合 金 焊 料 等。 经多 轮 试 验 验证,这些粘接和焊接材料综合影响很大,是引起封装内部水汽及其他气 体 超 标 的 主 要 原 因,这也 在 多 次摸底 RGA 试验结果中有所反映。

2.4 操作方法

对封装内部气氛影响较大的工艺主要是密封封装工艺。一般情况 下,混合 电 路 封 装 工 艺 优 选 平 行缝焊气密性封装,因为 它 是 最 有 利 于 封 装 产 品 内 部气氛控制的封装工艺。而该工艺中有可能影响内部气氛的因素主要是平行缝焊前的真空烘烤;然而,在操作规程中对于平行缝焊前真空烘烤通常都有严格的控制 规 定 和 要 求。 因此,操作 方 法 不 应 是 RGA分析数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2.5 环境因素

金属封装100%完全密封 在 理 论 上 是 无 法 实 现的,必然存在漏孔,只是漏孔大小决定了密封性能的好坏。而在封装有 漏 孔 的 情 况 下,封装 内 外 必 然 存在分压差,会发生气体双向流动,其最终的趋势是封装内、外各类气体 分 压 相 同;然而,在正 常 环 境 下 只要是密封性能良好的电子封装产品,其封装内、外气体流动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对内部气氛影响很小。因此,环境因 素 不 是 RGA 分析 数 据 不 合 格 的 主 要原因。

2.6 测试方法

RGA 是通过质 谱 仪 对 密 封 电 子 封 装 进 行分 析的。质谱仪是一种 能 将 采 样 气 体 转 换 成 离 子,根据这些离子的质荷比 进 行 分 离,然后 再 分 别 收 集 这 些离子以报告出其的相对数量的一种仪器。

在提交 RGA 试验 前,应先 根 据 不 同 内 腔 容 积选择正确的程序模块。选择不同的程序模块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而且 这 种 影 响 不能 用 简 单 的 线性关系来计算。以水汽含量 RGA 检测为例,在0.3~1mL 的内腔容积范围内,某检测中心可调用的程序模块 只 有 0.3 和 1mL 这 2 种。 对于 同 一 个 封装,如果容积计算值 更 为 接 近 1mL,却错 误 地 选 择了0.3 mL 的程 序 模 块,就可 能 造 成 水 汽 含 量测 定值多出几百 ppm,最终 导 致 测 试 结 果 偏 差;因此,内腔容积计算 应 准 确,否则 容 易 影 响 RGA 分析 数 据的准确度。

综上所述,虽然 测 试 方 法 中 选 择 RGA 测试 模块的正确与否对结 果 影 响 较 大,但是 由 于 正 确 计 算内腔容积的条件很容易达到,所以这也不应是 RGA分析数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2.7 分析结果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过程,给出初步结论:封装内部粘接和焊接材料 成 分 复 杂、自身 的 挥 发 性 以 及 存在空洞等 因 素 是 引 起 RGA 分析 数 据 不 合 格 的 要因。

3 试验验证

为进一步了解粘接和焊接材料对封装内部气氛的影响结果和影响 程 度,进行 了 专 项 研 究 和 试 验 验证。

3.1 初期方案

根据 工 艺 方 式 的 不 同,封装 内 部 材 料 大 体 可 分为粘接材料和焊 接 材 料 2 种。 其中,粘接 材 料 又 分为绝缘环氧和导电环氧粘接材料。为确定普通粘接材料和焊 接 材 料 对 封 装 内 部 气氛 的 影 响 结 果 和 程度,可以合并进行对比试验。由于衬底组装时,基板背面需整面使用粘 接 或 焊 接 材 料,使用 的 粘 接 或 焊接材料量最大,对封装内部的气氛贡献值也最大,对比效果最为明显,所以,首先选择了衬底粘接和衬底焊接这2个分组来进行 RGA 检测对比试验。

在样品选择和制作时,首先,试验样品衬底组装材料选择的是行业内普遍使用的常规粘接材料或焊接材料,其中 衬 底 粘 接 采 用 的 是 5020-1-.005 绝缘环氧膜,衬底焊接采用的是 Pb62Sn36Ag2常规焊膏;其次,试验中为 排 除 元 件 组 装 材 料 的 影 响,样品未进行元件组装;再次,气密性封装工艺选择的是平行缝焊,在封 装 前 均 进 行 了 ≥10h 的真 空 烘 烤,封装后样品加压检漏合格;最后,样品按要求进行了指定的高温存贮等环境试验。

3.2 对比检测数据

样品 制 作 完 成 并 经 过 高 温 存 贮 等 环 境 试 验 后,委托权威结构进 行 了 RGA 检测,RGA 检测 数 据 见表1。

3.3 对比结论及原因分析

根据表1的检测数据对比情况,得出结论如下:1)分组1粘接产品,虽然水汽含量较低且比较一致,能满足水汽控制要 求,但是 二 氧 化 碳 含 量 明 显 偏 高(1%~3%),因此,不能 满 足 其 他 内 部 气 氛 (如二 氧化碳)的控制要 求;2)分组 2 焊接 产 品 封 装 后 RGA检测水汽含量最 低 为 0.14% (即 1400ppm),最高为0.32%(即 3200ppm),从数 据 上 看,明显 偏 高,离散性也大。

对上述结果产生 的 原 因 进 行 分 析 认 为:1)衬底粘接产品 RGA 检测 二 氧 化 碳 值 高 的 主 要 原 因 是,衬底粘接用的环氧膜内部的环氧成分缓慢持续释放出较多二氧 化 碳;2)衬底 焊 接 产 品 RGA 水汽 检 测值较高且离散性大 的 原 因 是,衬底 焊 接 是 采 用 焊 膏在大气环境下进行 高 温 焊 接,焊接 后 焊 接 材 料 内 部容易形成 数 量 不 等 的 空 洞,而空洞内又含 有 来 不 及逸出的水分及其他少量外部气体,在后期的加工及环境暴露试验后,受高温等破坏作用,空洞破裂造成气体释出,因此,RGA 水汽检测值偏高,同时,焊接空洞数目的多少不一又造成 RGA 水汽检测值离散。

3.4 补充试验和结果

对于除衬底组装 外 的 其 他 粘 接 或 焊 接 材 料 (主要是元件组装材料)也进行了一些单项试验,试验数据和上述数据摸底对比后,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同,只是材料因成分或数量不同而结果存在差异。

3.5 验证试验最终结论

从上 述 结 果 可 以 看 出,环氧 粘 接 材 料 对 内 部 水汽的贡献值较低,但是 环 氧 粘 接 材 料对 二 氧 化 碳 值的贡献值较高,不能 满 足 上 述 某 航 天专 项 工 程 用 电子元器件对封装内 部 多 种 气 氛 控 制 的 技 术 要 求;而焊接材料对水汽的贡献值偏高,且离散性大,这是由焊接材料和工艺的 特 点 所 决 定 的,单靠 焊 接 工 艺 自身的优化和改进难 以 奏 效,也不 能 满 足 此 项 技 术 要求。因此,为满足该技术要求,应寻找正确的对策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 施,提高 封 装 内 部 水 汽 及 其 他 多种气氛的控制水平。

4 问题解决方法

4.1 总体设想

根据 上 述 要 因 确 定 的 结 论 和 试 验 验 证 的 结 果,初步确定 解 决 内 部 多 气 氛 控 制问 题 的 总 体 设 想 如下:应根据产品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封装后对封装体内部释气少的粘 接 或 焊 接 材 料,并限 定 此 类 材 料的使用量,同时,制定 适 当 的 工 艺 控 制 措 施,来提 高封装内部水汽及其他多种气氛的控制水平。

由于 采 用 常 规 衬 底 粘 接 或 衬 底 焊 接 工 艺,内部气氛控制指标都已经不能满足高质量等级控制的指标要求,因此,元件组装使用的常规粘接或焊接材料会更加不利于内部多种气氛的控制。

为寻求解决该技术难题的途径,研究认为在衬底组装和元件组装工艺中,应尽可能采用不需使用助焊剂、空洞率低的共晶焊接材料替代粘接或锡焊材料,以减 少 粘 接 剂 或 焊 膏 使 用 量,提高 内 部 气 氛 控 制 水平。

4.2 共晶焊接对比试验

为验证该解决 方 法 是 否 正 确,制作 了 共 晶 焊 接样品,并在完 成 例 行 环 境 试 验 后进 行 RGA 检测 用来验证。

4.2.1 试验过程和结果

采用 共 晶 焊 接 工 艺 制 作 了 1 组样 品,主要 是 衬底采用共晶焊接,其他 组 装 也 全 部 采 用 共 晶 焊 接 替代,样品制作完成并经过高温存贮、寿命等环境试验后,进行了 RGA 检测,试验结果见表2。

4.2.2 结果分析

将表 2 的检 测 数 据 和 前 期 试 验 数 据 进 行 对 比后,认为衬底采用共晶焊接,其他组装也全部采用共晶焊接替代,RGA 检测结果良好。

考虑到所有组装材料和工艺都采用共晶替代的话,工艺难度大为提升,工艺控制难,成品率低下,最后确定内部多种气 氛 控 制 的 较 佳 方 案 为:衬底 使 用共晶焊接,其他尺寸较大、使用材料较多和容易共晶焊接的部分元件采用共晶焊接组装。

在部 分 高 质 量 等 级 项 目 研 制 过 程 中,将上 述 内部多种气氛的控制 方 法 和 条 件 进 行 了 实 际 应 用,使这几个高质量等级项目的 内 部 多 种 气 氛 RGA 检测都顺利通过了权威机构的鉴定试验。

5 结语

根据 上 述 研 究 过 程 和 结 果 认 为,为满 足 高 质 量等级项目所要求的水汽≤3000ppm,其他气氛如二氧化碳、氧气等也应控制在 ≤2000ppm 的要 求,除在工艺、存贮和试验 等 过 程 中 尽 可 能减 少 水 汽 或 其他气氛的残留,如在平行缝焊机手套箱内封盖前,选择合适的烘烤条件,以保 证 材 料 内 部不 良 气 体 充 分释放外等,还应保证如下控制条件:1)衬底组装不能使用粘接材料或普 通 焊 锡 膏 类 焊 料,衬底 组 装 应 采用共晶焊接;2)组装 使 用 的 其 他 粘 接或 焊 接 材 料 和工艺应最大限度使用共晶焊接替代。

0 阅读:0
半导体科技旅

半导体科技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