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ecbc05939224aa911e260ace6237a7.jpg)
1. 核心参数对标
-热效率指标:DMH系统的1.5L发动机热效率达43%(行业领先的比亚迪骁云1.5L发动机为43.04%),与丰田THS IV的41%相比更具优势。
- 动力耦合效率:采用P1+P3双电机架构,传动效率较传统行星齿轮结构提升8%,优于本田i-MMD的平行轴设计。
- 电池管理技术:21.4kWh电池组在-20℃低温环境下SOC保持率92%,较比亚迪刀片电池的88%提升明显。
2. 系统集成度突破
- 五合一电驱系统(电机+电控+减速器+DCDC+PDU)体积缩减30%,功率密度达3.5kW/kg,超过长城柠檬混动DHT的3.2kW/kg。
- 智能热管理系统实现发动机余热回收效率72%,较吉利雷神混动的65%提升显著。
3. 实测数据验证
- 2208km续航达成率176%(基于WLTC 1250km标准),远超比亚迪汉DM-i的实测续航达成率145%。
- 2.49L/100km油耗数据在插混领域创下新低,比丰田普锐斯插混版(实测3.8L)节能34%。
结论:DMH系统在能效管理、系统集成、低温性能等方面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理论上来说,已经达到"最先进"的绝对领先地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f81d054ed3f9ace64d81e7697c0deed.jpg)
1. 价格锚定效应
- 实际成交价6万+(补贴后)已切入A级燃油车价格带(如轩逸经典款指导价9.98万),形成跨维度打击:
- 较比亚迪秦PLUS DM-i(9.98万起)价格低33%
- 较同级燃油车(雅阁混动19.98万)价格仅为30%
2. 用户需求匹配度
- 续航焦虑化解:2208km实测里程满足用户"一月一充"需求,精准打击网约车市场痛点(日均300km运营需求)。
- 空间经济性:2810mm轴距+450L后备箱,较竞品(如深蓝SL03轴距2900mm但后备箱仅374L)更符合家庭用户需求。
3. 渠道势能分析
- 上汽荣威全国487家4S店网络,配合安吉物流体系,可实现"24小时交付"承诺,较新势力品牌(小鹏327家门店)具备渠道优势。
- 2024年计划新增200家新能源专属展厅,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ecbb8f9541b71b040927cd8d7c68d76.jpg)
1. 市场容量测算
- 2024年插混市场预计规模280万辆,中型轿车细分市场占比约18%(50.4万辆),月均4.2万辆容量。
- 若荣威D7 DMH能占据该细分市场40%份额,即可达成1.68万辆/月,叠加网约车采购(预估3000台/月),具备冲击2万台基础。
2. 竞品压制策略
- 差异化定价**:6万+价格带暂无直接竞品,可形成"田忌赛马"式竞争:
- 对比亚迪形成"秦PLUS打A级,D7 DMH打B级"的错位竞争
- 对合资燃油车实施"配置碾压+价格腰斩"的降维打击
3. 供应链保障
- 上汽时代(CATL合资公司)已实现DMH专用电池产能30GWh/年,可支撑36万台年产量。
- 华域汽车配套电驱系统产能50万套/年,具备弹性扩产能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57f77cab0b20a8b66b3205c0d366d0c.jpg)
1. 品牌认知重塑
- 用户心智争夺:需扭转"荣威=传统燃油车"的认知,可借鉴比亚迪"油电同价"战略,发起"B级车A级价"传播战役。
- 技术品牌化:将DMH系统升级为独立技术品牌(类似长城Hi4),建立"超级混动=上汽"的强关联。
2. 渠道转型痛点
- 经销商动力激活:需重构返利体系,将新能源车提成比例从3%提升至5%(燃油车仅1.5%),并设立专项培训基金。
- 直营体系补充:在重点城市建立50家商超体验店,形成"线上订单+线下体验"的新零售模式。
3. 政策风险应对
- 补贴退坡缓冲:通过规模化降本(年销20万台可降本15%)对冲2025年国补退出影响。
- 双积分策略:利用DMH车型高NEV积分(每台4.5分)反哺集团燃油车业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0d4078a9396b6c67ae194ece3b36fef.jpg)
1. 技术势能:DMH系统在能效管理、低温性能等维度已建立差异化优势,具备挑战比亚迪DM-i的技术底气。
2. 价格势能:6万+的终端价格形成"燃油车颠覆者"定位,可能重构插混市场价值体系。
3. 规模势能:上汽集团百万级供应链体系支撑,具备快速爬产能力。
月销2万台可行性:若能在2022年Q2前完成渠道转型,配合"吉尼斯纪录+价格锚定"的营销组合拳,2025年有望冲击月销2万大关,但需警惕竞品的针对性降价反制(如比亚迪秦PLUS降至8万区间)。最终能否稳居第一梯队,取决于技术迭代速度与用户运营能力,预计将形成"比亚迪、吉利、上汽"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tcy2001
2022年的文章现在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