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一词,可以用“价值”去理解。
任何事物必有其价值,这价值可分为两个角度去度量:事物本身的价值(Origional Value,事物本身值多少钱)、人们眼中的价值(Perceived Value,人们愿意花多少钱去得到它,即估值)。一般意义上,当估值高于事物价值时,人们认为其存在泡沫。
对于中国互联网经济,笔者认为其存在很大的泡沫。
中国的互联网创业企业大多依赖于业务模式的创新,或者说是得益于巨大而又高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通过互联网的帮助与其他传统行业进行整合。
比如在共享出行领域,摩拜单车于2015年初创办,2016年4月在上海上线第一辆车,一共完成了6轮融资,从30多位投资人手中融资近11亿美元。其最大的竞争对手ofo融资总额甚至更高。摩拜与ofo的成长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只可能发生在当代中国的创业故事——其融资速度、资本参与密度、业务扩张速度都是过去数年所罕见的。
今年4月,美团与摩拜签署收购协议,上市仅仅2年的摩拜终卖身,但即便如此,摩拜并没有给自己卖上好价钱,收购价格仅为27亿美元,而实际上摩拜在上一轮融资后,估值已经到了36.7亿美元。
如今,共享单车早已从疯狂走向沉寂,滴滴最近也被曝出因司机身份审核不严格而酿成的多场悲剧。如果基础建设不牢固,即便估值再高也不过是海市蜃楼。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在市场上能否真正盈利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找到投资人,最终能够上市,然后从股市中圈到钱。
比如直播行业,有直播吃饭的、聊天的、说话闲扯的,你在街头上就能看到有人直播,好像全民进入直播时代。就是这样非常大众的直播方式,有些显示有几十万人在看,各种弹幕礼物刷个不停。为了制造人气、吸引用户,虚构观众人数、送僵尸粉丝,在网络直播平台行业几乎是通行的做法。
然而,行业看似火爆的背后掩盖不了盈利的困局。目前直播平台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用户直接消费,包括购买道具礼物、付费购买会员活动;二是与第三方商业公司合作,以广告的方式变现。此外,游戏、体育直播类平台,还会有赛事竞猜等收入。但无论是哪一种,目前都很难带来盈利。
不过,部分互联网企业喜欢弄虚作假,伪造人气流量,甚至伪造盈利。对投资人来说,他们甚至明明知道伪造假象,但是善于从股市中圈钱的投资人早就适应这种操作,有“击鼓传花”的意味,只要能赚钱就行。
于是乎,一群互联网企业,在投资人、专家学者,以及其自身的包装下,轮番上演公关秀,吹着极其美好的未来,吸纳了大量资金。盲目的逐利热情,再加上一些机构的隐秘造假,导致对互联网科技公司认识产生了极大的虚高,甚至疯狂。
随着时间推移,泡沫破灭之时,一切真实终将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