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这一天,距天津619岁生日还有3天;还是在这一天,由天津市教育学会主办,红桥区教育局、区教师发展中心和丁字沽小学承办,益道公益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委会、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等单位共同支持的“大运河”文化遗产教育成果展示系列活动——暨丁字沽小学建校 120 周年学术交流在大运河畔拉开帷幕,教育、文物领域的知名专家靳润成、王洪华、刘长兴、穆森、马开剑、宋歌等出席,来自国内各“文化遗产课堂”加盟校代表及天津市各区中小学代表100余人参加。
“文化遗产课堂”于2015年11月5日在天津“废庙兴学的活化石、新式教育的摇篮”大运河畔丁字沽小学开课。国家文物局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欣然为课堂题名,对文化遗产教育寄予深情厚望,多次给与指导和推介,意义深远、反响巨大。目前已形成纵向大中小、横向十一省市的规模,成为国内文化遗产教育的品牌。
开幕式上,与会专家围绕“将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政策、课程建设等方面做了精彩发言。
年过七旬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山歌王”甘绍耿献歌“文化遗产课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同学们,先后展示了新学堂乐歌、诗词吟诵、国家级非遗项目八极拳,书法、天津时调、京韵大鼓、快板、空竹等教学成果,欢声笑语,掌声阵阵。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委会秘书长赵华还现场诵读了为丁小120周年庆所创作的《丁字沽小学赋》。
在大家的见证下,益道公益与丁字沽小学、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共同签署《关于将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文化遗产课堂”建设的框架合作书》,建立“高参小”和社会志愿服务模式(益道文化小卫士),共同推进2018年1月在河北工业大学举办的首届全国文化遗产教育展示论坛暨“文化遗产课堂”实践两周年研讨上所通过的《关于将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天津共识》,生根发芽、落地开花。
下午,来自天津自然博物馆、华南师大附属清远高新学校、西青区实验小学的老师与丁字沽小学的老师,分别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讲授天津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古诗词欣赏、杨柳青年画、我们学校的文物故事等文化遗产课程。校长论坛上,各位校长意犹未尽,围绕“将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展开研讨,谋划新的实践。
益道公益“文化小卫士”将继续携手“文化遗产课堂”,“将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好中央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精神,支持各大中小幼学校开展特色文化公益活动。
来源:公益志愿服务交流中心